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口险保单猛增50%

2008-11-6 11:4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程先生是杭州一家化学药品出口企业负责人,做了多年的外贸生意,他没有想到今年竟然在几吨药品上跌个踉跄。9月份,该公司和印度一采购商签了一批单子,当时的价格是70美元/公斤,没想到货到后的一个月内,价格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跳水跌到了45美元/公斤,对方坚持要退货。好在程先生之前为这个订单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简称浙江信保)投了保。经浙江信保的协调,该纠纷日前终于得到解决:对方按现价买入,差价由浙江信保补偿80%。   “没想到油价变动那么大,影响传递得那么快。”刚从这次危机中缓过神来的程先生还心有余悸。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金融海啸愈演愈烈,在此金融风暴中,外贸出口这驾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正在“喘气”,众多企业深陷其中。
  100个国外买家,4.5个发生风险 出口报损率频频刷新
  “我们今天又接到了好几起出口企业报损的案件,问题还在逐步暴露出来。美国金融海啸是造成浙企出口风险大增的关键原因。”浙江信保业务管理处处长助理陈锋表示。
  以下数据或许说明金融危机对我省出口行业的影响。
  今年前10个月,浙江信保接到出口项下报损案件357起,总金额5968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65%和72%,金额报损率达到1.7%。这意味着,浙江信保承保的出口中,每100万美元保额中有1.7万美元发生风险。个数报损率达到4.5%,这意味着浙江信保承保的国外买家中,每100个就有4.5个发生风险。
  这些仅仅是我省出口遭受风险的冰山一角。浙江信保前10个月承保的34.4亿美元出口,仅占我省一般贸易出口额的4.4%。
  风险正在不断加大。据介绍,过去5年里,浙江信保承保的出口中,金额报损率平均为1.3%,这基本可以代表我省一般贸易出口坏账率的总体水平。而2008年以来,这一数据不断被刷新,今年上半年的报损率已达1.6%,进入9月以来,金额报损率急剧攀升,9月达2%,10月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3%。“比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增长77%,也就是说我省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增加77%。”浙江信保相关负责人表示。
  商品价格暴跌惹的祸 诚意买家突然拒付
  从最高的147美元/桶到最近的60元/桶,国际原油迅即跌幅达65%之多,由此也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映。同时,在全球经济衰退阴影下,近期国际市场钢铁、黄金、铝、铜等大宗商品价格都出现了异常的大幅波动,暴涨之后暴跌,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导致买方收货意愿降至冰点、拒收风险急剧升高。
  9月份以来,中国信保总公司已累计接到9起钢材、铝材等大宗货物出口产品的报损案件,平均个案报损金额为280万美元,报损原因为买方拒收货物或通过开证行恶意挑不符点逼迫出口商大幅降价和拖欠货款。
  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已迅速蔓延至其下游行业,如石油价格的暴跌,导致医药、化工产品的快速下跌。10月份以来,浙江信保已收到多起医药、化工产品的报损案件,其中仅印度地区就有11起,报损金额达到206万美元。
  与此同时,汇率大幅波动影响买家收货和付款意愿。绍兴一家出口巴西的纺织企业最近就遭受近50万美元的出口损失,因为最近巴西雷亚尔快速贬值,幅度高达45%,合同是以美元计价,这意味着买家需要更多的本币才能换购同样金额的美元,实力不济的买家选择单方面撤销合同。从浙江信保了解到,欧元、英镑、澳元等接连贬值,这种情况最近频频发生,部分信誉不佳或实力不强的买家要求出口方降价处理甚至干脆违约。
  “蝴蝶效应”影响浙企 生存危机滋生海外“老赖”
  “金融危机正在不断加深并蔓延到各国的实体经济,对于我国而言首当其冲的是出口行业。”在昨天的2008海外市场信用风险分析会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周纪安几番强调,该公司是专业从事企业出口风险管理的国家政策性保险公司。
  周纪安说,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欧美买家纷纷破产或亏损,无力支付货款。一方面,破产或亏损的欧美企业无力支付货款,拒不付款;另一方面,存活的企业为了度过这个危机,会向中国缩小采购量,减少进口。这些对浙江外贸的影响就好像气象学上的“蝴蝶效应”,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连锁反应。
  浙江不少出口企业就遭遇了这种“蝴蝶效应”。不久前一家意大利买家用赊销的方式向温州一家皮革厂购买了价值100万美元以上的产品。可支付日到期后,该买家却拖欠剩余货款。理由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造成产品积压在仓库中无法销售,濒临破产。当买家无法自我消化由此带来的损失时,并最终选择转嫁给出口商。受美国新车销售市场下滑影响,买家资金周转困难,一家主营汽车零部件的大型上市公司对浙江一出口商拖欠货款近500万美元。
  金融危机造成全球银行普遍的流动性不足,依靠银行借贷经营的企业遭受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杭州和嘉兴两家公司最近就碰上了同一个“老赖”,对方是意大利服装批发业龙头企业,年销售规模在5000万欧元以上,从来没有不良信用记录。而今年8月贷款到期后,银行不再给予续贷,浙江两公司就成了直接受害者。
  危机中求生存 浙企热保“出口险”
  美国爆发的金融海啸不断向欧盟蔓延,以欧美为主打市场的浙江出口企业该如何避开危机?省外经贸厅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影响还在逐步显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凡是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受影响将比较大;而品牌优势明显、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受影响较小,产业链上、中游企业受影响相对会较小。
  WTO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张汉东建议,相关企业密切关注金融危机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对各国、各行业的具体影响。平时应加强与海外客户联系,充分利用专业资信调查渠道、行业内部信息交流等方式,跟踪海外客户资信动态和应收账款情况,如有异常,必须尽快介入尽早处理。市场也应尽量多元化。目前受金融风暴冲击影响最大的是传统的金融业发达、金融市场开放程度高的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而一些金融业并不发达,市场也未完全放开的国家和地区,受金融风暴正面冲击的影响会小很多,他们对中国产品仍有较强的市场需求。从浙江信保前10月的承保情况看,拉美、非洲、中东的绝大部分国家的报损率均在合理范围之内。
  此外,还应正确选择结算方式。中国信保建议,定金能增强买方的付款意愿。对于价格面临大幅波动的产品以及本币汇率面临大幅波动的买方,在出口前收取一定比例预付款,能增加买方的违约成本,在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或本币大幅贬值时,减少拒收风险发生。
  “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出口企业面对风险,应对手段显得单一,往往自认倒霉,数年的艰辛创业成果倾刻化为乌有。”周纪安表示,对企业来说最安全便捷有效的途径仍是利用金融工具,把控风险,通过投保权威专业的信用保险等来寻求风险转嫁。
  现在,市场嗅觉灵敏的浙江企业开始未雨绸缪,纷纷为出口买保险。“很多企业之前没投保意识,觉得没必要,近期很多主动找上门来咨询。”浙江信保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来浙江地区(除宁波外)投保的企业家数达600多家,而去年这个数字只有400多家,增长50%。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