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负增长或持续半年 出口企业“挺住”就是一切

2008-12-14 11:2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挺过去了就活,挺不过去就死,就这么简单。”这是温州一个服装出口企业的老总李明亮对《华夏时报》记者所说的话。在海外需求持续下行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的生存状态越来越艰难,这个时候,只有能够挺住的人才能等到市场复苏的时候。   本周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而于同日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却无一例外的惨淡无光,预示着来年经济工作的艰难。
  根据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数据,11月中国进出口额7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其中进口总值为748.97亿美元,同比下降17.9%;出口总值为1149.87亿美元,同比下降2.2%。只有当月贸易顺差400.9亿美元,超过10月份刚创出的新高352.4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出口增速的负增长,市场早有所预期,但出口额的突降还是有些出人意料。
  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闫敏向本报表示,11月份的外贸数据显示出目前我国外需下滑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而此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出口的政策作用似乎也并不明显。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增长目标的努力中,以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同时结合“稳定外需”。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珠三角进行考察调研,曾借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为出口企业打气:“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惨淡的数据
  进出口增速均大幅下降,外贸出现负增长,这与此前两周《华夏时报》封面报道《出口实际负增长商务部全球大调研》的结果基本吻合。
  11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898.9亿美元,同比下降9%。面对这样的外贸数据,接受本报采访的很多专家都表示:早预料到进出口增速都会出现放缓,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大幅跌落到负数区间。
  闫敏告诉记者,今年11月进出口呈现负增长的因素之一,是去年11月进出口额的相对高位。去年11月,我国进口增速为25.3%,而出口增速也高达22.8%。但是,闫敏也表示,这并不是出口大幅下滑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真正反映出来的是外需已跌至冰点。
  另外一组数据似乎也佐证了这个观点。
  11月份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6亿吨,同比增长0.5%,增幅降至近10年来最低。被看做是外贸出口晴雨表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传统圣诞货物出货旺季增长乏力,11月份仅完成1060万标箱,同比增长6%,增幅同比下降了6.7个百分点,环比回落了4个百分点。这些数据传达出同一个信息——外需不振,出口严峻。
  11月的贸易顺差创新高,其实也不是乐观因素,只不过是进口下降幅度大大高于出口造成,贸易总量下降,对外经济活动萎缩,外贸企业压力加大。
  苦等市场回暖
  出口负增长,更让企业感到难熬的是,这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
  汇丰银行北京分行的宏观经济分析师马晓萍预计,明年一季度出口可能会下降到负两位数,二季度将略有好转,但也是负增长。“即便不断提高出口退税、人民币有所贬值,这些政策都仅能减少企业负担,外部需求下降的根本趋势无法逆转。”
  “我做外贸十五六年了,形势从来没有这么严峻过。”王延鑫的语气透着深深的无奈,“10年前的金融风暴,六七个月咬咬牙就过去了。但这两年情况却是越来越恶化。”王延鑫是广东汕头一家玩具出口企业的负责人,每年产品出口上亿美元。
  说起目前企业的生存状况,他在电话里向记者表示,“目前大部分的出口企业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坚持下去,还能坚持多久”。
  很多企业家和王延鑫一样,大多抱着类似的想法。“挺过去了就活,挺不过去就死,就这么简单。”李明亮如此对记者说。
  出口企业的生产困境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8月以来,连续两次大幅调高出口商品退税率,暂停加工贸易保证金台账“实转”,但从贸易数据来看,这些政策作用似乎并不大。
  纺织资源网总编李军认为,从外贸数据上反映出来的是外部需求在崩溃,外需市场的疲软已经使很多企业拿不到订单,退税对这些企业意义不大。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则表示,考虑到从8月份以来政府连续出台鼓励出口的政策,政策效果也需要看一看,后续可能会继续加大鼓励出口的退税政策支持力度。此外,从资金面提供支持,为企业尽量提供更多宽松和稳定的环境,以及在中央财政支出方面,加大刺激消费的支持力度及扩大公共保障范围,也是值得期待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