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遇冷 沪港服务业合作升温
2008-12-13 20:1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沪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论坛在沪举行
本报记者 王晓波 发自上海
上海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
香港和上海,从来就是两个“焦点”城市。50多年前,上海资本对香港经济起飞起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合资企业就是沪港合资的。人们反复地联系和比较,又总是把这对双子城市紧紧拴在一起———就连两座城市的雅号“东方之珠”和“东方明珠”,也是如此神似。
12月2日,“沪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论坛”在沪召开。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无疑为沪港服务业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又一次契机。
他山之石
“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亚洲区内基金经理最集中的地方;亚洲最大的创业基金中心……这些都属于香港,准确地说属于香港的服务业。沪港合作当然是服务贸易领域,从产业结构看,香港的支柱是金融、贸易、航运和房地产,上海的定位是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这几个方面大可合作。”香港贸易发展局东区首席代表钟永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正如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所言,“服务业的发展支撑了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繁荣。”目前,香港服务业总产值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超过90%,服务贸易出口总值位列全球前10名,约有300万香港人从事服务业。香港已经成为世界服务业之都。
“相比之下,上海现代服务业与之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的业务还不够大和精”,上海市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主任杨庆根分析说,他指出,香港同行有很多国际背景和行业优势。上海的中介机构可与香港同行交流学习,增强行业国际竞争力,进而还能带动上海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
从目前情况来看,双方服务业合作重点可能集中在金融、房地产、广告、会展、物流等这样一些领域。不少人预测,香港的中小银行将“抢滩”沪郊和周边地区。这对长三角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福音,长期困扰它们的“融资难”问题有望得到纾解。
以会展业为例,香港政府一方面先后从德、美、法等欧美国家引进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在高等院校设置专业课程等方式培训人才,“引进与培养”两条腿走路。2007年,香港举行各类专业会展120场,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以及专业观众500多万人,直接为香港经济创造了超过260亿港元的收入。据计算,香港会展业本身每1港元的收入,就会为其他相关行业带来3.86港元的收入。香港贸发局的一个展览收益调查显示,每名参展商消费大约2万港元,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一个中型展会,带来的消费超过5亿港元。
一些专业人士分析,会展业将是两地合作的最大增长点。一方面,香港具有“国际会展中心”的地位,广告业也具备国际一流水准;另一方面,会展业和广告业是上海在新一轮经济扩张中的亮点。对于各自面临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升级的上海与香港来说,这两个行业两地携手有很强的互补性和现实意义。
发展成熟的香港现代服务业进入上海市场,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瓶颈的物流业已将有望得到提升,不仅可以凸显香港现代服务贸易中心的地位,推进上海本地服务业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对整个长三角地区也将起到辐射作用。
新形势下的新合作
钟永喜说:“从中国看,香港的经济发展腹地有侧重,分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的龙头,华东和华南的腹地还有很大空间。从世界范围看,沪港国际经济活动的舞台,香港依托英联邦系统,上海依托亚太市场,双方可共同开拓的是东南亚和欧洲,而在欧洲市场也是有分工的,香港偏重与英国和南欧合作,上海偏重与法、德和中欧合作,彼此撞车的可能性不大。只有东南亚这一块,沪港的分工还不明朗。”
的确,经过多年交往,沪港两地相互了解,开展新一轮合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两地间往来,空中交通早已实现巴士化;每年上海的经贸合作伙伴,进出口和FDI前五名的名单里也总有香港,此次合作论坛的举行,对实现香港经济复苏、上海经济持续增长,意义不言而喻。通过香港的舞台,上海也必将得到更多在国际展示自身的机会。“从目前经济态势看,沪港合作肯定是互补的”, 钟永喜总结说。
“上海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经济增长的势头很好,但对两地差距也应有清醒认识,上海还很需要向香港学习,接受香港经验。一方面,上海企业界要有正确认识,抓紧时间,强身固体,才有可能抵御未来的市场冲击;另一方面,政府要继续转变职能、服务市场经济、营造良好的经贸投资环境。”杨庆根说,“哪里资源配置最有效、讯息最丰富,资本就会流向那里。政府的服务功能是否到位十分关键,今后一段时间,降低商务成本、保护知识产权、提高行政效率,应该是政府努力的方向。”
用香港贸易发展局东区首席代表钟永喜的话来说就是,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为路径,推进制造业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为上海培育一大批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供应商。发展新型模式,形成服务业的产业链,推进上海与香港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对接与合作,进一步加快上海在物流、金融、科技、航运、交通、信息等方面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服务集群奠定重要基础。
内地产业结构调整遇及时雨
《诗经》有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香港的现代服务业已经进至成熟期,而内地发展水平不高。沪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论坛的召开,更有利于香港服务业深入内地,而这对内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当前,全世界服务业占GDP比重是68%,低收入国家的这一比例也为52%,这些数字显示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非常必要。而内地目前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第一、第三产业薄弱。香港服务业进一步进入内地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有利长三角服务业的持续成长。长三角服务业要珍惜这一大好机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开拓市场。
试想,随着香港的金融、贸易、物流、专业、旅游等服务业务在广东及整个内地的蓬勃发展,所形成的庞大网络势必将内地更多的资金、货物、人才、信息带到香港,毕竟一些对质量要求较为严苛的高端服务还是香港更有竞争力。
此外,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出口所占比重大,消费远远不足,倘外部需求下降较大,内部需求又不能及时填补空缺的话,国内一些以出口导向为主的行业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由此造成的连锁反应不可低估。
今年3月,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该《意见》要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订服务业发展考核体系,在条件具备时,定期公布全国和分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结构等主要指标。
有研究表明,上海地区生产服务业每增长1%就能贡献于长三角其他区域制造业0.9%的增长。陆雄文认为,目前长三角的服务业只占整个经济的40%多一点,上海的服务业比重刚刚超过50%,这显示了整个经济结构的落后。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指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上海的主要走向是发展服务业,上海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水平。上海必须放弃一些以追求短期GDP增长为考量的制造业布局,以担当区域经济龙头的历史勇气和智慧来大力投入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上海的主要走向是发展服务业,区域内其他地区需要在接受上海制造业转移和支持上海服务业发展两个方面与之接轨。上海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