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外贸突破10亿美元的背后 "三外联动"发展

2008-1-24 13:4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浙江来飞野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出口美国、日本等三十多个经济强国帐篷总量达一千六百多万美元。图为车间一角。 
  中新浙江网1月24日电  2007年,我市外贸克服出口退税、出口关税、加工贸易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以及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外贸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0.61亿美元,同比增长65.82%。全市外贸的历史性突破,使我市提前3年实现了全市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的“十一五”规划,提前两年实现了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市进出口总额翻番”工作目标。那么,是什么在支持着衢州外贸的快速发展?
  一组让人欣喜的数字
  记者从市外经贸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2000年到2003年的四年中,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基本徘徊在1.3亿美元到2.3亿美元,增长缓慢。到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仅为2.3亿美元。2004年是我市外贸发展的关键之年和转折之年,从这一年起,外贸出现大幅增长的态势,2004年到2007年四年中,外贸进出口和出口两项指标年均递增在35%以上。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004年突破3亿美元,2005年突破4亿美元,2006年突破6亿美元。2007年以来,全市外贸更是强劲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一举突破10亿美元。其中出口7.22亿美元,进口3.39亿美元。通过2004年到2007年四年的快速增长,我市摆脱了一直处于全省末位的尴尬境地,2006年实现了外贸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超丽水市。
  2007年,全市进出口、出口增幅分别达65.82%和55.74%,两项指标连续10个月排名全省11个市首位;进口增幅92.33%,排在全省第二位。以上三项指标,分别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38.74、28.59、65.44个百分点。
  “行政力”助推
  近年来我市外贸总量持续攀升,质量明显提升,基础不断夯实,外向型经济对全社会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外贸突破10亿美元大关,政府部门在引导、推动、服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明确奋斗目标,自我加压。市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四个翻番”目标,其中一个“翻番”就是外贸进出口总额在2009年实现翻番。在全省各市中,将外贸进出口目标列入党代会报告的,唯有衢州。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市又把“十一五”期末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列入规划目标。
  从2004年起,市政府加大了对外向型经济的扶持力度,完善了外贸政策、出台了外资政策,构筑起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外贸方面,外贸发展资金由原来的每年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利用外资方面,2005年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并建立了150万元的利用外资促进资金,研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利用外资促进资金”和“外贸发展资金”这两项资金,市财政年初列专项资金预算,全额用于支持重大的外经贸活动。市政府还每年拿出800万元预算用于扶持企业。几年来,“利用外资促进资金”和“外贸发展资金”运用绩效良好,有力支持了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对外贸易展销会、市本级企业赴境外贸易展览和贸易促销考察、开展外资招商品粮等活动。2007年9月,我市以“利用外资促进资金”组团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厦投会”)。在本届“厦投会”上,全市共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7174万美元,合同外资3043万美元。2007年,还组织16个批次有意投资的外商来衢考察。
  衢州一直没有海关,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报关需跑到金华办理,很不方便。发展外贸,人员往来于境内外必然更加频繁。以前,我市企业人员因公出国境外考察、商务活动以及邀请外国人来华,审批权都在省里,这也不便于我市企业的外经贸活动。改善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市委、市政府认真梳理制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把设立衢州海关、争取出国(境)申批和邀请权作为打通制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成功争取设立了衢州海关和争取到了因公出国(境)申批、外国人来华邀请权“两项权利”。2007年2月26日,衢州海关正式开关。衢州海关的顺利建成开关,结束了我市没有海关的历史,为衢州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架起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更加广阔的舞台。
  可以说,在“行政力”的助推下,外经贸工作的软硬环境都已有了较大改善。
  “三外联动”发展
  今天的外资,就是明天的外贸、后天的外经。外资是杠杆、支点。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三大战略”,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高。2000年至2007年,全市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5家,总投资11.6亿美元,合同外资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尤其是实际利用外资2003年突破了2000万美元,2005年突破了3000万美元,2007年突破了4000万美元。
  2000年以来,利用外资项目数大致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单个项目的投资额明显增加。“十五”期间,平均单个项目投资规模为398万美元,比“九五”期间高出271万美元。外商投资的大项目明显增多,2004年引进的浙江夏王纸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9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0万美元;2005年引进的万向硅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21万美元。
  外资项目,特别是外商投资的大项目的引进,为我市近年外贸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1.8亿美元,占当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4亿美元的28.1%。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外贸发展势头更猛,全年外贸进出口额达2.6亿美元,同比增47.98%;外贸出口1.6亿美元,同比又增长了50.93%。近年引进的外资企业浙江夏王纸业有限公司2007年进出口额达2150万美元,同比增长73.5%。
  “三外联动”中,我市更加科学地认识了进口和出口的关系,认识到今天的进口就是明天的出口,进口是为了更好地带动出口。近年来,在全市进出口总额中,进口的增幅持续高增长。2006年,进口增长幅度达108.4%,2007年为92.23%,都明显高于同期出口的增幅。进口的持续高增长,为全市外贸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储备。因为在进口产品的构成中,除了部分为原材料进口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为国际先进生产设备的进口。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科技进步,设备更新了,产品档次上去了,竞争力也更强了。
  主体不断壮大
  企业是外贸的主体。外贸主体持续增多,不断壮大,为全市外贸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全市外贸2003年开展进出口业务企业数为136家,2007年已发展到348家,同比也增加了54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327家,比上年增51家。其中生产企业182家,出口3.56亿元,同比增长64.28%,占出口总额的49.27%;外贸流通企业93家,出口2.05亿美元,同比增46.22%;外商投资企业52家,出口1.61亿美元,同比增50.93%。全年新启动出口业务企业达82家,新增出口额6998.29万美元,占全市出口增量的27.09%。
  重点企业发挥骨干作用,带动效应明显。2007年全市涌现出了一批进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甚至超亿美元的龙头骨干企业。进出口总额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45家,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22家;超2000万美元的企业12家,超1亿美元的企业1家,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出口额达1.3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24家,比上年增29家;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4家,比上年增加7家,这14家企业共计出口2.85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39.47%,龙头骨干作用明显。
  这几年,不少企业通过走外向发展之路使企业得以不断成长壮大。浙江电瓷厂通过与英国公司的成功合作,企业焕发了生机;浙江来飞野营日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做强外贸,企业得到了茁壮成长;浙江开山股山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等等。
  在外贸主体不断壮大的同时,传统大宗产品出口平稳增长,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比重得到提高。在传统大宗出口产品中,化工医药产品出口2.39亿美元,同比增长94.35%;服装、纺织品出口1.07亿美元,增长57.13%;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1.01亿美元,增长19.93%。在出口商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823万美元,同比增长153.14%,占全部出口额的10.84%;机电产品出口1.55亿美元,增长69.43%,占全部出口额的21.54%。同时,还有新的产品出现在出口商品中。龙游腾龙竹木地板制造有限公司的地板条,首次打入国外市场,出口额758.21万美元。
  市场开拓显成效
  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案件逐年上升,并设立了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我市的轴承、化工产品、蜂产品等均遭到了国外的反倾销指控和贸易壁垒的设限,2007年浙江巨大实业有限公司又遭到欧盟反倾销指控。虽然国际贸易磨擦不断,我市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仍不断取得新成效。2007年,全市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54个,比上年增加9个。传统出口市场美国、欧盟、韩国,以及香港仍是我市出口的四大主要市场,增长平稳。其中对美国出口1.25亿美元,同比增49.57%;对欧盟出口1.19亿美元,同比增68.58%。对香港市场出口增长趋缓,出口5392.73美元,但对韩出口大幅增长,达5612.34亿美元,增长155.26%。韩国取代香港成为我市第三大出口市场。
  在继续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我市外贸企业积极拓展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2007年全市对拉丁美洲出口4321.48万美元,同比增77.35%;对非洲出口3759.47万美元,增长66.98%。另外,全市对东盟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全年共出口4620.5万美元,同比增82.5%,成为我市第六大出口市场。(作者:姚沐水、余荣标、彭燕、张克群)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