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是制造业转型必由之路
2008-12-24 19:2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朱森第
转变生产模式,打造生产模式,是信息化手段改造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切入点。计划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不是什么都去做、什么都敢做,一直有一个瓶颈。现在我们可以放开手脚,争取把核心技术越做越好、越做越精,把一些辅助的东西大胆地交给代工企业去做,从简单的规模生产转到大规模定制生产这样的生产方式,让企业靠先进的核心技术去盈利,那效益自然会提高。
从以前一个全能型企业转到一个在网络模式下网络制造企业、动态联盟企业,全球的网络化制造在现在的网络全球化条件下是可以达到的。未来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摩擦,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的供应链优化,谁就有竞争力。我们要按照这样的理念,重组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物流部门等,既提高制造业效益,又提高物流业的效益。以前的设备制造业企业一般由三块物流构成供应链:原材料进厂前的进厂物流、在工厂内生产配送的厂内物流、产品出厂发货的出厂物流。但是我们有没有把这三块物流整合成一个成熟的供应链、这个供应链是否得到了充分科学的优化,我想这个工作还是要继续做下去的,要继续在里边挖出效益来。
一个成熟的企业拥有的客户、供应商有时甚至是很多层的,没有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不可能实现整个企业供应链的控制、协调。
有很多企业现在通过对供应联的控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制造业企业在这一块是委托第三方企业来做的,第三方成本只有自己做的一半左右。举例来说,江森控股实施供应链项目后,其销售量有效提升了20%,年库存周转50次。某轿车厂将生产线零部件配送的上线物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使轿车生产线的物流费用减少一半。我们考察的西门子国内的加工厂,通过供应链优化物流成本减少50%,校货时间从38周缩短到2周,部件实现100%可用,资金周转率明显提高。
我们制造业企业一定要开通各类各样的增值服务,有一些辅助的业务完全可以外包,培养专门的第三方企业来做,这个企业越做越精、越做越熟,它变成一个很强的现代制造业服务企业。而装备制造业企业本身则节省大量的维修、远程监控等成本,把更充裕的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研发、实验室建设、老设备改造等核心利益段。既节省成本又优化供应链,与第三方企业实现双赢。三一重工已经构成了一个从ERP到MES到底层设备这样一个三层的信息管理体系,利用这样的体系,三一重工可以对客户所购买的设备实现远程监控。
现阶段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的六个问题:一是基础管理薄弱;二是底层信息化薄弱;三是单元业务的信息没有集成;四是ERP的支持效果发挥不充分;五是制造模式、业务模式落后;六是各类服务平台比较欠缺。这六个问题在解决时应把握其重点:在基础管理当中我们要做到“严、细、实”;在底层信息化打造中重点要放在生产的数字化和设计的数字化上;在业务单元的集成化当中我们要做到标准、集成、共享;在ERP的实施效果上要贯通顶层与底层之间的联系;在制造模式、业务模式的转变上要大胆打造第三方外包企业;最后,我们要不遗余力扶植各类各样的服务平台。这样企业能够提供更好、更充分、更有效的服务,同时,科学地发展了我们的现代制造服务业。也可以说,在信息时代的信息环境下,真正变成一个信息化企业,这个信息化的企业应该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集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哑铃型的,以人为中心而不单单是以技术为中心。
在国内的制造业企业中往往还存在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情况,企业的领导人很强,他在的时候这个企业很好,这个人离开了企业就垮了。这和企业没有打造核心领导团队是有直接关系的。企业的发展需要的是远见卓识的领导团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企业生命周期波动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本报编辑根据录音整理)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