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从关隘重重到四省通衢

2008-12-2 14:5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廛市因山成,南平势不平。”这是郭沫若1962年秋在南平留下的诗句。  
    的确,交通曾是南平发展的瓶颈。在2.6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峦起伏,河谷纵横,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四大山脉关隘重重。  
    南平有6个县(市)10个乡镇115个自然村与江西、浙江交界,是福建的“北大门”,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南接珠三角、北联长三角的战略通道。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平致力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正在形成,南平一步步走出重重关隘,成为四省通衢。 
    山海交响: 
    立体交通带来时空巨变 
    武夷山水美,惜乎路难行。二三十年前,许多外商携资而来,却又携资而返。  
    “陆地进不来,可否从空中开辟道路?”南平的决策者大胆设想。  
    武夷山原有个小型军用机场,能否扩建为军民两用呢。1992年7月13日,武夷山机场扩建工程铲下第一锹红土,闽北人创造了一年内扩建一个机场的“闽北速度”。一位曾经担任过武夷山市领导的老同志撰文回忆说:“1994年1月15日,武夷山机场正式通航,第一年机场进出港游客8万多人次,1996年达22万多人次,在全国142个民航机场中居第51位,被民航界称为中国民航史上的一个奇迹。”  
    银鹰架金桥,缩短了武夷山与世界的距离,引来大批海内外游客。1987年,南平全市旅游人数100万人次,而2007年仅武夷山接待游客就达543万人次。  
    空中航线在延伸,铁路、公路建设也齐头并进。  
    316国道,被南平人看作是开放之路、致富之路、振兴之路。经过建设者两年半的艰苦努力,1996年1月18日,号称福建“康藏线”的国道316线正式通车了。316线开通后,南平到省城只需3个小时,成为闽北扩大开放、山海联动的“金光大道”。 
    横南铁路于1997年12月30日建成通车,成为我省第二条出省铁路通道;原先在福州至南平区间运行的“武夷号”特快旅游列车,1998年12月10日起从武夷山开行。 
    2004年底,闽北第一条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南平段)建成通车,结束了南平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今年底,浦南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这是我省目前在单个设区市境内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高速公路,是海西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的重要战略通道。  
    目前,南平市正在规划建设9条高速公路,这些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构建起“四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成为南平经济腾飞的“黄金通道”。 
    航空、公路、铁路三路并进,立体交通网让秀美的武夷与奔腾的大海越来越近了。  
    打开山门: 
    大交通引来创业潮  
    “半夜挑担过高山,爬到半岭日三竿”,曾是松溪县路难行的生动写照,如今,“车轮滚过小村寨,汽车开进山内外”。 
    改建、扩建316、205国道的“先行工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打响,沿路县市采取乡镇按责任路段包干施工的办法,举全市之力建设国道。浦城境内有座被人们称作“危险岭”的高山——五显岭,让许多走南闯北的驾驶员都望而却步。浦城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5年搬掉5座山,于1996年打开了福建的“北大门”。 
    “今年松溪到庆元的省际水泥公路建成后,我可以跨省上下班了,每天开车从松溪六墩村到庆元县黄田镇的家里,只要20分钟。”全国第四大铅笔厂商浙江浙南公司松溪分厂员工沈从初说。这个与庆元县城距离仅22公里的村庄,2000年以来先后从浙江丽水、龙泉引进投资近4000万元,创办企业20家。 
    大交通引来创业潮。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催促着大开放的脚步。2004年,有300多家企业入驻闽北,总投资60多亿元。  
    结合高速公路建设,南平在高速公路互通口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工业发展平台,受到省内外投资者的青睐。今年5月,总投资1.8亿元的荣华山产业组团与上海核威实业公司的汽车粉末冶金零部件制造等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南平市力争到2010年,产业集中区建成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落户企业40家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 
    立体交通构筑创业大平台,引来人流、物流、资金流。借力浦南高速的穿境而过,仅延平区大横镇目前就有永丰纺织等24家规模企业落户,去年全镇实现规模工业产值6.51亿元,同比增长逾50%,财政收入1068万元,同比增长近6成。   
    大交通,大平台,南平由此对接沿海、拓展腹地。  
    融入海西: 
    纵深推进勇当前锋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凸显了南平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关键性、战略性位置。建设海西绿色腹地,必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枢纽意识,持续有效推进,强力有效运作。”南平市委书记雷春美说  
    近年来,武夷山、光泽、浦城、政和等方向5条入闽通道建成通车,与江浙等周边地区的交通更加通畅。  
    “浦南高速通车后,从南平回温州只要4个小时左右,这太方便了,我想还会有更多的温州人会到闽北投资的。”南平市温州商会会长徐岩程说。  
    越来越好的交通环境,南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西经济发达地区客商的目光,仅2007年,浙商实际到资达22.7亿元。 
    快捷的交通,良好的生态,使南平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特别是在海峡两岸旅游双向对接中扮演重要角色。在11月中旬召开的海峡两岸第二届茶博会暨武夷山旅游节上,南平市与海西多个城市、台湾旅游同业公会联合推出了5条“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客源市场共享机制,南平与长三角、珠三角及台港澳的旅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 
    立体交通网缩短了武夷山与世界各地的距离,迎来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去年旅游总人数1035万多人次、旅游收入30多亿元。 
    南平市市长龚清概说,南平要在拓展海西绿色腹地、推动闽台合作、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中,在对接长三角、服务中西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都离不开做足“通”的文章。只有“通”了,才能更好地发挥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  
    展望未来: 
    后发优势看闽北  
    11月18日上午,峰福铁路峰南段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海西新一轮铁路建设拉开序幕。全省新一轮铁路建设总里程3050公里,其中南平市建设总里程760公里,占25%。峰福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完成后,铁路将按时速200公里、双线电气化标准设计改建,形成长三角经海西至珠三角最便捷的通道。   
    闽北有4条铁路建设项目列入规划,其中,贯穿闽北的京福高速铁路最引人关注。这条高速铁路从京沪高速铁路安徽蚌埠站引出,经合肥、黄山、上饶,至武夷山、南平、福州,将是北京至福州的铁路快速大通道。 
    以浦南高速公路领衔的4个在建交通项目将吹响“打开闽北大通道”的集结号:今年底,浦南高速全线贯通;2010年,武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目前,南平建成、在建及开展前期工作的高速公路项目有9个,总投资达559.6亿元,总里程920.39公里,约占全省高速公路规划里程的17.1%。 
    到“十一五”末,闽北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后,将与福州、温州、宁波、杭州、南昌周边大中城市形成3-4小时交通经济圈,闽北将由“沿海的山区”脱胎换骨为“东部的沿海”。  
    如果把航空、公路、铁路比作主动脉,那么,县乡村道路就是毛细血管。从2000年开始,南平投巨资改造县乡公路,预计今年可基本实现“村村通”,并且条条村道连高速……  
    “车船无日夕,仿佛在渝州。”郭沫若当年笔下的南平,依旧车船如流,不同的是,行进的速度已非同日而语。南平,正一步步迈出山门,走向大海,在海西大潮中澎湃前行。 (记者 徐树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