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东以东站带动区域经济 大力开发六纬路

2008-12-3 15:0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2月2日电: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河东区按照市委中心城区全面提升的要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未来的河东将建设成为天津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城际间的交通枢纽、服务环渤海的商贸物流中心、特色文化和生态宜居新城区。

    1.重点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实现新跨越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给天津创造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河东区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  

    河东区是连接北京与滨海新区的交汇点,京津城际交通枢纽坐落区内,天津-北京之间行程时间28分钟,最小发车间隔3分钟,年人流量4000万人次,聚合了京津冀经济发展资源。河东区紧连滨海新区,是市区通往天津国际机场、港口、滨海新区的必经之路,是连接天津市区与滨海新区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的市场广阔。目前,河东区正在努力建设成为辐射北方地区的市级商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吸引北京和滨海新区金融商务产业转移的聚集地,突出直沽文化、洋务文化的文化特色区和和谐宜居生态区。  

    加快建设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楼宇经济发展带  

    京津城际铁路交通枢纽坐落在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域内,交通枢纽商贸与车站经济的繁荣发展将迅速带动新开路商务商贸区整体业态的提升。新开路将建设成为高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务楼宇聚集的繁荣繁华经济带;新兆路、华捷道、华兴道、华龙道等道路建设为直接服务型中档快捷购物区;以嘉华国际商业中心、海河新天地等为中心,建设为紧密服务型高端时尚消费区;将新兆路、华捷道建设为灯光市场。同时在海河新天地A地块上建设具有美式风情的时尚购物、高档休闲娱乐街区。该经济发展带总建筑面积规模达150万平方米,已建成13座商务楼宇,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天津市交通枢纽型商务商业聚集区。  

    津滨大道物流商贸区抢占现代服务业发展制高点  

    津滨大道物流商贸区是全市2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之一。项目东至月牙河、西至红星路、南至京山铁路线、北至成林道,总占地面积348万平方米,是距离天津滨海新区、滨海国际机场和空客A320项目最近的区域。项目将建设成为对接滨海新区和空港、面向全市、服务滨海新区、辐射环渤海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  

    该项目包括6个子项目:劝业香江中国家具交易中心、欧亚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数码港、鲜切花卉交易中心、中储物流大厦、纺织集团建材交易中心。其中,定位为高档家具建材交易中心的劝业香江中国家具交易中心已开工建设,欧亚国际会展中心地块即将挂牌出让。  

    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  

    二号桥都市工业园东起规划雪莲南路,西到月牙河,南起津塘路,北到规划兰峰道,规划用地总面积约10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0万平方米。二号桥都市工业园毗邻天津临空产业园区,规划定位为面向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区,产业定位以电子信息、精密仪器制造、汽车电子产品、汽车装饰品以及新能源和环保节能产业为主导,将建成地区经济新的发动机,形成与城市功能相结合、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与都市空间形态相协调的生态型都市工业示范园。该园区首个项目电子工业大厦即将开工建设。  

    大力开发六纬路经济发展带  

    根据国务院批准天津市的总体规划,河东区南站地区将建设成为以金融业为主导,以中心商务为核心,以商贸娱乐、公共设施、居住公寓为配套的多功能的中心商务区,未来将建成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标志区。目前,南站地区的嘉里商务中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嘉里商务中心距天津站交通枢纽仅1公里,地铁从此经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备,便捷的轨道交通打破常规概念上的空间距离,驱车20分钟可以通达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市城市规划CBD重点开发区域。项目规划用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由香港嘉里集团投资,规划建设集办公、商业、公寓、香格里拉酒店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端商务圈。其中,1栋高330米的高档写字楼将成为河东区标志性建筑。此外,南站地区的九龙建业和中粮项目即将开发建设,九龙建业商务中心规划用地面积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由香港九龙建业集团投资,规划建设高档办公楼宇、酒店公寓及会议中心。中粮集团投资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将建设超高层的高档公寓、豪华酒店、写字楼和集中商业群。  

    六纬路作为天津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内的黄金走廊,成为连接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的交通大动脉。为此,河东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大力开发六纬路“中央商务大道”计划。六纬路紧邻海河,长4.2公里,可开发土地2.56平方公里。计划建设610万平方米建筑,其中商务商贸设施400多万平方米。“中央商务大道”一期重点建设中央商务区,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建筑规模343万平方米,其中商务商业建筑规模240万平方米,占总建筑规模的70%。中央商务区内将建设3座300米高的国际甲级写字楼,10座200米高的高端商务楼宇,4座五星级大酒店,规划建设成为“立足天津、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的现代、国际化中央商务区”。  

    2.以人为本推动和谐河东建设再上新水平  

    今年,区委、区政府扎实推进以改善民计民生为重点的和谐河东建设,全面实施20项民心工程,城区载体功能和群众生活环境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结合城市建设工程的全面推进,以迎奥运为契机,全面实施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国家卫生区创建工作,启动生态城区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大力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立困难群众救助机制、平安河东建设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惠民工程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开展百日会战,河东区提前完成再就业年度工作计划。通过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年内安置就业人员2.3万余人,帮助7000余名“4050”人员实现了就业,实现了全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工作目标;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14人,为8899名灵活就业人员落实了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今年,河东区共实施9个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总建筑规模达9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安置拆迁居民1.25万户。其中,河东区真理道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项目是目前我市安居规模最大、开工面积最大、设计最合理、小区配套设施最完善、绿化率最高、安置户数最多的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项目,项目规划用地21.0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5万平方米,共建设住宅楼33座,可安置居民7000余户。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今年河东区旧楼区综合整修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共对55片、115万平方米的旧楼区实施了综合整修。其中,市下达的87万平方米整修工程在8月底提前完成后,河东区又自筹资金近千万元,对19片、28万平方米急需改造的旧楼区进行了整修改造,建成市级精品小区4个,受益群众达2.2万户、6万多人。在17片老居民区实施了老宅供热补建工程,总计补建供热面积25.1万平方米,5200多户群众今冬告别了炉火取暖,开始享受集中供热的便利。至此,河东区集中供热规模已达到2000多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到95%。  

    3.深化公共卫生服务着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河东区坚持以人为本、惠及群众的原则,以社区群众需求为导向,从本区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与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统筹现有卫生资源,健全监督机制,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整体协调发展,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实现家门口方便就医。  

    今年以来,河东区在继续完成好18项社区卫生公共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为更大程度地惠及老年、特困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将服务项目拓展到20项。同时,以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促进合作互动机制,构建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合理、密切协作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社区居民身体健康。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用3年时间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共80个,全力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逐步配齐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落实家庭医生责任制,规范社区卫生服务行为,做到以预防保健为主,防治结合,为居民提供公平、适宜、方便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建立药品集中管理、统一配送惠民机制,对全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药品集中管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销售工作。通过实行药品的集中管理、统一配送,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病人负担。  

    4.创智引智  科教兴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河东区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精心打造“三名”工程,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健全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保障措施,优化教育资源,区域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经过多年的积累,河东教育正呈现出厚积薄发的科学发展态势,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受到国家和市有关部门的关注和肯定,去年5月教育部牵头中央新闻采访团深入河东区采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河东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今年,102中学、54中学示范校建设相继完成,基础教育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努力构筑人才高地,与国内重点院校的近百名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从外省市调入骨干教师,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举办了2008年河东区基础教育国际论坛,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友好城区的教育官员、知名校长、教育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共同关注的教育改革、学校管理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河东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借助滨海新区开发之势,以培养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劳动者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训,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新建两个中等职业教育社区,稳妥推进公共教育资源逐步向社区群众开放。  

    河东区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创新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模式,建立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加速推进区校企人才开发合作,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及科研成果的转化。目前,已与来自北大、清华、南大、天大、师大、科大等院校的上百名在站博士后进行洽谈合作,其中30余位博士后与河东区部分项目成功进行了对接,对区域经济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人才智力支撑作用。同时,先后与中国民航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在科技、教育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5.推动和谐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河东区位于海河东岸,是天津历史上形成最早的城区,素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近代,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即诞生于此,现在,河东区这片文化沃土上聚集了天津音乐学院、天津艺术学校、天津音乐学院附中等一批艺术院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天津音乐家、艺术家。河东区把文化发展建设融入全区的总体发展规划,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文化发展的软实力,打造河东文化特色品牌,为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大直沽作为天津发祥地,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底蕴。河东区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直沽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经过努力,河东区直沽文化旅游基地建设中的“洋务溯源——直沽文化观光区”已列入天津市“近代中国看天津”12个主题旅游板块之一,目前正在着力推进“洋务溯源——直沽文化观光区”建设,在实施了天妃码头修建工程、荐福观音寺被认定为国家3A级景点的基础上,尽快启动“洋务文化”主题公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同时进一步确立了“三·三·三”产业特色和空间布局,即以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休闲产业为三大支柱产业;以大直沽文化旅游特色区、南站高端文化休闲特色区及天津站旅游休闲特色区为三个特色区域;以卫国道、津滨大道和津塘路三条道路为重点文化发展线。  

    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努力建设文化特色区的工作思路,河东区积极打造特色社区文化品牌,通过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内容和手段。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系列活动与特色活动相结合,公益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体现群众性,注重广泛性,不断满足全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以来,河东区先后举办了“中国·天津——海河之春音乐艺术节”、第四届中国妈祖文化旅游节、第二届中国天津直沽文化旅游节、“迎奥运、唱和谐、颂天津”万人书法大赛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数达30余万人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