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尔斌:第三方物流谋新局

2008-1-23 11:0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实习记者 洪厚兴
    回首过去的一年,尽管油价上涨、油荒以及公路计重收费等因素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但由于物流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物流专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使得第三方物流仍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展望新的一年,第三方物流所面临的许多不利因素仍将继续存在,但新的机遇也在不断涌现。
    2007年,在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这将发展现代物流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为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同时,随着市场成熟和竞争的加剧,生产制造企业因成本压力空前加大,对物流外包有了新的认识和动力,物流外包被市场更深入地认识和接受。
    同时,几年来的物流发展和服务实践,既培养了国内物流市场,也教育和锻炼了国内物流企业。使他们走出了物流观念的误区,开始寻找、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向着专业化分工和提升客户价值方面转化,从简单的价格竞争逐步走向服务链竞争、价值竞争。这些因素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软硬兼施”快速发展
2007年,政策环境的改善、企业自身发展的逐渐成熟等因素,使第三方物流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网络建设、物流信息建设以及服务能力提升方面。
    网络,既是物流企业服务客户的基础平台,也是物流企业发展和竞争的焦点资源。过去,由于受投资规模、市场进入限制、运作成本、时间成本等因素影响,具有全国物流服务网络企业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在2007年,几家知名国际物流企业进行的网络收购进入整合后期。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不少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进一步加快网络建设和扩张的步伐。这一年,我国的物流企业通过收购、合并重组、自身扩张与合作加盟相结合等方式,取得了不斐成就。
    “以中铁快运为例,2007年,中铁快运发送业务办理车站达到240个,发送业务办理城市发展到458个门到门配送服务覆盖城市发展到783个;经营网点总数从2006年的1353个发展到1855个,其中自营网点777个,代理网点1078个。”尚尔斌称, “经过一年的快速发展,经营与配送服务网络已经大大超出原有铁路办理车站覆盖范围。”
    物流企业在网络等服务硬件建设取得不斐成绩的同时,服务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之前,国内物流企业大客户服务模式多停留在简单的运输、仓储、加工、分拨等方面,对大客户的竞争更多的则是停留在价格竞争层面,整体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同国际物流企业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相比于国外知名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的 “全程、一站式、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有不小差距,但我国第三方物流在过去的一年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过去的一年里,大客户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和大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例如以中储、中外运等大型物流企业为代表进行的仓单抵押等物流金融服务,中远的大型项目物流,在前几年试点基础上均取得突破性成效。”尚尔斌表示。
    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能力一直是第三方物流的软肋,但也是国内物流企业实现发展突破的关键点。2007年,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物流信息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同样引人瞩目。
    “物流信息化的作用和重要性得到各物流企业普遍重视,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国际、国内物流企业普遍提升了信息化应用水平,全程条码扫描和信息追踪、物流仓储及库存管理、客户服务、基础信息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等得到物流企业更广泛应用,物流信息化硬件应用水平也大幅度提升。”尚尔斌说, “以中铁快运为例,中铁快运每年投入数千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与分包商间的信息化建设联动机制、企业内部项目组机制、信息技术行业动态跟踪机制、信息系统应用考核机制等,同时发展了面向客户的信息支撑体系,并深入开发信息系统应用功能。”
集成服务 仍待突破
    2008年,对于第三方物流来说,过去的许多不利因素将继续存在,但新的机遇也在不断涌现。
    新的一年,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大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而第三方物流服务日益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生产及制造业企业也更多的开始尝试进行物流业务外包,促使物流外包业务发展不断加快,区域物流联动发展趋势也将日益显现。
    同时,物流服务逐步由单一运输向配送、仓储、包装、加工、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向供应链整合与一体化管理发展;国内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速度加快;国内市场全面开放,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生产中心。
    这些因素都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在机遇凸现的同时,来自多个层面的挑战仍影响着第三方物流。
    “这一年,由于对国外物流企业的市场进入壁垒和对国内物流企业的保护不复存在,国外物流巨头将依托其国际网络和整体优势,加强对国内物流企业的收购和整合,以抢占国内高端物流服务市场和中小客户市场,开始正式进入国内物流和快递市场竞争。”尚尔斌称, “同时,随着物流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增值物流内容更加完善,物流网络竞争、人才竞争、技术竞争、价值竞争等将给国内物流企业发展带来更大压力。”
    尚尔斌认为,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将具体表现在条块管理模式的制约、城市交通管理的制约、专业人才不足的制约、物流技术应用和服务标准滞后的制约方面。
    “各地物流管理政策不统一,不同主管部门政策不一致。有的地区为了加强地方税收收益、保护地方利益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物流管理法规,有的行业主管部门从本行业管理方便出发制定了一些管理政策,使物流行业这样一个需要全国性、网络化服务行业在实际运作发展中遇到很多制约,比如道路通行管理、税收管理、物流仓储设施购置与安全管理等。”尚尔斌说, “同时,对于类似中铁快运这样全国性、网络化物流企业,需要庞大的配送网络为客户提供服务。但主管部门对配送车辆标准与选型无明确规定,各地对配送车辆管理、城市车辆通行限制越来越严格,与实际需求产生严重矛盾,极大的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业务发展。尤其是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这个问题的影响将更为明显。”
    此外,国内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和逐步完善,国家经济发展格局、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以及国内物流需求保持快速增长,使国内物流企业面临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健康成长和提升服务管理能力的多重挑战。而国家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制定鼓励物流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同时,也加强了对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违章、超载的治理力度,使本已利润水平不高的物流企业面临生存考验。如何快速提升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将是物流企业面临的一道难题。
    尚尔斌认为,2008年,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管理也将更加规范。 “网络、成本、竞争的压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的考验,将促使市场进一步分化,实力弱、网络小、服务能力差的物流企业将大量被兼并、整合、重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市场规范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品牌影响力大、网络全、服务能力强的物流企业必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政策支持,强者衡强、大者逾大的现象将更加突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