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全球化对国内物流的影响

2008-1-17 12:1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访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物流中心主任王国文    自2005年以来,供应链管理工具和方法论不断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深入到所有物流环节。采购、运输、仓储、零售、制造等商业过程,已经被纳入到了供应链管理的框架体系。目前,全球化在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影响日趋明显。为了进一步揭示供应链全球化对中国供应链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记者近日对综合开发研究院 (中国·深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王国文进行了专访。他从全球化的供应链、供应链绩效考量、物流业务流程外包与合作、中国物流挑战等方面,对其中的热点问题做了大量分析探讨,给中国供应链的发展之路提供了一些借鉴。
供应链全球化趋势和影响
    全球供应链涉及到运输和仓储等主要物流环节和基本业务的全球化,采购、外包、供应链流程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影响,从主要发达国家,到南美、非洲、中东、亚洲等新兴物流市场,还涉及全球供应链安全的挑战、全球供应链的速度、敏捷性与成本效益优化等领域。
    自2005年以来,全球化在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影响日趋明显。全球供应链涉及到运输和仓储等主要物流环节和基本业务的全球化,采购、外包、供应链流程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影响,从主要发达国家,到南美、非洲、中东、亚洲等新兴物流市场,还涉及全球供应链安全的挑战、全球供应链的速度、敏捷性与成本效益优化等领域。供应链全球化影响已经深入到企业商业活动的方方面面。
    王国文告诉记者,供应链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在以下两个方面值得中国物流界的重视:
    一是物流外包已经发展到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全球化外包。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所有物流活动和商业活动的集成。随着运输时效、信息技术的开展,运输、仓储等主要物流活动的全球化已经开始了很长时间,全球采购、全球配送等物流环节近年来的全球化趋势明显,而供应链商业过程,如制造、研发、IT、客户服务近年来外包发展迅速,供应链商业流程外包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增值能力。
    领先的全球化物流服务供应商,已经从提供全球物流服务,向提供全球供应链服务转化。仅仅具备资产和物流服务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跨国企业的要求。物流企业要具备供应链管理技术,从提供物流能力,转化到提供知识管理服务的层面,其中涉及到供应链战略、供应链网络设计、供应链流程再造和优化,为生产企业提供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服务。锐得和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全球供应链合作,提供了典型的案例。
    供应链全球化的趋势表明,物流企业的能力,必须从提供以资产为基础的物流服务,向提供以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完整的供应链服务转型,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是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战略在不同的国家侧重点不同。跨国公司在实施供应链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国家所考量的因素和重点不同,给中国如何更好地承接全球供应链外包提供了借鉴。
    中国和印度是供应链流程全球外包的两个主要承接地,但两国的优势和承接外包的主要商业流程不同,跨国公司所考虑的侧重点也明显不同。中国在承接制造业外包方面有明显优势,印度在承接完整的供应链外包、承接IT外包和离岸业务外包方面有明显优势。而当跨国公司考虑供应链流程外包的时候,认为外包到中国要考虑到过热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风险、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政府的政策和规则的影响等方面因素。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跨国公司担心的是中国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过程中,沿海地区的港口和物流枢纽与内地的连接度不足,而增加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
供应链管理技术应用四大重点
    精益供应链、闭环供应链、6西格玛、供应链流程标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等管理技术,正在提高企业的绩效。
    自2005年全球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以来,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影响日趋广泛深入。新的管理技术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精益供应链、闭环供应链、6西格玛、供应链流程标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等管理技术,正在提高企业的绩效。
    王国文说,供应链管理技术应用的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供应链设计。供应链设计是企业核心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好的供应链设计,能够使企业获得供应链竞争优势,优化成本和服务。作为供应链流程的首要环节,供应链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供应链设计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但也同样要求重视企业间的合作和供应链协同。企业间的联合,必须能够冲破部门的限制,从而保持供应链伙伴之间的战略一致性。
    供应链合作。供应链上独立企业间的横向合作可以改进服务水平,减少成本,为资本合理利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协同战略,可以实现链上企业同时获得价值增值的能力,创造更多的经济增加值(EVA)。
    供应链与客户服务。客户满意度对企业增长起着关键的作用。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务的关键是要有强大、高效供应链的支持。满足客户需求需要创新、灵活的工作流程以及供应链的支持。优秀企业在实践中能让供应链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可持续的供应链。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研究2020年的供应链管理。MIT的研究认为,影响2020年供应链管理的假设条件和可能的宏观因素,包括石油冲击、绿色法规、国际贸易、全球贸易和亚洲经济增长等。其中,建立对环境负责的供应链,是保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关注流程发展到关注绩效
    供应链绩效考量不仅可以应用于企业供应链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和回收的流程,还可以针对某一流程,进行深度考虑。
    王国文说,流程标准的供应链绩效考量是近两年的热点问题。生产企业实施供应链需要绩效考量,物流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需要绩效考量,生产企业外包供应链服务也需要绩效考量。定性的供应链绩效考量,目的是通过定性分析,寻找供应链管理服务于企业战略的根源问题;而定量的供应链绩效考量,则是寻找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并通过定性手段和定量手段,提高供应链的总体绩效;基于绩效考量的流程外包,则成为供应链外包的主流趋势。
    CSCMP于2005年发布《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提供了一套通用的框架体系,帮助企业利用流程标准进行供应链绩效的自我评估,了解自身优势,寻找与标杆企业差距,制定实施的线路图。供应链绩效考量不仅可以应用于企业供应链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和回收的流程,还可以针对某一流程,进行深度考虑,比如客户管理优化、客户合同制定过程中的激励机制与绩效;绩效考量还涉及企业供应链安全的指标体系,对供应链安全进行考量。供应链绩效考量应用在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快速消费品、化妆品、零售等领域,都有了典型的应用案例。
    供应链管理是制造业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供应链流程管理将生产企业运作标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美国的制造和装配业仍然极具竞争力,甚至可以说是全球的领导者。供应链管理流程中涉及到的很多管理技术,比如供应链计划、S&OP、精益、CPFR等等,都直接关系到生产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供应链管理手段必须由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物流同时掌握才能产生效果。比如说,企业与制造业企业整合,为制造业提供价值:生产制造企业,特别是汽车生产企业,需要对供应链进行“瘦身(精益化)”,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但很多生产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物流合作伙伴有这种精益的能力。领先的生产企业,通过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一体化运作,实施从采购、制造、交付到回收的全过程供应链管理,成功地释放供应链中隐含的价值,使生产企业获得了竞争优势。三洋汽车与UTi物流公司的合作,成为一个典型的案例。
    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也涉及了物流操作的具体环节和绩效问题,比如,生产企业如何通过共享物流企业的服务,提高配送频率 (Reckitt Benckiser,Henkel,高露洁);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的操作协同等。
    王国文指出,供应链绩效考量手段,正在应用于物流外包。以绩效为基础的物流外包(PBL),将成为下一代的物流外包战略。生产企业实行外包,逐渐采用了PBL方法,即以绩效为基础的物流外包。供应链趋势领导者认为,PBL方法可以创造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双赢模式,在提高第三方物流的利润的同时,降低生产企业的成本,提高生产企业的客户服务满意度,PBL外包与传统的外包方式的主要不同点,是这种方法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对双方都适用的供应链绩效考量框架,管理着从招标、签约、操作、监督、绩效测量等物流外表环节。
中国物流挑战引起关注
    国际物流界普遍关注的中国物流主要挑战问题,应引起中国物流界的足够重视。解决国际物流的挑战问题,将有利于提升中国物流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据王国文介绍,在供应链全球化的背景下,2007年有7个并行会、一个专家封闭研讨会都是以中国物流为主题,其中涉及中国物流教育、中国物流政策与操作、中国物流发展机会、中国第三方物流、全球物流协作中中国与印度的对比、全球供应链外包中印度与中国的对比分析、中国物流商务问题,以及中国、印度、中东等新型市场的物流人才问题等。
    中国物流的发展和挑战已经引起全球同行的高度关注。对此,王国文认为,国际物流界普遍关注的中国物流主要挑战问题,应引起中国物流界的足够重视。解决国际物流的挑战问题,将有利于提升中国物流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国际物流界认为中国物流的主要挑战来自于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政策和法规问题。在中国做物流最大的挑战是不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的物流政策。凯捷和普罗斯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和印度,跨国公司在物流方面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都是政府的政策和法规问题。参加讨论的国际物流企业也普遍认为,在中国没有一个系统的资源,提供涉及物流的全面的政策和法规。这与中国物流政策政出多门、条块管理的体制约束相关。因此,出台综合的物流法规,整合存在于不同部门的分散的物流政策法规,已经成为中国物流融入国际物流体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知识产权保护。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在中国开展生产经营和物流经营活动的主要挑战之一。虽然中国政府和各界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国际物流界仍然认为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冷链物流的挑战。冷链物流的发展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但实施冷链物流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需要较大的投入。中国在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和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系数。但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建立冷链物流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应引起政府和物流界的重视。
    四是沿海连接内陆的物流基础设施的挑战。近年来中国物流总量增长迅速,已经成为世界上物流总量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沿海港口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较高的运行效率,但沿海和内陆的链接度弱,随着经济活动从沿海向内陆的转移,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货运联结度和移动性,将成为在内陆地区从事生产经营企业的挑战。
    五是物流人才的挑战。中国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物流人才的巨大需求。虽然中国物流教育规模扩张速度很快,但中国物流的人才结构,不能满足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主要是缺乏掌握熟悉国际惯例、供应链管理技术的高端设计人才和掌握物流操作技巧的实用型人才。物流教育与实际操作脱节,也是物流人才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原因之一。
    六是海关清关程序和效率的挑战。虽然中国海关进行了大通关的改革,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了通关效率,但海关政策对通关操作程序的要求、海关查验产生的延迟,仍是国际物流界关注的问题。
    七是数据和资料的可供性。中国物流的统计数据、物流政策法规等资料,大部分都是以中文状态出现的,英文的物流信息量小,使跨国公司不能够得到相应的公开信息,不利于国外正确地了解中国物流,不利于中国融入国际物流体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