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业”联手 共御“寒冬”

2008-11-7 13:0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李卫卫
    金融飓风愈吹愈烈,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这让全球的汽车行业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内车市也未能 “置身事外”。连续几个月的销量持续下滑,让车市提前进入了 “严冬”。
两业受困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年底冲销量的关键时刻,但是今年,各个汽车企业的产销量却显然没了往年的喜人景象。 “最近我们公司的产量是一天不如一天。”一位汽车企业的员工向记者抱怨说。事实上,这种情况并非只是个别现象。据了解,受累于经济形势低迷,消费者购车积极性下降,再加上出口量锐减,近期国内不少汽车企业都纷纷减产,甚至有企业已经开始宣布裁员。
    除了汽车企业日子难过之外,这股车市 “寒流”也让整个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而物流环节,作为整个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汽车行业所遭遇到的销售和利润压力,已经传导到了汽车物流企业,并让他们有了 “切肤之痛”。主要承接商用车整车运输业务的长远物流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就告诉记者: “最近车市越来越糟糕,不少客户的销量减少,需要运输的商品车数量也明显下降,造成我们的整车业务量锐减。公司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备战状态,正在积极寻找渡过难关的办法。”
理应携手
    其实,不光是汽车物流企业在备战 “寒冬”,对于国内众多的汽车企业来说,他们在这方面的愿望更为强烈。不少企业也都在积极找寻 “越冬”的办法。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降低车价和压缩成本成为多数企业的着力点。但是,汽车企业采取的这些 “自救”举措却让一些汽车物流企业心里打鼓。
    一位物流公司的负责人担忧地告诉记者,因为汽车企业在整个汽车工业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一旦其利润缩减,将直接导致压力向汽车产业链的其他环节释放,尤其是物流环节。 “随着汽车销售价格的逐年走低,汽车企业付给我们的运输服务价格也逐年下降。我现在担心的就是汽车企业在这轮降低成本的过程中,继续压低物流费用。那样我们的日子可就更加难过了。”该人士说。
    其实,他的上述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统计数字显示,最近几年,国内轿车的销售价格以年均5%的幅度降低,但是整车物流的运价降幅却高达年均10%。而与此同时,汽车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则在逐年攀升,不但油价持续上涨,劳务成本等费用也不断增加。于是,在这一降一升之间,汽车物流企业的利润也在逐步下滑,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
    他们所遭遇到的这些困境,同样也会对他们的上游——汽车企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有专家就认为,如果越来越多的汽车物流公司在利润下滑的形势下减少再投入,那么运输规模就难以形成,这不但会导致很多更低价的零部件无法运输到汽车装配线上,还会造成整车物流的不顺畅。从长期来看,这些对于汽车企业的成本控制没有一点好处。
    但同时,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的确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国内汽车企业竞争力发挥的阻碍因素。据介绍,欧美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8%左右,日本汽车厂商则可以达到5%,但是这个数字在中国的汽车企业中却普遍高达15%以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汽车企业压缩自身物流成本的出发点并没有问题。
    专家认为,现在真正的症结在于两个行业应该携起手来,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根本解决办法。他形象的将现在一些汽车企业的做法称之为:“把本来该在汽车物流企业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装进自己的兜里。”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成本并没有节省下来。
如何互助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车市“寒冬”的困难面前,汽车业和物流业处在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产业链条上。那么,要想走出眼前的困境,顺利的渡过难关,就需要两个行业携起手来。这样一来,两个行业究竟如何互相扶持才能共谋发展,这一问题突显了出来。
    在物流企业看来,目前造成我国汽车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物流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汽车物流行业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及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之外,还需要汽车企业的积极支持。
    一位汽车物流公司的老总就建议,汽车企业首先应该扩大物流业务外包的力度。在他看来,自营物流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不仅会增加其自身的资金负担,而且还不能充分发挥社会分工的优势,同时还会使其物流业务因为缺乏竞争机制的导入而降低总体的服务效率。所以,汽车企业要摆脱 “大而全”、 “小而全”粗放型的落后物流运作模式,改变 “肥水不外流”观念,把非核心竞争业务都从自身活动中解脱出来,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去运作。
    另外,还应该减少对一些区域性物流公司的依赖,转而同一些具备相当实力的综合物流服务商开展战略合作,建立长期的关系性合约,而非简单的买卖关系。只有这样,汽车物流行业目前所面临的 “资源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运力资源浪费、竞争力薄弱”等问题才能得以解决。而在此过程中,汽车企业也可以减少其物流成本,同时获得更加专业化的服务。这样的话,汽车业和物流业就可以得以实现双赢。
    而针对当前国内汽车物流企业的现状,汽车企业显然也有很多无奈和期许。一位汽车企业生产部的人员告诉记者: “其实现在有不少汽车企业也想把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专心造车,造好车。但是现在一些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水平实在有限,根本无法满足企业整个供应链的需要。无奈之下,汽车企业不得不将一些难度系数高一些的物流业务进行自营。”
    从目前我国汽车物流所提供的服务功能来看,运输、仓储等传统型业务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很多公司都将业务的重点放在了整车物流这一相对简单的领域,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零部件物流却涉足者寥寥无几。但是对于汽车企业来说,他们最迫切需要的却恰恰是汽车物流行业目前的 “软肋”。
    据专家介绍,相较于整车运输来说,零部件等所需要的配送服务是前者的几十倍。但同时,该领域的物流服务所要求的技术也要高得多,需要物流企业按照汽车生产计划准时地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供应商那里的、多品种、小批次的备件和组装件运送到汽车生产地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汽车物流的提供商拥有很强的物流配送能力。但是,我国汽车零部件的产前、产中物流距离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少有物流公司能够接手汽车制造商的整个供应链。因此,物流企业与汽车企业合作的进一步强化也有赖于物流企业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