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供应偏紧 美元贬值放大效应

2008-1-24 13:2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廉价食品时代终结》(The End ofCheapFood)??2007年12月7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这样的标题和一片被咬了一角的面包为封面,将全球对粮食市场的担心,表现到了极致。
  2007年,如果这片面包出现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它将涨价50%,在新加坡涨价40%,在拉脱维亚涨价38%,在德国、中国和日本涨价10%。 
 
    在拉美地区,它更会成为一件奢侈品,秘鲁计划发放“面包券”,玻利维亚让军方接管了部分面包房,以保证穷人能吃上面包。
  面包等食品的涨价,直接源于一路高涨的国际粮食价格。国家发改委1月17日公布的一份价格报告显示,2007年全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升58.2%、44.4%、45.9%、6.2%。所有大宗粮食都创下了10年新高。
  进入2008年,世界粮食市场仍未见有回调迹象。全球都在关注,这一次粮食上涨周期,是否能够长到足以让一代人忘记此前由农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廉价粮食时代。
  全球粮食供应偏紧
  关于谁动了人们的面包这件事,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毕竟,直到2006年粮价开始加速度上涨时,都没有人预测到2007年涨幅会接近50%。
  最直观的解释是,世界供求发生了巨大变化。2006/07年度,气候造成的减产影响了世界大部分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澳大利亚受灾最为严重,干旱造成其小麦产量由头一年的2540万吨,降低到980万吨。2006年10月,由于对澳大利亚小麦减产的担心,国际小麦价格率先被推升至10年最高水平。
  随后,欧盟、乌克兰、加拿大、美国等一批出口国,相继宣布小麦不同幅度的减产。国际粮农组织最后估计,2007年全球小麦总产量仅为6.02亿吨,远低于此前的估计。国际谷物理事会统计称,2006/07年度,全球谷物消耗量为16.23亿吨,但同期产量只达到15.7亿吨。
  在小麦之后领涨的是玉米。2006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宣布,由于担心石油安全问题,将大力发展替代能源。随后,美国农业部预测,2006/07年美国玉米产量的20%以上将被用于生物乙醇生产。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和出口国,而按照美国的计划,生物燃料项目的出现,几乎可以消化美国全部玉米出口量。
  玉米的涨价,随即拉动了大豆价格上扬,和玉米相似,大豆是制造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另外,玉米价格高涨,也令更多的大豆被替代性地运用于饲料。2007/08年度,玉米和大豆的替代效应进一步显现,由于玉米涨价更快,大批美国农民放弃种植大豆而改种玉米,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大幅减少15.6%。美国农业部报告称,2007/08年全球大豆产量将下降6%,而消费继续增长4.5%。
  所有粮食全部供应偏紧乃至供不应求,在过去几年中,还是首次出现,随着供应频频告急,世界粮食库存也降到低点。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尽管预计2008年世界谷物产量将创纪录地达到21.01亿吨,但是预计库存仍然将降至1983年的新低,仅为4.2亿吨。经合组织则说,目前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四大主要粮食供应国,供应缺口就高达6000万吨。
  美元贬值的放大效应
  历史上,粮食供求不止一次发生波动,但是如2007年一般的全球性价格上涨,却不多见。2007年12月,芝加哥小麦、玉米和大豆月均期货价格分别达到每吨336.9美元、166.8美元和423.1美元。
  与粮食供应短缺同时出现的,是美元大幅贬值。自2002年以来,美元已经贬值超过30%,2007年,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爆发后,美元贬值进一步加速。
  而在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中,除了美国外,欧元、澳元、巴西雷亚尔等货币都非常坚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以美元结算的农产品价格上升。除了农产品以外,2007年国际所有大宗商品市场几乎都出现全面上涨行情。生物燃料的发展,更是打通了石油和粮食之间的价格通道。
  “目前的供应缺口,并不足以支撑如此高的价位。”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说,“根据历史经验,每逢美元贬值的周期出现,粮食一定会涨价,并且一些国际机构也会发布一些导向性的数据,来促使粮食涨幅高于美元贬值幅度,以促进农业增加生产。”
  2007年12月,在2008年小麦播种面积可能上涨的预期推动下,芝加哥小麦期货从历史高位小幅下滑。但随即美国农业部发布预计,称冬小麦播种面积远远低于分析师的估计,小麦期货重新上扬。
  大量出口粮食的美国是本轮涨价中最大的受益国,2007年,美国农场纯利润达到870亿美元,比10年前上涨了50%。但是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的报告称,美国自己的小麦库存也将在2008年降到60年来的最低点。
  “重要的原因在于商业炒作。”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所教授李全根说,世界粮食缺口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大,世界粮食贸易量已经多年来稳定在2.5亿吨左右的水平,人口增长速度也相对稳定,而这一轮的粮食上涨周期呈现从期货到现货、各大粮食品种交替领涨的情况,显然与各路资本炒作有关。
  相比有色金属等品种,粮食的需求稳定,价格也相对低廉,因此颇受投机者青睐。罗杰斯、巴菲特等相继宣布,大量买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期货合约。各大投行也众口一辞,唱多农产品。在2007年11月到2008年1月的三个月时间里,芝加哥大豆投机持仓由6万张左右,增加到超过7.5万张,大部分买多。
  马文峰说,以他熟悉的小麦品种为例,目前美国价格大概偏高20%左右。
  面对高粮价未来
  但在期货市场的逐利者眼中,这个价格还不够高,2008年初,瑞士信贷首席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坚定表示,粮食短缺和进口是工业化中一个不可逆的变化,随着新兴市场对蛋白质需求提高和美国乙醇需求提高,农产品将进入长期大牛市。罗杰斯也说,粮食供需失衡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10年内粮食仍将持续上涨。
  一些数据似乎可以支撑这一说法。从目前已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年世界粮食供应仍然偏紧。美国农业部报告称,2007/08年度美国大豆将减产18.6%,中国大豆将减产11%,因此全年世界大豆总产预测为2.2159亿吨,同期消费预测为2.3520亿吨,依然供不应求。很多机构相信,大豆将成为2008年率先领涨的粮食品种。
  但是大部分粮食研究者并不认可高粮价会持续10年的观点。“除非有人能够证明能源价格会一直涨,同时粮食需求会压倒技术进步,否则粮食价格就不可能持续涨下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说。
  李全根和国务院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都将短期内粮食价格回调的希望寄托在粮食增产上。根据经验,粮价上涨将立竿见影地促使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并且提高产量,促进市场供求平衡。美国农业部的报告说,全球玉米耕种面积不断扩大,美国2008年玉米将增产20%。
  国际粮农组织也预测,2008年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种植面积都有所增加。为了增加小麦生产,欧盟已经重新开放了10%的休耕农田。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都表示2008年收成应该好于上年。
  马文峰说,业内对粮食增产的预期,强烈限制了粮食继续走高,但是他并不认为粮价有太大的回调空间,“如果粮价下跌,会刺激更多的粮食用于制造生物燃料,从而增加需求,生物燃料可以发挥粮价缓冲器的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