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信念 共克时艰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
2008-12-2 14:0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汉代赵晔的《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里说:“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
当金融危机袭来之时,各地地方政府也纷纷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发挥地方特长,为应对经济风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浙江: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重要
“政府要和企业站在一起”、“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近来常常对企业家说的话。他觉得,“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重要”,在这个当口,提高企业家和群众的信心,同心协力,是渡过难关的最好办法。
在面对媒体和专家时,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面对金融危机,还是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
金融危机对浙江影响到底有多大?浙江省当前的经济运行形势如何?我们应该如何转危为机?
吕祖善坦言,浙江作为一个加工型、外向型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省份,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结构、体制机制等特点,对外部经济的感知更为灵敏,影响也首当其冲。他介绍,今年进入第三季度后,浙江企业特别是外贸出口企业遇到了订单减少、资金紧张、利润减少、亏损增加等严重困难,经济下行的趋势十分明显。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思路,通过大力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推进整个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并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等措施,来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浙江省委省政府还承诺,在当前的形势下,浙江省对民生的保障力度不仅不会减弱,而且会进一步加大,明年要确保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确保各项行动计划的加快实施。
有关人士透露,浙江还将在今、明两年对行政事业型的一些收费实行“能暂停的暂停、能缓交的缓交、能减免的减免”,今年以来,浙江省政府取消或减少了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企业负担大约100亿元。
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来看,浙江无论是企业的经营、实力和应对能力,以及整个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更有能力来应对这次挑战,我们要把这个困难作为机遇,保持一个新的发展态势。“当然这个信心不能只是我们有,全省人民都要有。”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浙江省委去年以来实施的重大战略,它强调全面推进个人、企业和其他各类组织创业与再创业,全面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建设全民创业型社会和全面创新型省份,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下半年以来,为推动企业创业创新,浙江省制订多项新的扶持政策,由省发改委牵头,对企业投资建设的高新技术项目,在资金等要素方面给予倾斜;由省科技厅牵头,对企业设立各类国家级或省级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以及面向行业和区域的技术中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由省财政厅牵头,对企业研发新产品实行评定奖励制度,重点支持研究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和节能环保产品。扶持政策还涵盖了金融保障、实施品牌战略、扶持出口型企业、税费减免等方面。
另外,企业转型升级,开拓文化创意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也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在努力推动的工作,浙江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两个省份之一。早在1999年,浙江省委就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今年6月,浙江省委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一步作出了战略性决定: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软件、影视、动漫、展会、网络出版等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文化创意引领经济转型。
近年来,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等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和资本优势加快发展影视传媒、网络动漫等文化产业,并把产业链延伸至各种后文化产品中,充分展示了文化创意的市场魅力。
专家们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更加证明浙江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能够有效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上海:加快人才入籍
在经济危机面前,浙江打的是“信心牌”,上海打的则是“头脑牌”。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说:人才是根本,加快上海的人才入籍,是渡过金融危机的良方。
谈到与北京、浙江、广东等地高新产业的比较,俞正声说:“IT产业,上海有条件搞得更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找差距。IT产业中,我们的集成电路设计,在国内占了绝对优势,但在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有差距,深圳的华为、中兴,我们没有一个企业可以跟它相比,北京的中关村有一些优秀的企业,比如联想,我们也没有一个企业能够跟它相比。”
原因在哪里?俞正声表示,民营企业发展不足恐怕是一个原因。“我们要努力在新机制上、在民营企业上和科研力量的结合上,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上找出点办法,最终依靠的还是人才。”
俞正声认为,上海的民生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住房问题和户口问题,大量人才被这两个门槛卡死,不能进入上海,所以也限制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上海针对经济危机的措施里,有了让外地人才看到希望的亮点,在今年上海市委确定的17个题目进行的调查研究中,人才的户籍政策调整首当其冲,预计12月份相关政策就能出台。有关领导介绍说:“基本思路就是把指标管理改为条件管理,就是把入户的门开大点,达到条件就转为上海户口。”
有人提出:“怎么样解决大量外地人员涌入以后的充分就业问题。”
上海的做法很值得效法:市委领导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同时把扩大内需和民生结合起来,把改进基础设施和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结合起来。当地有学者表示:这是建立在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基础上的“软拉动”,和一些依靠房地产、粮油价等生活必需品的“强硬拉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在郊区、动迁小区加快建设三甲医院和优质学校,加快符合上海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项目迅速落地,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尽可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等等。
钱从哪里来?
上海知名学者胡晓鹏给出的解答是:“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在当下的背景下,要启动内需,全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大规模增长,这个投资主体的重担,主要靠国有大企业。越是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国企越是要引导市场;越是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国企越是要发挥熨平经济波动的功能。所以,关注国企,本是应有之义。上海现在有9600亿国资,如此大的一个资产总量此时该有怎样的作为?像宝钢、上汽这些国有大企业现在可能暂时面临一些困难,我们该怎么帮一把?立足上海,这些都是需要认真加以思考的问题。
上海有关领导认为,事实上,对于国有大企业的支持不能仅仅强调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还需要拓宽思路考虑国有大企业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的功能提升。很明显,鉴于当前国际环境的影响,许多大企业都在“瘦身”,实施非核心业务的剥离。
对上海而言,这是一个好的机遇,剥离下来的业务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集成、重组,不仅可以减轻当前国有企业所承担的社会成本,也可为国有资产的配置开辟新的选择方向,同时,还有利于促进上海企业形成新的专业化优势。比较典型的就是中钢集团的发展模式。中钢集团最大的特色就是给自己定准了位,虽然它不生产一吨钢,但是它却为整个冶金行业、钢铁工业提供了综合配套的系统服务,很多钢铁企业都离不开中钢的服务。由此,当我们集中关注如何促进企业在危机期间顺畅发展的时候,政府也需要转换思路,针对那些已经剥离下来的非核心业务整合给予全面支持。
沪有关领导表示,虽然我们很难预料这场危机还会持续多久,还将如何蔓延,但正所谓家大业大底子厚,更何况我们动员资源的能力也还比较强,只要我们采取灵活的对策,就能迎来美好的春天。
河北:“保、控、促、惠”四大重点
与浙江的商业大省不同,作为我国市场大省,河北以及他的4900多个各类商品市场将如何应对当前的危机?他们的未来之路应该怎么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这些市场应该担当什么样的任务?
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提出,应当着重围绕“保、控、促、惠”四个字做好工作:“目前河北同全国一样,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明年经济发展有一个好的开局,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从宏观经济环境来讲,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尤其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部分地区和行业增速回落,股市、房市波动较大,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增加,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从河北的情况看,进入三季度以来经济增长明显减缓,对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张云川对“保、控、促、惠”四大重点做了一一解读:保,就是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就是继续有效控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促,就是着力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惠,就是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
河北省发改委服务业处处长苗子认为,总体来看,在未来10到15年,河北省商品交易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仍然存在。由于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大量的品牌还没有形成,大家都有共享规模效应的需求存在。但市场也要不断调整自己,比如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扩张不再是发展的重点,而是向功能创新和质的提高转变。特别是河北市场,量的扩张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提升市场功能创新和质量,是当前市场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们的市场以前专心于流通功能,现在要立足于资源重新配置,实现价值链的再造,带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苗子说,“一方面,市场应该承担起促进上游产业的结构调整,重组、集中和整合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市场由单一的市场平台向整合集中转变,强化提升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承担起整合产业链、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要整合商品流、物流、金融信息、品牌推广和检验等多种功能,这中间链条的核心就是专业市场。”
河北学者任兴州针对该省当前问题指出,专业市场和设计创意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一方面它通过市场的交易功能和展览展示,为时尚创意创造了灵感。像韩国首尔东大门、南大门市场成为时尚产业龙头,成为设计一条街,不断推出时尚产品。另外实现时尚产品的价值,成为研发设计等创意活动与市场产业有效对接的重要基础。苗子认为,在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市场,则要以现代信息手段、物流技术、综合服务能力改造传统市场,促进传统批发市场向展销展示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电子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研发设计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现代市场形态转变。
河北媒体认为,目前的市场不景气当然与国际经济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河北本身的市场也有问题。作为一个市场大省,河北拥有各类市场4900多个,其中包括农产品交易市场800多个,尽管近年来在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程度低、流通效率低、物流成本过高、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问题,都极大影响了河北市场的繁荣和发展。“长远而言,最关键和最根本的,在于市场的不断改造升级。”
进入11月以来,河北政府正努力让专业市场成为研发、设计、创意基地,成为产业链和中小企业的龙头。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硬件水平,扩大市场规模,改造市场交易设施,硬化场地,改善交通、电力设施,提高市场的承载能力,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完善市场功能,比如物流配送功能、展示功能、信息功能等等,市场困难在短期内好转的可能性不大,而春节过后,传统的销售淡季就会来临,各市场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打一个“时间差”,对市场进行提升改造,作好迎接转机的准备。
广东:不救落后生产力,
坚持转型升级
相比于浙江、河北和上海的举措,市场经济起步较早的广东则更为复杂,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这块经济发达的土地上占到相当比重,显得很不协调。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日在湛江等地考察时指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各级政府决不能去干市场经济不允许干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
此语一出,舆论哗然,甚至有网友说:“这是金融危机中地方官员说出的‘最不靠谱’的话。”网上赞同者认为,淘汰落后企业和落后产能,有利于产业升级改造,有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抓住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的正确决策。汪书记的观点如果能形成广东省委的决策,则具有了壮士断腕的悲壮色彩。反对者则认为,落后企业也曾为国家做出过很大的贡献,现在遇到困难政府不管,而是被无情地抛弃,似乎有点不妥。
对此,汪洋回应说:“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广东经济遇到的困难,很关注倒闭的企业。根据我的判断,这些企业总体上讲,绝大多数都是落后的生产能力。落后的生产能力被市场周期性波动所淘汰,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起作用。30年前,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享受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快速发展的快乐。今天,我们也要勇敢地面对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痛苦。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广东用一个姿势快跑了10多年,现在放缓了一些速度,调整了一下姿势,提高了一下长跑动作的技术含量,应当是很正常的事情。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现在我们正经历着这种调整。”
“走我们自己的路,科学发展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不管别人怎么说,腾笼换鸟要坚决。千万不要因为要保增长,不管什么都继续上。以特别之为谋特别之位,允许改革失败,不许不改革。”汪洋坚定地说。
面对金融危机,广东政府积极发挥社会保障职能,妥善安置了相当数量的下岗失业工人,还通过融资渠道,解决了一部分知名品牌的困境。但广东政府认为,决不能去干市场经济不允许干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要干这样的事—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上先进的生产力。”汪洋强调,要学会迎接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挑战,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打好自主创新、体制创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战役,实现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日前因此表示,下调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只希望能够保住8%。广东身为中国的“世界工厂”,自然必须有所贡献。但尽管面对中央和舆论的压力,广东还是坚持产业转型升级。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对政府的言论和措施表示赞同:“汪洋的坚决立场现阶段或许不被很多人认同,但我是非常赞同的。我们不能为了经济增长就毫无顾及地接受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地区为了争取经济增长、制造就业,大量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结果搞到现在的环境污染和低效率问题,代价太大了。”
广东当地媒体也认为,如果没有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广东实现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难度会更大,时间会更长,因此,这场经济危机对于广东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表示,为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防止经济出现大的回落,广东省委省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控制信贷大门,有针对性地扶持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环保标准的制定和排污权转让体系的推进;努力引进外部新技术和人才;鼓励品牌企业的研发投资等等。几个月之中,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效果,金融困境得到缓解。
肖志恒说,如果这些措施最终得到真正落实,广东经济在应对金融风暴的态度上就会是“乐观的、明朗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