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港区:现代经济的新引擎

2008-12-17 20:2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布:“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消息,全世界的目光聚焦重庆“保税港区”成为一个热词,它的由来和对现代经济产生的作用成为人们谈论的重大话题。 
  自由港 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500年前,当西方诸国船只纵横于浩瀚大海,人类进入海洋经济时代。此时,货物流通和交换成为谋生手段,如何吸引外国商品前来转口、扩张本国经济,1547年,意大利将热那亚湾的里南那港作为自由港,向过往的船只开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自由港。在港区,船只只需挂上“关旗”,不受海关的任何干涉;进出口或转口货物的装卸、转船或储存,均不受海关限制。 
  500年沧桑变幻,自由港的功能和作用日益突出,发展迅速,方兴未艾。 
  伴随着一艘艘商轮的进进出出,一个个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崛起在蓝色海岸:当年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为今天的“东方之珠”香港;马六甲海峡上的无名小村,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新加坡港;一个面积80平方公里的鹿特丹港,为荷兰带来了31.5万个就业机会,经济贡献占荷兰GDP的10%…… 
  自由港顺畅的对外贸易渠道,成为带动世界各国沿海区域发展、促进产业集群提升的重要推手。新加坡港利用物资集散中心各项生产要素非常集中的优越条件,发展临港工业,不仅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大港,还衍生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及电脑磁盘和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地。 
  保税港区 我国经济的新引擎 
  时间的指针进入21世纪,我国整合原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的所有功能,创造性地设立有中国特色的自由港———保税港区。 
  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10个保税港区,分布在我国东部从南至北的海岸线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保税港区链条。 
  中国的“保税港区”,期待延续和再创世界经济史上的新奇迹! 
  2005年12月,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在上海洋山设立,短短3年,这里吞吐集装箱已达到1534万标准箱。今年,上海港首次跃居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口,洋山港的“大容量”功不可没。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宁夏一公司需要进口美国产的农用机械,但主机需在美国完成,配件由美国公司设在我国的工厂生产。生产配件的中国企业必须将产品出口到美国,在大洋彼岸与主机装配完成后,再将整套设备运回中国,才能获得出口退税,快的一两月,慢则需半年。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设立后,模式立变:美国运来的主机以备案的形式进入保税港区,再把中国企业生产的配件出口报关进入港区,使主机和配件在保税状态下装配成一套完整的设备。中国企业的配件不用出口到美国,同样可获得退税,还省时省事。 
  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初建,美国普罗斯、新加坡万邦等知名跨国公司纷纷抢滩。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封关运作仅一年,一汽集团、美国世能达、远大集团等20个重大项目紧追而来,累计吸引外资14.38亿美元、内资66.5亿人民币。 
  内陆 第一保税港区的期待 
  “建设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打造内陆地区政策最优、功能最齐全、开放程度最高的口岸环境和西部地区物流集散地,从而有利于重庆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现胡总书记的‘3·14’总体部署!”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这将是一个国际物流集散平台。我们看到的将不仅仅是一个资金流、信息流、物流高度汇聚的“金矿”,这个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还将快速形成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洼地”,承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移,为库区移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破解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难题; 
  这个坐拥长江“黄金水道”的保税港区,将因出海口瓶颈的打通,迅速吸引周边货源向重庆聚集,形成长江上游区域性航运中心; 
  这个全国唯一的“一区双功能”的保税港区,将大力发挥空港优势,向以航空运输为主的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抛出“橄榄枝”; 
  这个地处全国最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的保税港区,将实现全球资源配置最优化,为重庆汽车、摩托车等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全新坐标,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点燃扩大开放的加速引擎!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