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零部件巨头瞄上中国商用车 正在逐步渗透

2008-12-12 17:3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相对于国内乘用车市场,商用车零部件配套一直保持着相对自给自足的状态。然而,这种表面看上去平静的“自然经济”,正在遭遇来自跨国零部件巨头越来越大的挑战。 
向商用车配套体系渗透
11月5日,宇通集团与采埃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采埃孚高层介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为了共同打造出配置优化、能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客车产品。
9月25日,在第62届德国汉诺威商用车博览会上,采埃孚与福田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后两家企业将会在卡车传动装置上进行同步开发。
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何宏斌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卡车客户在买车时都会问,发动机是不是康明斯的?这说明洋品牌正越来越被认可。采埃孚开发的商用车变速器目前主要是价格太高,随着本土化的不断深入,再加上国际品牌的背景,将会对我国商用车零部件产业产生巨大冲击。”
在他看来,以采埃孚为代表的跨国零部件企业正在对中国商用车零部件配套体系进行蚕食,而且进军的速度正在加快。“据我了解,采埃孚的变速器已经配装到北京BRT专线的客车上。与当年冒进的伊顿相比,采埃孚的做法显得更聪明,也更隐蔽,拉着整车企业一起做,自然风险小。”何宏斌说。
一汽集团一位负责商用车技术研发的人员告诉记者,采埃孚对商用车配套体系的冲击从目前来看不是很大。他们研发的手动变速器成本要高于国内同等级产品2万~3万元,至于自动变速器,价格更难被国内市场接受。
“对于商用车配套企业来说,他们正面临着越来越危险的处境。跨国企业用了20多年完成了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布局,现在轮到商用车这块‘蛋糕’了。这是一种趋势,对此需要警惕。”中国齿轮专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声堂对记者说。
是陷阱还是橄榄枝
一位参加宇通、采埃孚战略合作签字仪式的记者这样描述他的见闻:“宇通的一位中层领导对我说,这次战略合作的主导方在采埃孚,他们对此表现得异常积极,当然他们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也着实吸引人。”
据悉,采埃孚承诺的愿景,一方面是协助宇通集团进行产品技术升级。另一方面,采埃孚拥有相对完善的全球营销网络,这对希望在国际市场一展身手的宇通很具吸引力。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与跨国零部件企业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其海外服务网络提升中国商用车的售后服务水平,从而提升产品形象,扩大销量。”
然而,当初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在打开国门之际,似乎也曾在一些短期利益面前迷失方向。一位业内人士曾对记者说,乘用车合资企业里,中方虽然占有50%的股份,但外方实际上主导着核心技术、产品配套和关键利益的话语权。
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李启柏曾告诉记者,跨国零部件企业在整零战略合作中会获得较大收益。以采埃孚为例,与福田汽车建立战略联盟,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更为稳定的整零配套关系,稳固并扩大中国市场份额,获取更多与国内整车企业技术合作的经验与数据,进而改进和优化采埃孚产品对中国市场的适应能力。
零部件企业成了摊薄的“馅”
“我不反对合作,也不反对合资,但对跨国零部件巨头抑制中国自主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行为不能接受。这不仅是行业的利益,更是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谈到战略合作时,王声堂对记者说。
王声堂说:“原材料价格上涨,整车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断压低零部件价格,于是零部件企业就成了摊薄的‘馅’,越来越薄。国外零部件巨头看透了这一点,向中国汽车产业的各个细分市场渗透,这回它们就是冲着商用车配套体系来的。我们的商用车企业需要给本土零部件企业一个成长空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位人士也告诉记者,日本汽车企业非常重视配套体系的建设。他举了一个例子,日本的几大汽车公司联合扶持和培育了一批有实力的零部件企业,要知道没有整车厂支持的配套企业不可能生存下来。
王声堂非常认同“自主联合配套”的思路。通过自主整车企业联合扶持的方式,来提升本土零部件企业的配套能力、协同开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