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农村实现村村通公路

2008-12-26 18:2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12月22日开始,市交通局和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共同派出检查组到各县检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我跟着检查组成员来到尉氏县、通许县等地采访农村公路工作,亲眼看到了公路修通后给广大农民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市交通公路部门便提出了要尽快在农村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2004年以来,我市每年都将“村村通”工程作为当年要为人民群众办好的大事、实事。经过近10年积极努力,这一目标终于在去年11月全面完成,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8000公里,达到8400公里。目前,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与经过我市的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相连,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出行难和农副产品外运难等问题,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 
    据市交通公路部门负责同志介绍,我市农村公路事业起步是比较晚的。上个世纪80年代,全市只有城镇郊区的一些村子修通了公路,多数距离城镇较远的村庄仍然是土路。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市交通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提出了“村村通”公路工程,集中力量每年解决一部分村庄的交通问题,最终实现全市村村通公路。 
    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以来,市交通公路部门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资金短缺,尤其是近几年,国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禁止集资修路,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更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市交通公路部门采取“向上级要一些、地方财政挤一些、交通部门拿一些、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筹一些”的办法,千方百计解决资金问题。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市政府每年都要从财政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公路建设。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我市平均每年新改建农村公路近500公里。在去年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后,市交通公路部门今年又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多公里。 
    在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公路部门科学决策,市、县农村公路管理部门精心组织,广大修路职工每年都有近10个月连续奋战在农村施工第一线。为了切实修好路、造福农民群众,市交通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建设市场、确保工程质量、做到群众满意。像统一资金管理,确保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工程建设上;实行项目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对农村公路建设实施目标考核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市交通公路部门负责同志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导,认真倾听农民朋友对公路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恳请大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对全市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增产增效和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今年年初以来,市交通公路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把农村公路管理管养作为实现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市政府和市交通公路部门多次召开会议专题进行安排部署,各县(区)政府进一步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围绕目标,狠抓落实。市、县两级交通公路部门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和业务督导,扎实有效地开展“文明养路村”、“文明养路乡(镇)”创建活动,全面调动各地的管理养护工作积极性,提高养护质量。同时,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各具特色的管养新模式不断涌现。通许县冯庄乡前山龙口村实行“门前三包”养村道,村委会与全村200多户农民群众签订了“门前三包”(包养护、包卫生、包绿化)养护协议,发动各农户对房前屋后路段自行义务管护。同时该村还自发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义务养护队,定期打扫和清理村外连接路段,实现了村道的有效管养。尉氏县岗李乡韩左村组建了一支23人的养护队伍,专门指定一名村干部负责,对全村街道进行分段养护,村里统一配备养护工具,对养护人员每年划拨一亩荒地,其种植收入作为报酬,并对先进养护个人奖励500元现金。据统计,目前全市共完成农村公路养护总投资突破3000万元,创建“文明示范路”54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近百公里,2000多个行政村积极开展“文明养路村”创建活动,农村公路管养路段平均好路率达到73.6%,超省计划3.6个百分点,使农村公路的整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