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Ⅲ迷局中的燃油喷射系统行业侧像

2008-12-29 2:35:00 来源:卡车周刊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国Ⅲ市场的竞争中,人们更多看到的是整车企业之间的利益纷争和发动机企业之间的技术较量,其实真正的血拼来自发动机上一个很小但很关键的部件——油泵油嘴。故事还得从一场合资毁了一个行业说起——最初人们是如此认识威孚与博世的最终牵手,许多行业里的有志之士充满了被破坏后的悲观与沮丧。 
  5年前,在离国Ⅲ标定的终点线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迷惘的中国油泵油嘴行业第一次接触到国外的高精燃油喷射技术,就像马可波罗第一次来到中国慨叹物产的丰富一样,他们被复杂精细的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击倒了。那些最早到博世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生产线参观的一些人,手脚发凉、心内惴惴的暗忖:这样的东西,就算我们能够做出来,只怕市场已经被瓜分干净。博世的早到和对中国市场的熟稔带来了绝妙的优势,早起的鸟儿总是吃的饱。于是在各种利益的博弈中,威孚选择了合资。这一度让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燃油喷射系统行业的领头羊“没骨气的缴械投降”,同时也一并交出了未来国Ⅲ市场的制空权。
变局
  一场合资改变了一个行业。曾经坐拥油泵油嘴市场45%份额的威孚在国Ⅲ之争中的式微,给了第二梯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发展,当时他们中的任何一家在市场上的地位都不足与威孚抗衡。
  山东龙口龙泵燃油喷射有限公司(简称“龙泵”)曾是其中之一,现在龙泵的产品供不应求。虽然目前龙泵还不具备量产国Ⅲ产品的能力,但在国Ⅱ时期抓住机遇壮大了实力,在大连建立了研发中心,有能力与国际设计公司合作,更有目前国内油泵油嘴技术领军企业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简称“无油所”)的大力支持,在设备和技术上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梯队还包括北京油泵油嘴厂、南岳天纬油泵油嘴厂。他们和威孚一样都被业内人士称为“有底蕴”的企业,现在他们是美国亚新科工业技术集团公(简称“亚新科”)十几个成员中的一个。这些“有底蕴”的企业都先后由于各种原因落入中国人以外的人手中。不过,亚新科和博世不同的是,它的创业、发家都在中国,用亚新科内部人士的话来说他们是“有着美国血统的中国人”。
  后起之秀成都威特也备受关注,现在得到汪氏集团的注资被戏称为“蜂蜜威特”。虽然在国内最早推出了能够满足国Ⅲ标准的电控单体泵的可靠性受到诟病,但他“有钱、有背景”。此外,吸引眼球的还有包括辽宁新风集团吉尔燃油喷射有限公司等在内的新生力量。
  有人说“他们都应该感谢威孚”。
辨局
  尽管威孚式微,但第二阵营并没有因此获得更多机会。今日中国油泵油嘴行业大致分为两个阵营——本土品牌和外资品牌,特别是在博世与潍柴签定了独家供应共轨系统的合作后,在外资品牌独揽大权、步步为营的战略中,本土品牌仍然困足于机械式燃料供给系统中。他们除了网罗自己的研发团队,开始求助于无油所等专业研发机构。在路风教授撰写的2006年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中,无油所被定位成在关键技术领域选择自主创新道路的典型案例,而威孚则被作为另一条道路“引进技术”的代表,现在威孚已彻底放弃制造燃油喷射系统,只扮演为其配套的供应商角色。
  据了解,国内油泵油嘴行业都为国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准备,但真正具备批量生产实力的当数龙泵。但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对技术路线之争迟迟未做定论,让许多有实力的企业至今仍在犹豫、观望。
  在中国,电控共轨、单体泵、泵喷嘴这三种主要技术路线,前两者之间的争论最大。最早推共轨的博世认为,共轨技术控制喷射精确稳定,技术延续性好,在中国最具技术优势的无油所选择的也是电控高压共轨技术路线。力推单体泵的德尔福认为,泵喷嘴是目前重型机最适用的技术,但对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无论是成本还是技术,单体泵更为实用。而国内发动机行业都主张国家不要规定技术路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殊途同归达到国Ⅲ最适合。
  从最真切的现实出发,马上做“最佳”的判断未免草率。但是各家达成了共识的是:共轨技术的向上应用到国Ⅳ阶段,难以避免SCR系统。
  “对政府和企业来说,SCR系统都是成本相当大的投入”,更倾向于机内净化路线的人士表示。另一种说法是,博世有自己的“私心”。博世在SCR系统上拥有一套集成电控系统——相当于发动机ECU的排放后处理“智能中心”、尿素控制和喷射装置。“实际上,博世在欧美为大量轿车柴油机发动机提供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如果这一产品能够在商用车市场得到大量应用,其不但能够获得积极的马太效应,而且也可以使其在共轨技术领域积累更多的应用数据——对于企业研发,这些都是价值无比的财富。
  这种“私心”应该被更准确地表述为“商业战略”。假如就此否定电控共轨技术未免草率,电控的单体泵和泵喷嘴也不见得是更好的选择,虽然一些专业人士指出“在欧美它们的应用数量占绝对优势”。电控单体泵在成本上虽然看起来更有优势,但技术延续性仍备受质疑;电控泵喷嘴由于对机型改变太大、而且需要较大的安装位置,应用领域被限制在重型发动机上。此外,到国Ⅳ及以上阶段,机内净化路线也因为“油品过敏”而被指为“不适合中国”。业内在选择EGR还是SCR来实现国Ⅳ上,同样存在分歧。
  更重要的是,“这些外资品牌在国内都不为产品提供售后”,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这让发动机企业感到很不公平。”
  然而,发动机企业一方面感到忿忿不平,另一方面对油泵油嘴行业的明争暗斗不以为然。“外资和本土对我们都无所谓,如果企业生产不出满足标准要求的产品而被兼并,也很正常”,发动机企业负责市场的人士说。他们认为只要能够提供满足国Ⅲ技术需求的产品,并不在乎这是谁提供的,好用、可靠才是他们选择的优先指标。发动机制造商不希望自己采购的产品安装在整机上后,在使用中出现问题。虽然他们也为高昂的采购价格烦恼,但认为这一部分是必要成本的增加;他们也不在乎这是不是关键行业,反而认为在全球化、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中,合理的分工是必要和必须的,应该将最好的资源集中在具有优势的企业手中。
判局
  与外资品牌在国Ⅲ市场上的精进态度不同,本土阵营一手做好技术储备,静观国家政策变化和路线之争见分晓,一手操劳于迟到的国Ⅲ市场积压的需求,目前仅仅是靠国Ⅱ产品,有些企业已经活得不错,况且还有许多还未实行标准的非公路应用市场。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重汽EGR发动机的平地一声雷,让中国的油泵油嘴行业顿悟:国Ⅲ阶段,原来还可以走第四条路线。那么,会不会有第五条、第六条路线?“不排除这种可能”——这是目前听到最多的回答。显然,已经没有人能够极其肯定且强硬地向客户推销“这就是最好的”。
  那 “只有一个最好的时代”在悄无声息地过渡。而且形势越来越明显,因为国Ⅲ市场至今也没有被哪一个企业垄断过,也没有哪一个企业有必胜的把握。消息人士透露,博世无锡工厂并没有按原计划开足马力投入生产,国内的许多高压共轨系统仍是进口产品。因为国内市场需求量没有起来,难以形成支撑本体化生产的规模产量。而德尔福和电装至今在中国都没有设立生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厂。
  “再给我们两三年的时间,相信中国油嘴油泵行业一定能够做出自己的电控共轨产品”,亚新科和龙泵高层异口同声地表示。这也代表着大部分国内企业的心声。第四条甚至未来第五条、第六条路线开辟的不仅是实现国Ⅲ的可能路径,更重要的是,这也许将成为民族油泵油嘴企业活下去的一线生机。“国家的态度非常关键,到底是定死三条路线,还是认可机械泵+EGR,对于油泵油嘴行业来说是生死存亡的事情。如果结论是前者,那中国油嘴油泵行业的生存岌岌可危,中国汽车产业的安全岌岌可危”,一位业内人士不无沉重地说。
  不过,如火如荼的国Ⅲ技术路线之争至今也没有官方定论,这让民族企业倍感无所适从,对国家产业政策的期待和依赖也让他们变得愈来愈焦虑,而行业内的交流沉默、同一集团企业间的内耗,以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都可能是本土阵营要治愈的先天残疾。在国Ⅲ这幅仓促却漫长的画卷中,中国的燃油喷射系统企业被勾勒出一个佝偻的侧影。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