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深水港建设风生水起 嵊泗临港产业蓄势待发

2008-12-17 19:0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地处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的洋山镇,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地与外界通邮走的是上海的邮路,邮政编码也独以“2”开头,打开当地居民家的电视机,上海的电视节目甚至超过本地节目。不过,对1.2万洋山人来说,他们早就习惯了同上海的地缘亲近。

  洋山镇地处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处,扼沪、甬、杭之海上交通要道。随着洋山深水港的开发建设,32.5公里长的东海大桥像一根长扁担,把洋山镇的小洋岛和上海南汇的芦潮港两个“箩筐”紧紧连接。伴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洋山镇和嵊泗县的发展,真正印证了沪浙两地大团结、大联合、大协作的精神。

  洋山镇旧貌换新颜

  钱海彬的名片上有两个头衔,一个是嵊泗县洋山镇党委书记,一个是嵊泗县洋山新城管委会主任。不同的头衔,显现了洋山发展的新步伐,过去不为人知的海岛渔村,正被气派的高楼、宽敞的马路、新式的社区所取代。

  从大洋岛的大岩礁向北而望,1.5海里外的洋山港区清晰可见,5.6公里的岸线上,一排排集装箱吊桥整齐雄伟。洋山镇党委书记钱海彬由衷感慨说,洋山深水港区的开发建设,是浙沪两地大团结、大联合、大协作的典范,而洋山镇依托港区发展新城,成就了洋山镇的新起点,“大小洋山一体化发展,不正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典型?”

  “东海大桥开工建设后,洋山镇的发展便起步了。”钱海彬回忆说,2002年东海大桥开建时,小洋各岛尚未连成片,大洋地区就因腹地广而成为建设、管理单位的后勤保障基地,岛上的第三产业随之兴起,从前不多见的宾馆、酒店、超市、娱乐城纷纷问世。

  双向两车道的共建路曾是大洋岛的主干道,不少洋山人清楚地记得,过去这条机非混合简易道上,来来往往的还多是拖拉机。2005年6月洋山镇撤村建区后,洋山新城的建设如火如荼,7条宽敞的马路相继在岛上伸展,18米宽的共建路规划拓成44米宽,贯穿南北的景观大道最宽处规划达到62米,一跃成为洋山新的标志性道路。

  大洋岛中心区域,18层的隆盛花苑商品房拔地而起,成为岛上的最高建筑。当地居民说,2002年以后,大洋地区的房产开发渐旺,均价接近4000元的隆盛花苑已卖出198套房,洋山居民就包揽了一半,渔民住进了商品房,真正变成城里人。

  “以前洋山没有星级酒店的概念,现在二星、三星酒店各开了1家,准五星的国际海员俱乐部也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钱海彬对洋山新城建设充满信心。

  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隔港相望的大小洋山岛,最近的距离只有900米,乘坐快艇往来两岛,单程仅需15分钟。现在,大洋岛每天有30班船往来嵊泗、镇海、大巨、宁波、舟山等地,其中大小洋间就有8班船,加上东海大桥的连接,上海市民从人民广场到大洋岛仅需1个半小时。

  “一个现代化港口旅游新城正呼之欲出。”钱海彬说,2002年洋山新城管委会组建后,洋山从渔业、石采为主的海岛经济,逐步向旅游产业、滨港产业转型,当地政府瞄准对面港区的工业游、港口游项目,下大力气开发洋山的旅游资源,形成与之相互衔接、各有千秋的海上观光、渔家乐项目,真正带动洋山居民发家致富。

  从大洋岛的大岩礁北望,每天有约11艘集装箱驶过。“想象一下,整座船像小山一样移动,这样壮观的景象,只有在海上看港区、船上看港区才能享受,这同港区看港区相比,一定是别有风味的。”钱海彬介绍,洋山镇的海上观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由当地政府出资的海鲜排档一条街明年5月就将开张,到时候,上海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惬意地做一天渔民,躺在渔船上,吹着海风,享受海钓之乐,傍晚回到渔民家,还能亲手做一顿海鲜餐。

  记者从嵊泗县旅游局了解到,从2007年起,当地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加快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2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6亿元。

  动迁“岛民”变“市民”

  30岁的金欢笑做梦都没想到,原以为一辈子织网为业的她,有朝一日会离开那张渔网,从“岛民”变为“市民”。

  金欢笑是小洋岛的原住民,2003年她与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举家搬迁,落户上海南汇区惠南镇。金欢笑说,小洋山岛上的乡亲们祖祖辈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男子采石捕鱼,女子织网持家,大多数人一落地,便以渔船维系一生,孩子在岛上只能读小学,上中学的就要坐一二个小时的船到嵊泗县城。

  高中生在小洋山已是“状元”的级别,初中学历的金欢笑没有想到,自己还能由“岛民”变成“市民”。现在,这位6岁孩子的母亲,已是洋山深水港盛东集装箱有限公司检查口工作人员,“在公司做二休二,下了班坐班车回南汇,闲了还能去上海市区逛逛……以前做梦也不敢想!”

  为了配合洋山深水港的开发建设,2002年开始,小洋山岛的1423户、3558名居民开始整体搬迁,像金欢笑这样落户南汇的新上海人,共有462户、1162人。全程参与小洋岛居民动迁工作的嵊泗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邹松余说,针对这个颇有难度的跨省市安置项目,两地政府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现在,小洋山动迁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部分养老群体每月领取500多元的养老金,412名青壮劳动力在港区充分就业,其中200多名20、30岁的年轻人,在盛东、同盛从事技术性工作,人均年收入5、6万,另有100多人从事后勤等辅助用工,30多名小洋山的大学生还走上了管理岗位。

  临港产业加速发展

  大洋岛所在的嵊泗列岛,地处南北海运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T字型”结构的枢纽点。洋山深水港一二期工程投入运营后,嵊泗县发挥港口集群优势,积极发展港口加工业、港口物流业、海上运输等港口关联产业,努力由单纯的装卸、吞吐等港口前端产业向贸易、加工等后续产业延伸,深度融入洋山深水港。

  2007年,嵊泗首家集装箱运输企业——洋山江海联运公司投入运营,多家海运公司也正在组建。嵊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海芬介绍说,截止2007年底,嵊泗水上货运能力达到15.3万载货吨,到今年年底,水上货运运力将增加到25万载货吨,到2012年有望突破40万载货吨。

  大洋岛西侧的大塔饼岛,一个15万吨级修造船基地正在加紧建设,将来要为洋山深水港船舶提供修造、航修等配套服务。嵊泗县港口规划开发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陈完章表示,未来的大洋地区,还将定位为洋山深水港区的生产配套基地,相继建造拖轮、引航、修造船基地。

  陈完章透露,为了充分接受洋山深水港区的辐射,嵊泗县还规划开发小洋山北侧15平方公里的陆域,逐步建设综合性港口物流基地,目前已上报可行性报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