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集团:“十点利”开启商业微利的时代

2008-12-13 19:1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作为中国内地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杭州是各商业大鳄的“必争之地”。多年来,这里上演着一幕幕没有硝烟的商战故事。1994年最出彩的商战策略,当属金龙商厦的“十点利”活动。 
  所谓“十点利”,即商品零售价与进货价之差为十个百分点。此活动一面世,便顾客盈门。
  据统计,商厦8月-10月间57天的销售总额,为“十点利”前6个半月的1.417倍,创出杭城当时销售额增长幅度的新纪录,被称为风靡商界的“金龙现象”。
  学者评论说,“十点利”活动在当时的杭州商业界甚至中国商业界都形成一个冲击波,也是商业微利时代的起点。
  批发企业急需转型“金龙”背水一战
  要说“十点利”,就得先说说金龙集团。
  金龙集团是一家以批发为主的国营企业。当时,商业改革正在推进,目标是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流通成本,因此,大型批发企业都在向零售领域或连锁商业、物流集散地转向,以便让供需双方直接见面。
  为此,金龙集团租下位于武林广场黄金地段的浙江展览馆,将之装饰一新,雄心勃勃,试图染指百货生意。
  但当时,杭州已有国际大厦、华侨商厦、杭州大厦、杭州百货大楼等十大著名商场,相互之间竞争已十分激烈。最初几个月,“金龙”门可罗雀,出现亏损。
  金龙能否实现由批发向零售的成功转型?时年四十出头的金龙集团总经理颜阿龙亲任商厦总经理,“我们只有背水一战。”说起当年情形,颜阿龙语气里还有些许悲壮。
  很快,一个年轻的、锐气十足的领导团队形成。这个团队很快抛出一个“重磅炸弹”:“十点利”活动。
  明明白白做生意当月即扭亏为盈
  “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我们采取的就是攻心策略。”如今的金龙集团董事长颜阿龙兴致勃勃地回忆。
  当时,物价连连上涨,消费者颇有怨言;各大商厦纷纷以让利、降价为噱头,试图在混战中杀出一条血路。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你今天降10元,明天降20元,消费者就觉得你仍有降价空间,会持币观望,等着你下一次降价。但你告诉他,我这件衬衫进价就要100元,只赚你10%,消费者会觉得,你在明明白白做生意,赚10元钱不多,应该的。”这就是“十点利”出台的由来。
  1994年8月19日,金龙商厦放出双休日试行“十点利”活动的消息后,媒体蜂拥而来。
  “十点利”推出后,当日蜂拥而至的消费者,更让集团上下十分振奋。
  所谓“十点利”,就是以批发单价的含税发票价为基点,在批发价基础上加10%的毛利率来确定零售价,并将这些价格用有关部门批准的标签牌的形式一一写明,全部向消费者公开。
  2个月后,经济日报帮着算了一笔账:金龙商厦1994年2月5日开业,到8月20日搞“十点利”之前,总营业额只有1140万元,每天的销售额通常只有四五万元。6个月下来,商厦亏损48.9万元。而在“十点利”之后,9月份除税营业额高达846万元,日均28万元,并当月扭亏,获纯利15万元。
  集团一举成名开启商业微利时代
  “十点利”引起以经济日报为首的全国多家媒体关注,浙江省市媒体更是给予了超规模的报道,如钱江晚报,连续做了好几个头版头条。之后,被各地学者打上“金龙现象”标签的“十点利”,在各种学术研讨会上被研究、琢磨、探讨。
  “其实,十点利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不是扭亏为盈,而是一夜之间跻身杭州最出名、传诵率最高的商场。这是花个几百万广告费也换不来的。”颜阿龙说。
  金龙集团在此基础上越做越大,最终实现成功转型。如今,金龙已成为批发、物流、连锁零售、连锁酒店集粹的大型现代企业,规模比当年增加了一倍。
  不仅如此,“十点利”的营销使得商业的整体利润率从15%以上下降为10%左右,开启了商业微利的新时代。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