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的中国与亚洲国家经贸关系

2008-12-22 14:4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与亚洲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潜力大。对外开放30年间,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38个建交国之间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合作关系持续、全面、快速发展。 
  一、中国与亚洲经贸合作机制日臻完善 
  中国与亚洲国家高层互访频繁,经济交往密切,双方先后建立了50多个多边和双边经贸对话、磋商机制,其中包括中国与东盟(10+1)、中日韩与东盟(10+3)领导人会议、10+1及10+3经贸部长会议、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等多边磋商机制,中泰经贸联委会等38个双边经贸联(混)委会,以及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中日及中韩投资合作机制等双边磋商机制。 
  与此同时,中国还同东盟、巴基斯坦签署了自贸协定,同新加坡、印度、韩国商讨建设自贸区的可行性,同韩国、越南、印度、蒙古、巴基斯坦等国制定中长期经贸发展规划,确定双边贸易发展目标等。 
  上述磋商机制与经贸发展规划,为中国与亚洲经贸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明确了发展方向,有力促进中国与亚洲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 
  二、贸易往来迅猛发展 
  中国同亚洲国家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进出口额由1978年的74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7579亿美元,30年间增加近102倍,年均递增17.3%,占中国外贸总额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中国与亚洲国家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2007年,日本、东盟、韩国、印度分别为中国第3、4、6、10大贸易伙伴。在中国10大出口市场中日本、东盟、韩国、印度分别居第4、5、6、8位,在中国10大进口来源中,日本、东盟、韩国、沙特分别居第1、3、4、10位。与此同时,中国成为日本、韩国、印度、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外,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贸易合作水平不断提升、领域进一步拓宽。 
  三、投资合作互有所长 
  亚洲国家对华投资持续发展,尤其是2000年以来增长显著。对华年度实际投资额由1982年的1.8亿美元增至2007年120亿美元,增加了约66倍,年均递增18.3%,高出同期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增幅1.8个百分点。截至2007年底,亚洲国家累计对华投资12.1万项、协议外资2972亿美元、实际外资1490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利用外资项目、协议、实际外资总额的19.1%、17.4%和19.5%。2007年,在中国10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中,韩国、日本、新加坡分别位居第3、4、5位。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亚洲国家对华协议投资额大幅下滑,实际投资增速持续回落。 
  中国对亚洲国家投资起步虽晚,但增势迅猛。累计实际投资由2002年的11.6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86.5亿美元,5年间增加6倍多,年均递增达49.4%。特别是2007年中国对亚洲国家实际投资2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1.5%,净增14.3亿美元。巴基斯坦、韩国、新加坡、伊拉克、沙特、越南等国是中国对亚洲投资的主要地区。 
  四、工程劳务稳步增长 
  中国同亚洲国家工程承包、劳务等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1983年中国同亚洲国家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仅分别为1.8亿美元和1.2亿美元,2007年增至156.2亿美元和26亿美元,年均递增达20.4%和13.7%。 
  截至2007年底,中国同亚洲国家累计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合同147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11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及营业总额的38.8%和35.5%。亚洲已成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重要市场。 
  五、中国与东亚区域合作初显端倪 
  中国与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同处东亚,地理相近,经济发展各具特点,互补优势明显。多年来,中国与东亚各国在经贸领域保持了良好合作态势,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以中日韩合作为代表的东亚区合作初显端倪。 
  1999年11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出席当年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以早餐会形式举行首次非正式会议,正式开启了中日韩三方合作进程。次年11月举行的第二次会议决定将该会议定期化。迄今为止,已举行过八次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先后签署、发表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中日韩三国合作行动战略》、《中日韩合作进展报告》等多项合作文件,指明了三方合作方向。此外,中日韩三国还陆续建立了外交、经贸、财政、信产、环境、知识产权、地震、人事、旅游、海上交通与物流等10个部长级会议,以及中日韩泛黄海经济技术交流会议等机制。其中,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于2002年9月正式启动,由中、韩、日三方轮流主办,至今已举行五次会议,三方就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物流、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合作广泛交换了意见。 
  六、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稳步推进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次区域合作稳步发展。1991年,中国与东盟各国全部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1997年12月双方举行首次历史性领导人会议,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建立了领导人会议、经贸部长会议、经济高官会等磋商机制。 
  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自贸区的进程。2004年1月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的早期收获计划,同年11月签署《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1月签署《服务贸易协议》,今年11月结束《投资协议》谈判。根据双方签署的《货物贸易协议》,从2005年7月起,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文莱、缅甸等东盟6个成员互相开始降税。到2010年,中国和东盟老成员的绝大多数产品关税将降为零,与东盟新成员则在2015年降为零。中国对东盟国家平均关税已降至5.8%。 
  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将按双方领导人商定的时间表于2010年全面建成。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中国积极参与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东盟东部增长区等合作也得到了稳步推进,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五届。 
  七、中国与南亚、西亚合作更加密切 
  中方一向十分重视发展与南亚、西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 
  为促进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扩大从南亚国家进口,中国于2007年12月28~30日在北京举办南亚国家商品展,来自阿富汗、孟加拉国、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200多家生产和贸易企业参展,共展出10大类、近200种南亚国家特色商品。作为《亚太贸易协定》成员,中国向其他成员国的1717项8位税目产品提供了优惠关税,并向最不发达成员国孟加拉、老挝的162项8位税目产品给予了平均减让幅度达77%的特别关税优惠。中国还积极致力于发展同南亚国家的区域合作,与巴基斯坦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和《货物贸易协议》,与印度完成了“中印区域贸易安排联合可行性研究”。此外,中国十分重视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合作,2005年11月正式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观察员国。 
  西亚已成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双方互为重要合作伙伴的关系不断增强。中国对西亚承包工程合作营业额由1983年的1.36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52.15亿美元,年均递增16.4%,占中国对亚洲国家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30%以上。截至2007年底,中国对西亚国家承包工程合同额和营业额累计分别为363亿美元和193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对西亚国家实际投资大幅增长,由2003年的0.21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2.27亿美元,年均递增高达81.3%。截至2007年底,中国对西亚国家实际投资累计13.53亿美元,占中国对外亚洲实际投资的21.1%。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