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三期全部投入运营 上海港寻找市场机遇

2008-12-29 14:0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记者  童  洁   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风暴,令上海港今年与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宝座“失之交臂”。然而翘首以盼的洋山深水港区三期二阶段的正式启用,又为上海港能否在2010年登顶留下了一个大悬念。
  12月6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披红挂彩、鞭炮阵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按下洋山深水港区三期二阶段启用按钮。至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主体工程全面建成,上海初现国际航运中心雏形。
  在业界为此欢欣鼓舞时,世界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吹来寒风,也让我们为洋山港区三期二阶段开港捏一把汗。
  6年半,建成北港区主体
  6年半的时间,洋山深水港区一期、二期和三期建成。现在的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建成集装箱专用泊位16个,岸线全长5.6公里,设计年吞吐能力为930万TEU,吹填砂1亿立方米,总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另外,在连成一片的5.6公里的码头上,整齐地耸立着60台集装箱桥吊,平均不到100米就有一台。
  回顾北港区建设的时间表,可以看出建造速度惊人。整个洋山深水港区主体工程从2002年6月开工建设,同期开工建设的东海大桥2005年12月建成通车。一期工程2005年12月竣工交付使用,二期工程2006年12月竣工投产,三期工程分两个阶段建设,一阶段工程2007年12月竣工,二阶段工程今年12月初建成。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港集团)总裁陈戌源透露,12月6日开港的三期二阶段在整个洋山深水港区处于最佳位置,自然水深达到15米,十分利于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3个10万至15万吨级深水泊位,配置了12台桥吊、40台轮胎吊,其中6台桥吊是振华港机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先进双40英尺双起升桥吊,可装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
  伴着一二三期港区的建成,每期的运营机构花落谁家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而三期二阶段的运营权归谁所有,又引起了业界的议论和关注。此时,金融危机正在危及港口业,各大航运公司、码头公司都在紧缩银根,那么洋山港区三期二阶段运营机构的争夺显得更有“看头”。
  洋山深水港区项目共计投资350亿元,其中三期工程投资170亿元。据上海市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刘作亮透露:“目前三期一阶段的运营机构已经确定为:上港集团、新加坡港务集团、中海集团和法国达飞轮船,他们将共同组建合资公司。而让人瞩目的三期二阶段还在洽谈之中,但是现今已经确定的公司有中远集团和上港集团,此外还有两家国际知名航运公司正在洽谈之中,具体股权情况还没有确定,但可以肯定上港集团将占控股地位。”
  金融危机下的上海港
  “国内部分港口已经面临能力过剩问题。预计明年的形势会比今年更严峻”上港集团总裁陈戌源日前就已经意识到了情况的严峻性。
  那么,照此情形,全球金融危机对于洋山深水港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 010年上海港是否还有信心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随着金融危机的继续扩大、随着洋山深水港区三期二阶段的启用,记者的一连串问题呼之欲出。
  上海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刘作亮为记者解答了此问题:“此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比较大,应该说上海港吞吐量肯定会受到影响,洋山港区也不例外。据我了解,上海港1-11月集装箱吞吐量增长8%,增幅较去年的20.4%减少了11.4个百分点。洋山港区1-11月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7%。虽然从数据显示港口吞吐量受到了影响,但这影响对于洋山港区来说并不明显。将这个话题延伸,在当初建港的时候,管理部门就对整个市场形势进行了判断分析。一般情况下一个码头应该有两年左右的时候才能达到饱和,但从洋山港区建设开始,我们就碰到航运业的“牛”市,吞吐能力从洋山港区一期码头投产就饱和了,一直到现在。虽然现在金融危机对港口的影响很大,但是我们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因为我们知道“牛”市不会一直出现。”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陈戌源日前透露:“提高港口效率,减少码头投资也是上港集团应对的方法之一。外高桥港区每个泊位每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可从80万TEU提高到100万TEU,洋山港区可从现在的70万TEU提高到120万TEU,这样一来,上海港40个泊位每年可增加吞吐800万-900万TEU。同样是增长,但可以少建 8到9个泊位,节约建设资金130亿至150亿元。” 
  全球三大港年终PK
  “今年头10个月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47万TEU,升幅在10.25%,若以此来预测全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将会超过3000万TEU,而且极有可能是全球唯一一个集装箱港年产量超过3000万TEU的港口”新加坡海事及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
  但是据记者了解,新加坡第二季度的贸易出口数字下跌,已经表明新加坡经济发展已步入衰退期。这个主要依靠中转货物为主的港口在班轮公司纷纷取消航线及削减运力情况之下,能力出现明显过剩,再加上马来西亚巴生港、丹戎帕拉帕斯港是其最大竞争对手,新加坡港在争取中转货方面不敢怠慢,预计第四季度新加坡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是今年最低增幅的季度。
  与此同时,香港港的“日子”也不好过。1-10月,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为2057.8万TEU,同比上升4%。但是仅10月单月集装箱吞吐量是200.1万TEU,同比下跌2.9%。葵青港区占156.1万TEU,内河及公众卸货区占44万TEU,前者表现还算正常,升幅为3.7%,而后者跌幅明显为20.7%,是今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这主要由于珠三角的内河转运箱受出口订单减少而明显减少所影响”,一位港口专家向记者表示。他认为,若按预测第四季度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将继续下跌,第四季度的集装箱吞吐量不容乐观。以此推测,今年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充其量与 2007年持平或略有轻微升幅。
  “上海港在洋山港区的助力下,今年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将达到2850万TEU,同比增长9%,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陈戌源表示。
  “由于亚洲地区航线的繁忙和中转业务比重较高的特征使得新加坡港2008年内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因此,未来三年内新加坡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继续居世界第一。”一位业内专家分析说。
  虽然明年全球港口的运营形势还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港口都在积极应对来自金融危机的挑战,而明年最终谁能登上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宝座,此时对于港口来说似乎显得不重要。此时此刻,港口应该做的是由于经济变化对我们提出的挑战必须要努力适应,调整并完善战略举措。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