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下的物流金融

2008-11-7 12:5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柴凤伟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已触及我国实体经济,作为我国重要金融创新业务的物流金融,同样难以独善其身——
●物流金融业务受牵连
    今年曾是我国物流金融业务获得大发展的一年,国内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开展了这项业务。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物流金融业务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尽管由于我国金融系统的开放度不高,受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影响比较小,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主体的信心萎缩已蔓延到实体经济,造成几乎所有跨国供应链条的消费需求委靡和流动性缺乏。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江西财经大学李毅学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众所周知,物流金融业务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新选择。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它不但给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物流企业也通过发挥其在仓储、运输、搬运、装卸、运输加工、物流信息化及国际物流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成为银企合作的桥梁,为企业融资,替银行监管,也为物流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业务。然而,在目前形势下,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对我国物流金融业务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我国长期遵循出口拉动的模式,在金融危机下,美国等西方消费市场的委靡造成对中国制造产业打击较大,针对出口产业链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将加大;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经济下行,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需求大幅减少,价格大幅下跌,由于我国物流金融业务有相当规模针对大宗商品链条展开,这些业务将普遍面临风险急剧增加的趋势。”李毅学表示。
    而对于目前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角银行而言,主要的影响则聚焦在业务风险的增加上,这将使银行产生更多的 “惜贷”行为。在这种态势下,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将增高,甚至贷不到款,生存更加困难。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全球金融危机也给物流金融下一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因为物流金融与金融机构的对接能很好地防范和控制很多经营风险,更加有利于确保金融机构的放贷安全,使金融机构重新审视自身的放贷和盈利模式,从而更加有利于风险控制,也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湖南星沙物流投资有限公司投融资部王跃文告诉记者。
●物流企业控 “货”难
    作为物流金融业务的重要一环,全球金融危机同样波及物流企业。
    记者拨通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姜超峰的电话时,他正在公司召开质押监管业务风险控制会。利用会议的间隙,姜超峰向记者介绍了全球金融危机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确实给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并直接影响到物流金融业务。具体表现为中小企业资金链断链,这就需要更多的质押融资,才能接上金融链,因而这方面需求在增加。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客户信用等级、支付能力均在下降,货物价格又在急剧下跌,所以物流企业目前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姜超峰分析说。
    对此,李毅学也表示: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主要的影响将集中在监管的难度加大以及业务量的萎缩上。因为在目前态势下,物流金融业务借款方也就是中小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其违约的概率就会增加,而且质押品价格下跌的风险也变大,这些都要求物流企业要重新调整物流金融业务的监管模式、手段和指标,监管的难度和成本显著增加。同时,实体经济的萎缩也会造成物流金融业务量的萎缩,物流监管的规模效应更难获得。”
    这一点,也得到了王跃文的认可。据他介绍,目前星沙物流开展的物流金融项目因其他企业的疲软而受阻,货运和仓储市场的业务量也受到了影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中储业务基本处于正常进行状态,但前段时间已有客户强制提货的违规事件发生,这无疑给物流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了更大的风险。“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已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货物的监管,坚持没有正当手续不许提货。另外,跟银行的沟通更加紧密,以及时了解客户资金运营的情况,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姜超峰表示。
    据姜超峰介绍,在中储开展这项业务时,与银行签订的合同中就已制定好了风险预案,目前的这些情况都在预案之列。现在,就是强调大家如何严格执行这个预案,不要作变通,不要自作主张,这是当务之急。在这次的质押监管业务风险控制会上,大家都已形成共识,应在这一非常时期,严格控制风险。而控制风险最根本的就是控货,要时时刻刻不能丢货,不允许客户强制提货,一切都要按合同约定执行。
●强化风险控制是关键
    有专家指出,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在创新业务上缺乏相应的监管,过度追求最大利益,而忽略了对相应风险的承担与控制。这使得以次贷为源头的金融创新链最终失去控制。
    金融机构在创新业务上缺乏相应的监管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这使同样作为我国金融创新业务的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从宏观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对金融创新过敏,不敢拓展物流金融业务,另一个是对物流金融业务控制仍然不够科学规范。针对这两大问题,银行和物流企业表现为两个不够:一个是物流金融创新不够,一个是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水平不够。”李毅学分析。
    “而在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如何有效监管金融机构的具体运作,促使其对业务风险进行识别及有效管理,至关重要,这对物流金融创新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启示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全球金融危机突显了我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的主题,将有助于我们对物流金融创新进行更加深层的思考。”李毅学表示。
    据了解,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目前主要存在的风险包括:一是法律风险,主要是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合约欺诈及质权是否成立的风险等;二是操作风险,主要是物流金融业务中质押物的管理等;三是信用风险,主要是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四是市场风险,主要包括质押物的价格风险和变现风险等。
    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下行态势下,物流金融业务中质押物价格下跌的风险和销售变现的风险明显加大,以前常规的风险控制手段将极有可能使风险暴露大大增加,这将有可能导致物流金融业务中借款企业的大量违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这两类风险是现阶段物流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的关键。在这方面,我国大多数银行与物流企业的风险控制手段还需有效调整。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风险,姜超峰向记者强调了四条:一是不要搞过多的业务创新,不要把这项业务演变出更多的品种来,要牢牢把握业务创新的度。二是不搞次贷。不降低评审的标准,要按原定选择客户的方式方法,坚持原则,坚持标准。三是加强企业、客户的评级制度的执行,不做通融。四是强调一旦出现风险,要加强控货。
    “不过,在建立了有效的监管体制后,勇于创新仍是发展方向。”李毅学强调。通过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剖析可知,金融创新不是问题,对金融创新缺乏有效控制才是关键所在。尤其在中国,目前利用金融创新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机制还很落后,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系统,当遇到较大的金融冲击时系统很可能难以消化,所以大力推进金融创新仍是主要的发展方向。但在创新过程中一定要匹配相应的监管手段,使监管体系与金融创新发展相适应。
    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开发风险控制技术,及时跟进金融产品创新步伐。随着供应链时代的到来,供应链链条上物流与资金流整合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紧密合作不断开发物流金融创新产品满足供应链资金需要。同时,金融系统内部也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促使贷款风险分散转移,这些都要求相应的风险控制技术能够得到积极的开发和利用,以跟上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
    此外,政府、金融机构等都应该针对具体的创新业务制定相应的金融危机应急方案,从而有效抑制金融危机的扩散与蔓延。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