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加速构建农村交通网推进城乡一体化

2008-12-25 18:2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致力于提高农村公路的通畅水平和通达深度,构建便捷快速的农村交通网络,以此推动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十五”84.6亿元强化农村公路建设 
    1978年广西全区农村公路里程只有18157.5公里。改革开放后,广西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十五”期间,广西通过利用“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资金”、“公路建设资金”以及其他各种可利用的资金,投入84.6亿元建设农村公路,重点建设通乡沥青(水泥)路、通建制村公路,使农村地区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路面等级以及覆盖率明显提高,等级路大幅度增加,基本形成了县与县、县与乡、乡与乡、乡与村的农村公路网络。 
    尽管广西农村公路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适应度明显不足,到“十五”末期,广西仍有4个县未通二级公路、247个乡未通沥青(水泥)路、1262个建制村未通公路,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十一五”各大会战掀起建设高潮 
    “十五”期末至今,广西先后组织实施了东兰、巴马、凤山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百色革命老区农村公路建设、南宁市武鸣和原邕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以及大石山区五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等大规模的农村交通建设,新建改建通乡沥青路5538公里、通村公路31276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389个、便民码头408个。 
    到2007年年底,广西公路总里程达到942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79公里,一级公路707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0.55%,农村公路82078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39.94公里;公路运输站场558个、89.1万平方米。全区实现了95%的县通二级公路,基本实现所有少数民族乡和91%的乡镇通沥青路,81.51%的建制村通公路。 
    农村公路建设加速了乡村与城镇的融合,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新江镇屯亮村是南宁市邕宁区最偏远的一个村,该村原来弯多路窄;如今,屯亮村拥有了两条10公里长的四级水泥路,将新江镇数个自然村连接起来。以前,屯亮村由于没有路,蔬菜运不出去;如今,路通了,蔬菜销路大增,往返城乡满载蔬菜的农运车络绎不绝,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平均年收入由几百元增加到上万元。 
    2008年,为改善大石山五县和边境地区农村交通条件,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开展了大石山区五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广西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计划建设农村公路1050公里,抓紧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运货难问题。 
    有路就要有站,广西制定了“路站运一体化”发展思路,不断推进客运网络化建设。近两年累计新建农村客运站点174个、便民候车亭320个,实现了全区所有乡镇和79.74%的建制村通班车。同时,广西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原则,使农村客运经营者享受更多的税费优惠政策,让农村客运车辆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未来五年投入3000亿元发展交通 
    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新形势的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的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快交通建设的决定》,计划从2008年起,利用五年时间,投入3000亿元全面加快广西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交通建设,把广西建设成为连接多区域的国际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合作大平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根据这一决定,重新修订了交通建设规划和目标,将重点打造城乡交通一体化和“三大路网”——高速公路网、中心城对外多通道路网、新农村路网。预计到2010年,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00公里,力争到2010年,所有地级市通高速公路,所有县(市、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65%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6亿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