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一小时经济圈未来会提供多少和平红利

2008-12-17 20:4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12月15日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15日8时05分,大陆东方航空公司的MU2075航班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首度沿“截弯取直”的台湾海峡空中双向直达航路飞向台北。6分钟后,伴着期盼的目光,台湾复兴航空公司的332号航班从台北松山机场腾空,也第一次沿双向直达航路前往上海。据两岸民航部门测算,经这条“截弯取直”后的新航路,北京和上海至台北的飞行距离比绕经香港,单程分别减少1100公里和1000公里左右。

    两岸三通直航在两岸经贸的意义,似乎台湾那边反应更加激烈些。这是可以理解的,马英九上台后就要“拼经济”。大陆经济增速冠全球,不搭上这班经济快车,反而自我封闭搞经济反统战,陈水扁的经济政策,说轻点是跟钱过不去,说重点是自绝于台湾人民!可以想见,此番直航后,台湾方面对此寄予的厚望。台湾主流媒体更是撰文表示:“今天打开了两岸通道,形同一并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关卡;一如众多外商所言,两岸关系不仅不再是台湾经济的减分,还将是产出红利的加分……举例来说,上海台北间的空运直航,最快只要82分钟,比坐高铁往返台北、高雄还近,这个时间就创造了空间,对两地间的人员往返、家庭形态、生活环境、人才训用带来巨大改变,而非仅是有利台商根留台湾而已;又如两岸邮政网络的结合,将提供邮购、网购的发展空间;再如已居世界要角的台湾科技产业,除了强化既有的全球运筹角色,面对彼岸垂直分工上行的压力,如何借用两岸直航掌握优势,可能是更为急迫的;此外,直航的效果还可考虑通过快速设置营运特区的方式,以高度的自由化吸引企业进驻而扩大。这是一个需要用心经营的过程,直航只是台湾发展这条新经济之路的开始;但如何创造出无限可能的直航效果,绝对是操之在己。”

    但大陆这边却是对此反应寥寥,估计现在金融危机搞得大家都没心思了,都是一门心思去救急。此番变化在决策层眼中,政治上考量重于经济意义,所以此时此刻如何成为大陆上下的焦点?但此事我们认为非同小可,因为三通直航之后,某种意义上,台湾和大陆的经济布局可能将重新划分,形成崭新的一小时经济圈。

    因为之前台资进入大陆的经济筹划布局,基本上基于以前物流人流乃至资金流的成本。现在三通直航之后,所有成本大幅下滑,人流、物流乃至资金流很可能将呈现出与以前截然不同的趋势。对此,还是台湾方面敏感得多,目前就有台湾商人表示,只要通关,未来台湾的蔬菜、水果、石斑鱼,只要下订单,一天之内就可以到大陆市场。以前的海运航线现在直接改为直航厦门,厦门港运码头相关基础设施可为此做好了准备?这些问题看似琐碎,其实如果政府不加以提前规划,只怕两岸直航结果还是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两岸关系红利能否吃到嘴里,那要看海峡两岸如何共同努力。目前台湾方面基于多年经济不振的原因,指望两岸关系转暖后,会给台湾经济吹来一股暖风。而对于大陆方面来说,三通直航之后,生产力重新布局自然是经济应有之义,其主体肯定是两岸企业家群体,但政府也决不能无所作为,因为相关公共品,只能由政府方面提供。目前大陆方面对直航之后可能形成的两岸一小时经济圈,还没有看见任何筹划举措,这一点可能让未来的两岸经济交流打上个问号。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两岸经济交往的成本急剧下降,必然会带来生产力布局的重新调整,可能出现两岸一小时经济圈,然而大陆方面对此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关规划还不见统筹进行,因此未来的两岸关系红利恐怕要打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