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差追溯难补钢贸商“气血不足”

2008-12-11 11:2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文珊
    12月1日,马钢对11月下旬涂镀产品价格实施“追溯措施”:基于11月份出厂价格,镀锌21~30日广东地区补差400元/吨,其他地区补差300元/吨;彩涂21~30日所有地区补差1000元/吨。以上均为含税,执行日期自12月1日起。同时对11月21~30日螺纹钢广东地区追涨50元/吨,上海地区追涨220元/吨,其他地区追涨270元/吨;高普线上海地区追涨200元/吨,其他地区追涨250元/吨;11月11~20日普碳圆钢退补120元/吨;以上均为不含税,调整为发货量的三分之一。
    近来,国内部分钢厂针对今年前期钢市跌宕起伏、行情“倒挂”、流通商大幅度亏损的实际情况,作出了给予适当追溯补差的政策……
    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国内钢材市场涨势行情走到尽头,呈现“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态势,较长时间的行情“倒挂”,给订钢厂“期货”的代理商上了深刻的一课。
    在这场钢铁全行业的寒冬中,本可以充当缓冲器的钢材贸易商因为自身损失惨重的原因,不得不大量抛售钢材,反而成为了钢价“杀跌”先锋的角色。
无奈杀价销售钢贸商无所适从
    河北永鑫钢贸公司张经理对本报记者说:“现在钢材生意都不是很好做,货都无法卖出去,所以前段时间市场价格也是一跌再跌,很多商家为了出货也就难免一再压低价格,打起了价格战。”
    “前段时间,一家老客户突然给我下了一个定单,我给她报了个价格,不过她却说价格贵了,因为我们的货相对于现在的市场价格而言是贵了一些。”一位贸易商在网上发了一张诉苦帖,他无奈地说:“我跟这位客户解释了情况,但是客户跟我说:‘让我采购你的钢材是不可能的,因为市场上的价格不可能是这么多,我还希望你能够给我一个相应的折扣价格,毕竟,现在生意不是很好做。’唉!因为现在价格一再下跌,我们也只能顺应的去降价”
    在钢材价格较长时间处于价格趋低,销量不旺的情况下,不少经销商已视这些“铁疙瘩”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位网名为“畅意三江水”的业内人士认为,钢铁终端用户也抱着观望的态度,也在想着什么时候是价格的谷底,现在买了,那岂不是亏大了,所以,有些有实力又囤有大量库存的钢贸商,自己大幅杀价销售以降低后期的风险,因为价格跌到什么时候才是底,大家心里都没数。
    现在钢贸商是有生意想做,又不想做,做了也亏,不做可能亏得更多,真正是无所适从。
“买断”式代理让钢贸商“寒心”
    钢贸商做钢厂的代理商,本意是密切与钢厂的关系,能采购到钢厂的“一手货”,以其价格的优势赢得合理的利润,然而,在实际运作中,部分钢厂代理制充其量是一个“买断”式代理,其实只是买卖关系。
    张经理对记者说:“想当初,钢贸商要当钢厂的代理商,并非一件易事,钢厂要考察了解,提交书面资料,包括企业规模、经营品种、批量、支付能力、主要流向等等,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钢厂才发给‘代理证书’,有的还郑重其事发铜牌,钢贸商还将铜牌悬挂在醒目的地方,以示它的‘身价’。”
    “代理商签合同付钱,钢厂发货,在资源供不应求时,即使付了全款,资源也不一定能拿到,甚至个别钢厂可以单方面取消合同,催货也不一定到。而当市场处于跌势部分钢厂却提前发货,将风险向代理商转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说:“买断”式代理并未真正体现“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双方共赢”市场化运作机制,代理商在部分钢厂强势面前,基本上处于弱势地位。
    经销商作为“夹心”的群体,还要面对来自下游客户的压力。上半年好不容易赚的辛苦钱,现在全部倒贴给价格的“倒挂”上,可谓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然,部分钢厂考虑到订“期货”代理商实际情况,出台了追索、补差政策,只要达到钢厂的要求,按政策补差,算是对代理商的补偿。
“补差追溯”给钢贸商补了什么?
    12月1日马钢对11月下旬涂镀产品价格实施“相应措施”:基于11月出厂价格,镀锌21~30日广东地区补差400元/吨,其他地区补差300元/吨,现广东地区0.5mm执行价4656.6元/吨,1.0mm执行价4270.5元/吨。基于十一月出厂价格,彩涂21~30日所有地区补差1000元/吨,现彩涂0.5mm执行价5803.2元/吨。以上均为含税,执行日期自12月1日起……
    “钢厂给予贸易商适度的价格补差,能够缓解价格‘倒挂’严重程度,但不可能仅靠钢厂的补差消除 ‘倒挂’现象。”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任庆平对记者说:有些钢厂实施价格追溯制,当市场价格下跌的时候,贸易商亏本了,钢厂给予一些价格的补差,但这种补差只能减轻贸易商的因价格“倒挂”造成的损失,十补九不足,显然只靠钢厂的补差追溯,来消除“倒挂”不现实,也不可能。
    而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分析师对有关钢厂出台追溯补差政策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部分钢厂在今年上半年以“成本推动”为由,大幅度上调出厂价,“高成本、高价位”,将部分下游企业推向了“悬崖峭壁”,成本无法承受,客观实际是:自今年二季度起,部分下游企业出口(如家电行业)趋缓甚至是负增长,对钢材需求逐步减少,然而,少数“央企”大钢厂二季度、三季度,持续大涨出厂价,四季度10月份坚持开 “平盘”不跌,市场上哪有只涨不跌的钢材,这为钢材现货市场暴跌埋下了伏笔,10月份部分品种钢材行情像 “江水溃堤”一样一泻千里,“上午跌、下午再跌”,有的品种钢材跌幅高达20%以上,为历年来所罕见!这反映了少数钢厂的定价机制与市场实际反差太大。如果出厂价以稳为主,稳中趋升,相对平稳,部分钢厂就不必“追溯补差”。
    在他看来,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是市场经济三大基本规律,它在市场机制下,用“看不见的手”调节市场,基本经济规律人们只能运用它,不可能改变它,更不能“消灭它”,今年九十月份市场暴跌,原因复杂,最主要的是:需求减少,库存上升,供大于求,市场只能跌价;二是在上半年“暴涨”中有些钢材品种,价格严重背离价值,挤掉价格内泡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跌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暴涨”中获取的高额利润,在追溯补差中“回吐”出来是合理的应该的,因为市场经济是讲行业“平均利润率”的,订期货流通商为钢厂推销钢材,总不能“白干”为钢厂“买单”吧。
    少数钢厂上半年大幅上调出厂价有不合理的成份,那么,为啥能维持如此长的时间呢?
    他分析,原因是国内钢厂的集中度相对较高,在定价中比较强势,定价“话语权”基本在钢厂手中,它的下游相对处于弱势而言,所以,钢铁生产企业尤其是“央企”大钢厂要负担起社会责任,在定价中要加强调查研究,听取流通商、终端用户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比较贴近实际、贴近市场出厂价格,这对供应链上各个环节都有益处,因为保持钢材市场相对稳定对各方都是有利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