“中国渴望北极航道”

2008-1-25 3:5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世纪北极气温将以比世界其他地方快一倍的速度上升,最快在2015年前北极就将出现一条航道,不能破冰的船也能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内通航,而中国对这条航道极其热衷”。近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韦德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上述观点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就连俄罗斯媒体都开始邀请专家探讨中国进入北极航道的能力。当“中国”和“北极”走在一起,关注这两大热点的人多了一个契合的话题。 
   称“中国渴望北极航道” 
  韦德在题为“更暖的北极需要航运规则”的文章中说,全球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目光正从月球转向北冰洋,由于全球变暖加剧,北冰洋将成为经济争夺战的前线。世界尚未开发的石油储备有20%—30%埋藏在北极海底。韦德说,科学界此前推算到2040年北冰洋才能在夏季时段无冰通航,但以现在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推算,最快在2015年北冰洋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内都将可以通航,甚至没有破冰能力的船也可以做到。这样,一条从太平洋横穿北极直抵北大西洋的北极航道将因距离更短和更加安全而颇具吸引力,这条从上海出发,经俄罗斯北方直到荷兰鹿特丹的航道比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道距离短1000英里,而“中国对这条航道尤其渴望”。 
  韦德在文章中说,北极航道的出现让小国冰岛瞬间拥有地缘政治意义。它为从白令海峡远道而来的远洋运输船提供了理想的港口。而中国对冰岛的兴趣也在增加,在该国首都雷克雅未克,中国使馆是各国中最大的,2007年中国邀请冰岛总统访华,并给了他高规格接待。此外,中国对北极理事会的兴趣也更大了,正在积极申请成为该组织观察员国。 
   关注北极,关注中国 
  除谈到中国外,韦德在文章中还谈到了北冰洋沿岸5国(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和俄罗斯)对北极主权的争夺、北极航运新规则的制定等问题,但其他西方媒体在转载时,却大多将有关“中国和北极”的部分挑出来,以“中国盯上北极航运”为题加以报道。这一标题还登上了英国《海洋贸易》杂志网站的头条。挪威《巴伦支海观察家网》也以此为题进行转载。 
  21日,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新闻》刊文对中国进入北极的能力提出质疑。这篇题为“中国无法与俄罗斯竞争”的报道援引俄航海专家波罗什的话说,2015年之前,没有破冰船提供保障,去北冰洋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目前,北冰洋通航期每年只有2—3个月时间。俄罗斯应成为这条运输走廊的“立法者”。“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没有大型破冰船。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所有货物运输都要绕道南部航道,而南部航道的航程比北部要远很多”。 
  由于相对靠近北极,北欧国家对北极相当关注。在他们看来,北极开发有两个方面。一是开采北极的深海油气,但由于担心此举会将污染带到自己家门口,北欧国家不论政府还是民间组织对此都不提倡。二是开通北极航道,在这一问题上,中国的远洋运输能力更是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北欧各国港口都停靠着不少中国远洋运输船,标有“COSCO”(中远集团)的集装箱也随处可见。在他们看来,北极航道对普通船只完全敞开,将打开一扇连通欧亚大陆两端的大门。 
   北极国家受益最多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惠根研究员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有一个事实是肯定的,2007年北冰洋的冰融速度超过了目前任何北极科研预测的融化速度,但北极航道2015年是不是能正常开通,恐怕还无法准确预测。杨惠根说,对中国而言,北极航道的开通意味着到欧洲就多了两条航道,一条走所谓的西北航道穿过加拿大北部进大西洋,另一条沿着俄罗斯的北冰洋沿岸航线横贯过去,经巴伦支海、挪威海入大西洋。以走西北航道为例,这一航道比走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起码能缩短一周的航程,节省的运费自然就是利益所在。 
  北京的战略研究学者宋晓军说,北极圈内的北极航道一旦开通,由此获利的国家会有很多。如从远东到欧洲的海运距离因其而缩短,受益的不仅有中国,还有日韩。当然,在北极航道中利益最大的还是俄加等临近该航道的国家,对它们来说,北极航道算它们的主权海域还是国际海域存在巨大利益差别,它们对此的利益博弈也最激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