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纷纷踏上内销之路

2008-12-27 11:2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叶伟添希望在两三年前就发力内销市场。他说,早点发展国内市场,今天或许就不会因为欧美消费疲软而天天为没有订单苦恼。可是并没有假如,作为广东一家港资玩具厂负责人,叶伟添正忙于将企业转型为外资独资企业,以获得内销权。与其他来料加工企业一样,这种转型或多或少都带着无奈。   为了转攻国内市场,近期三来一补企业要求转型三资企业的申请骤增。可是,出口企业紧急转身谈何容易?
  “来料加工”转独资骤增
  一场声势浩大的出口企业转攻国内市场的营销战斗正在拉开帷幕。其中一个明显迹象是来料加工企业转独资的情况骤然增加。来料加工是加工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经济形态,“企业”不是法人而只是一个加工厂。这使得来料加工不能在国内融资、开展内销以及享受当地政府出台的诸多扶持政策。为了获得内销权,转型是必然之路。
  安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吴小姐,负责帮助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三资企业。她告诉信息时报记者,该部分客户多是深圳、东莞的来料加工企业。近期前来咨询如何转型的企业每月均超过30家,以往约为10多家,而办理转型业务的企业增长30%~40%。
  另外一组数字是,东莞市外经贸局目前已受理84家来料加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的申请,来料加工企业转型拉高了全市外企的内销额。据东莞市外经贸局统计,今年1~10月,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国内销售总额达1414.43亿元,同比增长23.9%。
  吴小姐称,近期这种趋势的增长基于两个原因:“出口不景气让不少企业瞄上广阔的国内市场,加上广东省近期出台的不停产转三资的优惠政策,使得来料加工厂转型三资企业提速。”
  按照广东省出台的《来料加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的操作指引》,珠三角地区超过3.5万家的港资加工贸易企业都可以不停产地转型为三资企业,从而获得内销权。而此前,国家法律在“来料加工”转为三资企业的问题上规定非常复杂。
  吴小姐告诉记者:“如果明年经济进一步恶化,相信转型的企业数量将出现井喷。”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