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港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2008-1-21 1:2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港口现状 
    宁波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和区域性中心港口之一;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工业发展所需能源、原材料及外贸物资运输的主要中转港;是浙江省、宁波市乃国民经济和对外开放及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的重要依托。宁波港的壮大不仅可以带动宁波、浙江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带动内陆城市如江西,安徽等省份的经济发展。更好的促进大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 
     根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筹规划的原则,宁波港在现有的北仑港区、镇海港区、宁波港区、大榭港区、穿山港区的基础上还将形成“一港三片八区”的港口总体布局。即宁波市沿海港口分为北片(含甬江-镇海-北仑-穿山-大榭-梅山)、中片(象山港)和南片(三门湾),下辖甬江、镇海、北仑、穿山、大榭、梅山、象山港、石浦八个港区。宁波港八个港区功能分工如下:     甬江港区自甬江大桥至招宝山大桥之间。近期仍承担宁波市与甬江沿线、附近沿海和陆岛间的中、短途货物运输任务,随着城市发展,逐步进行功能调整和整合,保留白沙作业区和部分业主码头,在继续提供城市建设和生活所需物资运输的同时,发展仓储、配送、城市商贸、水上观光旅游等功能。    镇海港区范围从招宝山大桥至甬江入海口北岸,包括宁波市辖区内的杭州湾南岸宜港岸线。随着北仑、穿山和大榭等港区的发展,逐步调整运输货类,以承担宁波市及附近地区的煤炭、液体化工、成品油、液化气、内贸集装箱、钢铁、木材及非金属矿石等运输、仓储为主,镇海港区是宁波港水铁、海河联运港区。    北仑港区规划范围自甬江口长跳咀至大榭岛大桥。北仑港区是宁波港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核心枢纽港区,以承担远洋、沿海大宗散货中转和外贸集装箱运输任务为主,具有货物装卸储存、保税仓储、现代物流、临港工业开发、水运工业等功能的大型深水港区。也是目前中国唯一    大榭港区规划范围包括大榭岛和穿鼻岛全部岸线。大榭港区主要为大榭岛开发区的工业企业所需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服务的工业港区和华东地区液化石油气、原油中转及储备基地,并承担部分集装箱运输任务。    穿山港区规划范围穿山半岛全部岸线,北自大榭大桥至长浦,南至长浦至春晓。穿山港区将承担远洋、沿海集装箱运输、LNG接收等任务,并作为宁波港后续可持续发展的预留港区。    梅山港区规划范围包括梅山岛全部岸线。梅山港区主要承担远洋、沿海集装箱运输任务。港区内陆侧规划为渔港作业区。     象山港港区规划范围包括鄞州、宁海、象山、奉化四县(市、区)临象山湾的岸线。该港区虽有良好的岸线资源和避风条件,但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作为宁波港的后备发展港区,近期根据环境容量限制,承担沿湾电厂煤炭接卸任务和中短途客货运输,远期可承担内贸集装箱和杂货等无污染的运输仓储、物流任务。象山港是新建港口,助航标志清楚易见,航路较清爽,除了牛鼻山水道的浅水区域外,其它的自然条件不太复杂,只要高度戒备,谨慎操纵,完全能够保证船舶安全进出港航行和靠离泊。      石浦港区以石浦港为主,包括象山半岛东部和南部所有宜港岸线。石浦港区是为象山县和宁海县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近期承担腹地煤炭、矿建材料、小批量短途物资的运输任务,并为陆岛交通和沿海客运服务,远期可适当发展近洋运输。 
    二、宁波港优势 
    1.宁波港自然优势 

    1.1进港航道深。 
     
    进出宁波港北仑港区的航道水深一般都在30米至100米,最浅的虾峙门航道4公里的浅段,高潮时的水深也在21米以上,能满足20万吨至30万吨级巨型船舶进出港的需要。1995年,宁波港成功引领30万吨级的"大凤凰"号轮进港作业﹔又成功引领载重27万吨、吃水20.5米的外籍海损海轮"威射"号进港救助,均创中国大陆之最。 

    1.2地理区位好。 
    宁波港地处中国沿海和长江黄金水道"T"形航线交汇点上,地理位置适中,内外辐射便捷。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通过江海联运,可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 

    1.3码头泊位大。宁波港已拥有500吨级以上泊位145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23个。有全国最大的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有全国最大的可接卸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的集装箱专用泊位,有全国最大的20万吨级(可停靠30万吨级船)矿石中转泊位和25万吨级的原油码头。  
     
    1.4港区功能全。宁波港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港口。大中小泊位配套,集疏运条件好,铁路、公路直达港区,具有水水中转、水陆中转、海、公、铁联运等功能。可经营矿砂、煤炭、原油、国际集装箱、件杂货、液体化工接卸、储存和中转。1991年以来,宁波港依托深水良港优势,大力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目前,已有集装箱班轮航线近101条,其中至欧洲、美东、美西、中东等地远洋干线38条,至日本、韩国、俄罗斯、香港、台湾、东南亚等近洋航线26条。同时还开通至大陆沿海和长江沿线等多条内贸航线。每月集装箱航班总数超过480班。 

    1.5发展潜力大。宁波港可开发利用的深水岸线121公里。其中可建第三第四代以上集装箱泊位的岸线有19公里,泊位62个,能形成1500万标箱以上的能力。宁波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前有舟山群岛作為天然屏障,不需筑防浪堤,港区后方各项设施配套,口岸环境好,在宁波港建码头,具有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 
1.6发达的经济腹地。宁波港的直接经济腹地为宁波市和浙江省。经济腹地内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发达,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腹地内工业门类齐全,商品经济繁荣,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体密布,交通运输便捷,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传统的丝绸纺织、五金、食品和工艺品是全国主要的外贸出口商品。钢铁、石化、水泥、木材、化工、机械以及电子、家用电器等,种类繁多,发展很快。近几年来蓬勃发展的农村乡镇工业,其产品已成为本地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以粮食、棉花、油料生产为主,每年有数百万吨大米外贸出口。经济腹地通过宁波港进出的主要货种有金属矿石、煤炭、石油、非金属矿石、水泥、木材、矿建材料、糖等,其中金属矿石、煤炭、石油占吞吐量的88%。     2.港口的信息化建设 
    宁波港早在1997年就建立了EDI中心,“中心”将支持船公司及代理、港口、码头、理货、货代、集疏运场站、货主及与上述运输业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 ("一关三检")和银行保险实现电子数据交换,并提供高效、便利、快捷、准确、经济的信息服务,使我国参与国际 贸易的各种企业,在贸易手段上与国际接轨,同时提高宁波口岸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无纸化经营。 
    信息化的建设将大大提高宁波港在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EDI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港口的响应速度。用信息化解决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对提高企业业务作业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宁波港水陆空交通便捷,集疏运条件优越。 
  宁波港还设有江海联运水水中转业务,可连接沿海各港口,通过江海联运,货物可直达武汉、重庆,并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宁波港与美国、独联体各国、欧洲、非洲、日韩、东南亚、中东及香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 
  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甬台温州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均已全线通车;杭甬运河的即将贯通,水运可从杭州直达宁波—舟山港,大大减轻杭绍甬地区陆路运输压力。这不仅意味着京杭大运河向东延伸有了出海口,使杭州内河水运首次实现河海沟通,同时也给一体化效应日益显著的宁波—舟山港提供了一条疏港货运大通道,将进一步带动浙江省港口、物流、海运的发展。正在筹划中的杭州湾大桥预计在2007年建成通车,届时,宁波至上海的车程时间可缩短为两小时,对充分发挥北仑港区的深水优势,实现甬沪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镇海、北仑三个港区均有专用铁路通入,并纳入了国家铁路网。北仑港区铁路是萧甬线的延伸,由北仑站接到码头前沿。北仑港区铁路集装箱站已正式开办海铁集装箱联运业务。内陆省市通过铁路到宁波港进行转口贸易十分便捷。 
    宁波港还将与温州携手开辟浙南港口通道。通过合作共建,可以充分发挥宁波港集团在港口管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和温州市的经济、岸线资源和丰富的航运货源等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该工程投产使用后,将大大提高温州集装箱内支线运输的竞争力,可吸引大量“陆路外流”的集装箱转为“弃陆从水”,大大地减少运输成本,缓解高速公路压力。 
    4. 宁波与舟山港的整合 
    宁波、舟山港都是我国著名的深水海港,有很多深水航道资源,具备开发国际大港的自然条件。通过两港的资源整合,将做到规划、建设、品牌、管理“四个统一”,其整体竞争力将大大提高,预计到2020年,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将超过6.5亿吨,进入世界港口前三强。届时,宁波—舟山港将发展成为世界特大型港口和现代化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跻身世界一流大港行列,成为国际港口界响当当的品牌。 
  两港整合海洋资源,提高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将有力推动海洋运输业,进而带动临港工业大发展。 
  目前,外商投资开发宁波舟山两港、外国船公司落户宁波港大大增加,很多世界上知名的船公司把投资转向宁波、舟山,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队也在宁波港口停靠。宁波舟山港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就,不得不说是积极推进两港一体化带来的效益。 
   两港一体化崭露的整合优势,刚满“周岁”的宁波—舟山港所凸现的1+1>2整合效应,令人惊叹。也使得宁波—舟山港“磁场”引力大为增强,吸引了众多资金流纷至沓来。继和记黄埔、招商国际等大型港口项目后,鼠浪湖、凉潭岛、泥螺山、马岙等一批优良岸线迎来了投资者,大批现代化临港工业纷纷入驻。 
    宁波港与舟山港的整合,大大提升了宁波港的综合实力。这大大提升了宁波港在世界大港中的地位,也为宁波港成为长三角集装箱国际物流中心奠定了基础。 
    促进宁波港口物流的思考 
    (1)科学发展,构筑集装箱运输新平台     宁波港要紧紧抓住周边港口集装箱运输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坚持科学发展,整合优势,构筑新平台。积极做好港口规划,建设工作,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提升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 
     (2)巨轮汇聚,开发航线量多质优     宁波港要充分利用港口深水优势和区位优势,依托浙江省和宁波市经济和外贸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大集装箱航线开发力度,增加主要航区的航班密度。 
    (3)水陆并进,拓展集装箱纵深腹地  
     宁波港要进一步确立“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服务世界”的总体定位,以巩固和发展浙江腹地为基本依托;以拓展南北通道,开发东西走廊,水陆并进,争取纵深腹地为工作重点。宁波港积极推进义乌、金华、绍兴等“无水港”建设,构筑省内物流网络。通过加强宣传、调研沟通、召开座谈会、设立咨询联络点等方式,对重点货主实施个性化服务,加快内陆企业通关速度,提升宁波口岸竞争力。 
    (4)区港联动,提升口岸国际竞争力 
    宁波港要充分发挥保税区的优势,以助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区内民企搭建五项平台,精心引导,悉心扶持,全力助动民企做大作强。 
    (5)完善港口物流投资资本制 
    宁波港和上海港最大的劣势就应该是缺少资金。完善港口投资环境是宁波港与上海港竞争的重要对策。要充分发挥经济腹地的重要作用,也要更好的吸引民间资本。 
    (6)培养优秀的港口人才 
    物流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港口物流实用型人才,缺乏港口物流工程和管理人才。所以要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实用人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