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港集团“搏击亿吨大港”

2008-12-3 14:5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8年对威海港集团公司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威海港集团6个5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的主体工程全部完成,5万吨级航道建设工程完工,航线开发旗开得胜,客运中心隆重奠基,资源整合开始运作,物流园区已经破题…… 
  在威海港近百年发展史中,这,前所未有。 
  “眼下,国家出台了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计划,全国性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已经兴起,市委市政府‘兴港强市’的‘军令’已下,历史把我们推到了先锋队的位置上,我们不战,不行;不胜,不行;不大,不行;不强,更不行!”威海港集团董事长丛建波对建亿吨大港的决心无比坚定和明确。 
夯实亿吨大港的基础 
  在丛建波的记忆中,2005年留下的烙印颇深:在当年8月召开的全省沿海港口发展座谈会上,我省沿海港口年吞吐量公布,威海港居于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龙口港之后(注:此时龙口港尚未并入烟台港),排行老五,威海港的港口定位也被置于了“第一集团军”之外。 
  “之前,青岛港、烟台港、威海港的排序已沿续多年,但现在我们不但被挤出了头三名,省港口规划中的‘主力军’也变成了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丛建波在描绘自己当时的心情时用了“憋气”二字。 
  威海港该何去何从? 
  “要想生存下去不被边缘化,我们只能向前进,除此没有别的选择。”压力反而更强地激发了丛建波加快威海港发展的决心。于是,这一年的威海港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到‘十一五’末,实现港口吞吐量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00万TEU;‘十二五’末,港口吞吐量过亿吨”的奋斗目标被提出。 
  “这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不自量力的目标。青岛港在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时,提出要建亿吨大港;日照、营口是在2000万吨时,提出要建亿吨大港。现在,他们的目标都提前实现,并且开始迈向二亿吨、三亿吨的台阶。所以,没有不可能,只有想不到,通过努力威海港完全有可能实现亿吨大港目标。”丛建波的决心十分坚定。 
  一场围绕这一目标的拼搏就此展开。 
  基础设施的改善首当其冲。“威海港之所以会如此被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去在基础设施投入上‘欠债’太多。连一个大型深水泊位都没有,我们的港口发展又从何谈起?”丛建波说。 
  于是,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威海港多方筹措了3亿元,一次性开工建设了2个5万吨级、2个7万吨级、2个10万吨级共6个大型深水泊位,其规模和气魄之大国内同行业罕见。 
  同时,威海港集团还投资2.1亿元,开始筹建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项目;投资1.1亿元,开工建设了5万吨级航道工程;投资7000万元,新增大型装卸设备7台套;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新港区三、四期配套工程…… 
  近7亿元的大投入开始“开花结果”。经过2年多的紧张建设,目前,6个大型深水泊位中的一个7万吨级和一个10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已经具备使用条件,其余几个集装箱泊位明年8月左右也将建成投入使用。与之配套的5万吨级航道工程已顺利完工。  
  新购置的7台大型装卸设备也安装到位。与此同时,7万吨级航道工程、国际客运中心搬迁项目和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项目等一系列项目也进入了开工建设或立项程序。 
  至此,威海港没有大型深水泊位、不能停靠大型船舶的历史彻底结束,实现“亿吨大港”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条件已初步具备。 
拓展亿吨大港的空间 
  近两年,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外贸出口的减缓,威海港也感到了阵阵寒意,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势头明显放缓,煤炭的吞吐量也有所下降。这令当初曾因“腹地论”而对“亿吨大港”目标有所怀疑的人又重拾疑虑。 
  按照传统的“腹地”观念,要想建成一个现代化大港口,必须面向大海的同时还要背依广阔的腹地提供货源支撑。而威海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腹地与周边港口重叠交错,如用“腹地论”衡量,威海港的确不具备优势。 
  但威海港集团却毫不受拘于这一“框框”。在威海港人的眼中,就陆域腹地而言,火车通向哪里,哪里就是威海港的腹地;就海向腹地而言,如果加强与渤海湾港口合作,新业务空间将极大地拓展;就“空降腹地”而言,且不说市政府已规划了35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将为港口造就多大的“腹地”,但就威海港在谈的一个油品项目,每年就可能增加500万吨的吞吐量。 
  威海港人将招商作为了突破口。一方面,威海港紧抓国家进行原油战略储备的机遇,正积极争取国家原油战略储备落户威海,为此专门成立了油品项目招商小组,全力以赴推进油品项目招商。另一方面威海港力抓临港物流招商,在瞄准我市三角集团等大企业力争开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还积极针对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展开工作,争取更多的知名物流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拓展港口上游业务空间。同时,威海港在对船务公司招商上也下足功夫,多方联系国内外的大货主、大船东,争取他们来威海建基地。 
  威海港还多路出击开发新航线。今年2月中旬,威海港成功开发至日本关西航线。2月底,成功开发至日本九州航线。5月份,与京塘港达成合作协议,由双方共同投资开发京塘—威海—宁波航线。目前,双方合作已进入租船运营阶段,近期即可开通。7月14日,开通天津—威海—黄埔内贸干线,结束了威海港没有内贸干线的历史。下一步,为加快开发海向腹地、汇集渤海湾部分港口货源,威海港将开发贯穿中国南北的内贸集装箱干线,逐步形成以日韩中转为重点、以美西和欧洲为支撑的中转港。 
  “与青岛港成功合作后,威海港的集装箱业务量突飞猛进,引进一个富海华燃料油项目,每年就可能增加500万吨的吞吐量,如果这样的项目再成功十个八个,我们还怕什么?”丛建波对未来充满信心。 
突破亿吨大港的桎梏 
  不久前,一个令威海港上下感到十分高兴的消息传来:推进很久而一直未能有明显进展的临港物流园区项目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威海港经过与工业新区协商,已确定在工业新区已规划的仓储区内,按国内一流标准,建设威海临港国际物流园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物流园区作为物流基础设施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中急需建设发展的重点,尤其是临港物流园区。为此,山东省政府已做出了“建设青岛、威海、烟台、日照四大临港物流中心”的规划,但由于土地、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所以迟迟没能立项。现在,物流园区项目显然已经破题。据了解,目前威海港正着手立项等相关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多年来,港口资源整合一直是威海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心愿,但由于威海各港口情况复杂,资源整合之路迟迟无法向前。如今,整合之轮终于启动。据了解,目前威海港与部分港口的合作已有了明显突破。 
  “从1918年建港,港口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威海港用了80多年的时间;从1000万吨到接近2000万吨,我们只用了三年的时间。现在,威海港正处在2000万吨的历史机遇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从2000万吨到5000万吨用三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完成;从5000万吨到亿吨,我们则计划再用5年的时间去实现。”丛建波表示。 
  历经近百年风霜的威海港,正向着亿吨大港的目标一步步接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