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济交流的暖流

2008-12-25 19:4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2月25日讯 台湾作家、资深媒体人桑品载今日在海峡导报上发表文章,全文如下: 
  近几个月来,台湾政治出现两个方向:其一,绿营被困于陈水扁弊案泥淖,一部分人挺扁,一部分人反扁,更大部分人不知道该挺还是该反。其二,以缓和两岸关系为基调的“国共论坛”,从过去的静态论述,提升为积极作为,以经济发展为标的,大开大阖部署,次第推动。
  12月15日是个历史性的日子,两岸等待了六十年的“直航三通”终于实现了。那一天,台湾海峡的上空,两岸飞机交错飞行,海上运输轮相对鼓浪前进。曾被视为可能会爆发大规模战争的这片天空和水域,那一天充满了欢愉,只闻爆竹声,未闻枪炮声。
  从经济效益看,“三通”带给台湾海空运的商机估计约为1000亿新台币,台湾“行政院院长”刘兆玄比喻“三通”给台湾经济带来“活水”。然而,众所皆知,海空运的商机只是“三通”效应的一部分,短期衍生的部分是服务业,如物流、旅馆、餐饮、旅游、房市等,而更大部分就数日前国共经贸论坛达成的“九项建议”,包括金融、产业合作、相互参与扩大内需及基础建设……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等。虽说是“建议”,其实可以很快实现。
  两岸直航“三通”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便是马英九在起航首日所说:“戒急用忍、有效管理的时代结束了!”“戒急用忍”是李登辉执政时的两岸政策,有效管理是陈水扁执政时的两岸政策,句子虽不同,内涵如出一辙,便是“去中国化”。这两个政策不只是伤害了台湾的经济发展,更伤害了两岸人民情感,本该趋于融和的历史脚步因受阻而迟缓。马英九宣布那两个时代的结束,相对意思便是障碍被排除,这不只是政策松绑,更是思想解放。
  首航之日,不论是大陆来台湾的,还是台湾去大陆的,共同的感觉是:“原来,两岸距离这么近!”从台北到上海,比搭高铁从台北到高雄还快;从台北到厦门只需一小时,这个时间只比从高雄到邻近的台南多出大约二十分钟。有形的距离改变了思想的距离,因此,所谓“两岸一日生活圈”,反映于精神上的,是伸手双方即可拥抱的释怀。故而,“朝发夕至”的欢欣,即使坐在自家客厅,一样受到感染。
  当思想的距离拉近了,再去看两岸的经济交流,就会觉得分外温暖,如大陆中远集团,在首航之日就派出该集团最大型货柜轮 “中远大洋洲号”,装载一万个货柜赴高雄。鉴于高雄港航道宽度及吃水量皆不足,该集团总裁魏家福表示,愿意投资高雄港拓宽和浚深工程,并剑及履及与高雄港务局局长谢明辉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此外,魏家福还要建造一艘可装1.3万个货柜的新船,定名为 “中远高雄号”。这岂不是刘兆玄所说的“活水”?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国共论坛闭幕时说:“我郑重宣布,如果世界经济持续恶化,台湾方面提出缓解经济困难的要求,大陆方面愿意尽最大努力,提供协助。”两岸同胞骨肉之情,溢于言表。
  在全球经济海啸激荡的黯淡天空下,台海两岸的手握得更紧了。和缓统合之势沛然莫之能御,民进党还闹“台独”吗?“去中国化”吗?螳臂挡车,可笑至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