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构建新型区域经济体
2008-12-28 13:5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淮南大地却热潮滚涌:两淮亿吨煤基地建成投产、山南新区建设项目在北京隆重推介、“合淮工业走廊”整体规划基本完成……在“合淮同城化”战略牵引和带动下,淮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构建新型区域经济体框架业已形成。
“合淮同城化”,是淮南市2008年着力实施的主体发展战略。近一年来,包括总体规划以及合淮工业走廊、生态区域建设、城际交通、信息通讯、现代服务业、旅游等规划在内的编制任务已经启动或者完成。合淮阜高速通车,加上我省首座城市隧道淮南洞山隧道的通车,使淮南到达合肥只需50分钟的车程。合蚌客运专线、新桥国际机场即将开工建设,合肥淮南两市1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雏形初现。两市相继签署了农业、商务、旅游等10个具体合作协议,开展了一系列经济、商贸、旅游对接活动。淮南在合肥的投资项目已达60个,涉及加工制造、房地产、商贸物流等领域,投资总额18亿元。合肥商贸企业大举进入淮南市场,总投资超过10亿元;合肥消耗的煤炭、电量,从淮南输入的分别占80%和85%。淮南在与合肥接壤的江淮分水岭地区,新建了山南新区,将其作为合淮同城化的“桥头堡”和产业集聚带。
2008年,该市以“合淮同城化”为先导,借力省会,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斥资100亿元开展22.2平方公里“泉大”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修复,城市荒芜土地焕发勃勃生机。淮南“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与发展。以能源为依托“煤电联营”,把丰富的煤炭就地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清洁电能,再通过“皖电东送”高压走廊,输往长三角地区。凤台电厂、田集电厂相继投产,所发电量全部输往浙江和上海。据测算,仅通过“煤电联营”和“皖电东送”,淮南主力电厂把2000万吨原煤就地转化为电能,比直接出售每年平均多创造150亿元经济效益,直接解决1.2万人、间接带动2.8万人就业,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背景下,对推动就业、拉动内需、维护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融入省会经济圈,淮南市1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9.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186万美元,财政收入57.4亿元,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可达430亿元。(通讯员沈国冰记者孙玉宝)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