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商务经济“活”起来
2008-12-19 15:2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今年1至10月,北海市进出口总额达55245.55万美元,同比增长42.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9个;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4亿元,同比增长24.71%。
1984年4月,北海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对内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1992年春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北海市更是抓住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广招国内外客商,成为北海市对外开放以来内外贸工作进展最快的时期,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使北海市迎来了一个以区域经济合作为特征的发展新时期,对外开放、对外经济贸易和国内贸易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
截至2007年,北海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591家,合同投资总额63.84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额38.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6.32亿美元。目前,北海市正在执行的项目有168个,其中制造业93个,交通运输业6个,房地产管理业36个,农林牧渔业12个,商贸服务业7个,其他14个。投资来源地主要有香港、台湾、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
引进外资,在北海市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外商投资企业是北海市发展最快的经济成分之一。“八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外商投资部分)占全市固定资产比重的75.75%,成为北海市经济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引进建设了一批填补本市空白的大项目,发展了一批新兴产业和行业,改造了一些传统产业和老企业。
利用外资带来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目前北海市在宾馆饭店管理、现代农业、制药技术、电子等方面的技术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利用外资促进了北海市开放经济的发展。在北海市投资的外商将其各种经济联系,如代销渠道、技术开发、市场信息等带了进来,加强了北海市与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带动了外商投资企业及其国内配套企业的产品出口。北海市外资企业出口最多的年份曾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0%左右。
利用外资加快了北海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北海市原有的基础设施差,交通运输不便,针对这些问题,北海市积极引进外资及其他各种外来资金持续对基础设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入,在交通、能源、通讯、供水、供电等方面均得到了巨大的成就,迅速而有效地改善了投资硬环境。
对外贸易加快发展
在北海市对外开放初期,外贸出口份额很小,1984年出口额只有151万美元。2007年,北海市的出口额达到30150.94万美元,是1984年的417倍。
据统计,1984年至2002年,北海市累计进出口总额26.49亿美元,其中出口14.44亿美元,进口12.05亿美元。出口最多的年份为2007年,为3.02亿美元。主要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实现了出口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工业制成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已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0%以上,形成了机电、烟花炮竹、水产品、轻纺、化工等多种门类的出口产品。出口市场也由港澳台地区拓展到世界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也增加到267家,由单一的外贸企业形成了外贸企业、民营企业、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本市产品的大量出口,直接拉动了国内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北海市国民经济的增长。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正式实施,北海市作为北部湾经济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区域,北海出口加工区已成为该区域出口加工贸易的重要平台。随着加工区业务的快速发展,北海出口加工区对本地和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尤其在促进国际物流、国际金融业发展,以及带动配套企业壮大、增加劳动就业等方面效果显著,已经成为北海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北海出口加工区综合实绩在全国59个出口加工区中排名第18位,在中西部(含东北地区)排名第2位。
对外贸易为北海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税费贡献,2008年8月1日,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共同负担,在新的退税负担机制下,北海市生产性企业基数内出口每美元可对地方财政贡献达到0.27元以上,超基数出口每美元地方财政净得0.19元以上;在就业方面,经测算,2005年出口事业能为北海市相应带动6.87万人就业,按照人均工资每月收入1048元计算,一年可直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8.6亿元。随着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使北海市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融入世界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来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流通业从传统迈进现代
改革开放以来,北海市的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新型流通方式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流通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流通业不断发展,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北海市流通业发展很快,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网点不断增多,商业队伍不断扩大,出现了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综合商场,极大地提高了北海市的城市品位,流通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1983年全市拥有商业、饮食业网点2005个,从业人员6878人,平均每万人口有83个网点。目前全市各类商业经营网点达到2.4万个,网点分布也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边缘和农村城镇扩展,商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1978年以来,北海市商业部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行各种经济责任制,提高了经济效益。1983年商品购进总额5352.2万元,5年间共增长41.6%;商品销售总额1.1亿元,5年间增长54.7%;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1亿元,5年间平均递增11.9%,比1951年增长13.01倍。1984年,北海市努力疏通产、购、销渠道,商品购销两旺,市场繁荣,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2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3.6%。2000年至2007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5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5%。其中,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占全市GDP的26.27%,第三产业实现的增加值为82.7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3.77%。
三十年来,北海市通过流通体制的改革,商业包含了国有、股份、合营、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形成了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公平竞争的市场新格局。在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占4.6%,集体经济占1.8%,私营经济占3.85%,个体经济占66.65%,其他经济占24.9%。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今,北海市的流通业态开始由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业迈进,流通业已逐步从传统商业向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等现代化流通方式发展,连锁经营覆盖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已拓展到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三大行业。连锁店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大润发、麦当劳、多美丽、名典、上岛、国美电器等著名企业已纷纷进入北海市。 (记者 冯敏)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