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投资正常化 两岸共同市场第一步

2008-12-23 15:4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后“一日生活圈”成形,更多的两岸业者已将目光投向了推动两岸贸易投资正常化、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的新层面。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范围应争取达到目前大陆与其他经济体合作的水平。”12月21日,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研究部主任刘雪琴在上海出席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时表示。
而服务业和物流业的合作,或将成为未来两岸开展经贸往来的“重头戏”。
12月21日,国台办主任王毅宣布一系列大陆对台优惠政策,在10条政策中,涉及到两岸贸易投资领域的就有5条之多。
如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大陆企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台湾方面的需要,参与台湾经济建设项目;携手促进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大陆企业决定扩大采购台湾企业的面板,先期达成20亿美元采购意向;扩大台湾鲜活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等。
有参与上述论坛的经贸专家表示,大陆此次推出的政策,很多都是“急台湾之急”。
作为一个小型的外向型经济体,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台湾地区在本次金融海啸中受创严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台湾当局提出了“因应景气振兴经济方案”,而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将有利于台湾经济的提升。
但也有专家表示,单方面的优惠政策,并不能取代两岸经贸体制正常化的进程。
刘雪琴表示,“两岸必须在市场准入条件、准入机制上实现较大突破,才能在制度保障下,实现互利双赢。”之所以这样讲,与目前两岸间贸易投资的不平衡有关。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底,两岸累计贸易总额已达到7281.7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1259.6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6022.6亿美元,大陆对台湾贸易逆差累计达4763.2亿美元。
巨额的贸易逆差,源自两岸贸易市场的非对等开放。
到2008年2月,大陆仍有2215项产品不能进入台湾市场,有条件进入的495项,使得大陆有较强竞争力而岛内又有需求的一些机电产品、农产品无法进入台湾市场。
目前,两岸经贸合作领域,双方多根据自己的立场和需要进行规范、推动或限制,两岸至今尚未签署诸如两岸投资保护协议、避免双重征税协议等一般性的规范两岸经济往来的基本文件。
有学者建议,两岸可以先行展开一些试点性的工作,突破目前的政策框架限制,为建立完善的两岸经贸合作关系做一些铺垫。曹小衡就提议:在条件相对较好的长三角、珠三角、福建以及环渤海地区选点(如浦东、滨海新区、厦门)设立两岸经贸合作的“政策性试验平台”。
此外,分步骤、有条件推进原则,台湾地区逐步放开大陆2000多种货物的进口。近期,可以开放两岸互补性强,岛内不生产但有大量需求的产品进口,以及岛内生产但供应不足的产品适度进口,并建立相关产品输入监测机制。
长年关注于两岸经贸发展的刘雪琴,则建议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连锁和物流业可能是未来两岸经贸投资合作的一个结合点。”专程来上海参加本次论坛的商务部商贸服务司副司长王晓川表示。
据统计,仅在过去的5年中,台湾有涉及60多种行业,近200个品牌的连锁企业在内地开店近3万家。“今后,我们将继续欢迎台湾连锁企业在大陆投资,同时,也希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台湾能够允许大陆的连锁企业能够进入岛内经营。”王晓川表示。
而两岸物流业的深度合作,随着大三通的实现,也成为了可能。
其实,两岸在流通服务业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大陆物流市场空间庞大,特别是进出口物流需求商机巨大,而台湾有世界一流的国际口岸和高效科学的运作模式,这些都是合作发展物流业的重要基础。
“把现代物流作为两岸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打造一批新型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王晓川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