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出口转内销 东莞物流保税区获批

2008-12-18 13:3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孙燕飚 林小昭 
  如何尽快打开大陆内销市场已经成为在大陆投资的台湾企业“过冬”的上上策。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获悉,东莞市政府向中央政府申请设立“物流保税区”的请求在近日已经获得批准。该保税区让原本专供外销的台商和港商可转为内销,扩大其对大陆市场的销售,以协助东莞的台商和港商度过此次金融危机。 
  “此前东莞已经在麻涌和寮步建了两个‘物流保税区’试点,现在政策允许了,肯定要扩大这个试点范围。”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秘书长赵维南表示,过去东莞外销产品要转到内销,一般要通过香港保税区后再转回大陆市场,整个过程耗时在7天至10天,现在成立“物流保税区”只需要1天就可转至内销市场,省下大量时间与成本,让台商产品更具竞争力。 
  “如打开大陆内销市场,带动新订单增加,将使得台商营运空间更为宽广,度过产业不景气的能力也会大增。”赵维南说。 
  东莞台商协会统计数字显示,东莞当地有统计的外资制造业设厂家数超过1.4万家,其中港商7000~8000家,台商超过6000家。目前东莞已知关厂或歇业厂商接近2000家,其中港商因为多属于小型加工厂,应变能力较差,约占70%,台商则占30%,大概超过600家,占整体台商企业约一成。 
  而来自广东省台办的数据显示,至2007年12月30日,全省台资企业累计22295家,合同利用台资累计491.97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累计402.98亿美元。台资仅次于港资成为广东第二大外资来源,解决劳动力就业约600万人。 
  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博士10月22日在广州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学术论坛之六“以国际视野创新和深化粤港澳合作”会上表示,港企多为加工贸易型企业,只重订单,较少重视研发,因此抗金融海啸冲击能力较差。相比而言,台企的研发能力较强,如果辅以政府的扶持,就比较容易度过眼前的经济困难。 
  此前海基会秘书长高孔廉于20日率领“海基会珠三角访问团”一行五人前往深圳、东莞探访台商,并与广东省台办主任陈国兴、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就共同推动当地台企应对金融海啸、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会谈。 
  由于外销订单萎缩,珠三角的台商表示想转战大陆的内销市场。对此,高孔廉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他曾经建议台商们在百货公司、量贩店设立台湾精品专区。“这样对他们攻占大陆内销市场是有帮助的。因为金融风暴对欧美市场的冲击可能不是短期可以恢复的,两岸市场,才是他们要好好地去耕耘的,唯有这个方式,才能弥补不能外销的损失。”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