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外贸发展30年独白

2008-12-12 18:4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0年来,江苏外贸崛起的步伐不可谓不快。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仅为9.46亿美元,但到了2007年则一举突破3000亿美元,达3495亿美元,进出口规模已连续5年稳居全国“榜眼”之位。目前,该省拥有25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品牌数列全国第三位。省内外贸经营主体已超3万家。
  在外贸规模稳定迅增的同时,该省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发展质量持续提高。统计显示,2007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占全省的42%;农产品出口超15亿美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幅首次同时超过加工贸易。内资企业进、出口增幅比外资企业分别高14个和3.7个百分点。苏北、苏中、苏南区域发展日趋协调,出口增幅同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江苏外经贸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笪家祥坦言,江苏外贸迅速壮大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伴随改革开放大潮,适时及时地确定并实施了经济国际化战略。在这条自强之路上,江苏不敢稍有松懈,始终将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体制、管理、服务和环境创新作为工作重头戏。
  卅载寒窗苦30年来,江苏与时俱进,紧紧围绕扩权和培育经营主体、改造国有外贸企业等主题,推进外贸体制改革。笪家祥告知,在此过程中该省主要以三项工作为“抓手”:加快扩大外贸经营主体。打破计划经济下的垄断经营体制,加快赋予具备条件的国有生产企业、商业物资企业和科研单位外贸经营权,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1997年,省内所有市、县外贸企业全面自营,私营企业也开始进入外贸领域。随着利用外资的发展,外资企业迅速崛起,逐步成为外贸进出口主力军。
  大力推进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和重组。1994年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江苏对优势国有外贸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1995年开始,江苏积极推进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至“九五”期末共组建了江苏国泰、舜天、汇鸿、开元、苏豪等10家省级外经贸企业集团。与此同时,加快国有中小外贸企业的改革步伐,逐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由此,江苏逐步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发展轨道。
  适应入世新形势,迅速与国际规则接轨。这一时期,江苏加速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体制、管理和服务的创新:一是,完善对外贸易政策促进体系。自2001年起,出台了包括出口创汇奖励、出口退税专项贷款办法、出口信用保险等一系列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为外贸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大力推进经营主体多元化,加强分类指导。一方面,指导大型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并着力改善民企参与国际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等。三是,建立规范、透明、高效的外贸管理机制。比如,2001年,江苏在全国率先设立“省进出口许可证事务中心”,实现政策管理和具体操作分离;2004年建立外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四是,建立健全行业组织,按市场化运作程序成立了小型进出口企业商会、江苏省进出口商会,省紫菜协会等一批地方行业商协会,强化了政企联系。
  今闻腊梅香30年来,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江苏外贸发展模式、发展结构和经济效益均明显改善,外贸经营主体逐步壮大,出口市场结构不断优化。
  据笪家祥介绍,在外贸经营主体方面,目前全省已形成了省级外贸专业公司、市和县级外贸公司、出口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多元化外贸经营主体格局:省属10大外经贸企业集团逐步做大做强。2007年,10大集团出口额84.1亿美元,占全省内资企业出口总额的16.8%。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出口主力军。2007年,全省外资企业进口、出口、进出口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5.5%、84.5%、79.3%。私营企业进出口跳跃式增长,成为省外贸发展新亮点。截至2007年底,全省私营外贸企业26409家,占全部内资企业的87.5%;私营企业出口265.1亿美元,首次占内资企业的“半壁江山”。
  在出口市场结构方面,“十五”以来,江苏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深化,贸易领域和渠道进一步拓宽。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由“九五”末的30个增加到2005年的62个,形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理分布的进出口市场格局。与主要贸易伙伴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欧盟取代日本成为江苏第一大贸易伙伴,并超过美国成为全省最大的出口市场;部分新兴市场实现旺盛增长,对东盟、非洲、澳大利亚等市场出口额在“十五”期间分别增长4.2倍、3.2倍、3.5倍。
  再谋新辉煌今年以来,在内外环境波谲云诡的新形势下,长期高速运转的江苏外贸“引擎”,也显出疲态。统计显示,今年9月份,江苏进出口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与出口相比,进口动力明显不足,特别是加工贸易进口在8、9两个月连续出现负增长,并直接影响了加贸出口。在产品上,船舶、光伏等新产品出口后劲出现不确定性。
  针对这些情况,江苏上下积极转变观念,全力应对。年初,该省就及时提出“抓转型,促增长”的指导思想。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重点外资企业,进行“一企一策”指导服务。5月份,省财政厅和外经贸厅还出台了省级外经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出资2亿元专项扶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防范贸易风险、促进科技兴贸和”走出去”等。
  作为外经贸主管部门,江苏外经贸厅将“培育出口基地”作为推动产业集聚,打造区域品牌的重要抓手,在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方面给予积极扶持。此外,积极创新贸易方式,帮助企业开展国际电子商务。
  笪家祥表示,江苏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为一次全省外经贸实现更大发展的新机。比如,外贸企业一直强调的“内外贸两手抓,进出口一起走”的战略,现在正是加速实施的好时机。江苏将继续加强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建设、更大步伐地“走出去”,进一步提高应对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力求平稳转危为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