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重视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2008-1-16 14:0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12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2月新增贷款仅485亿元,同比少增了1720亿元;12月末M2增速降至16.72%。这些数据反映出从紧货币政策在总量控制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央行仍需采取进一步措施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
  当前,我们面对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下的复杂局面。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 "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表明了强化财政货币"组合拳",将成为未来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已经讨论多年,无论政府还是学界,都更关注两大政策"松""紧"的搭配。然而,有一个非常重要但被忽视的问题,就是没有真正建立财政与货币政策自身的协调机制,这也使两大政策配合的效果经常大打折扣。
  在实践中,为了改善两大政策协调的效果,很多国家都建立了政策部门间的交流和协商机制。例如,在英国,作为主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制定部门,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和财政部之间的分工十分明确,并且建立了一种三方会谈机制,英格兰银行提供货币政策的走向,金融服务局提供金融市场的情况,财政部反馈财政政策运行,并且当各方意见无法统一时,由财政大臣进行裁决。
  从我国情况来看,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两大部门的有效交流通道。由于缺乏财政与货币部门的有效协调,我们看到,实际的宏观调控操作中会遇到种种问题。例如,在当前以"从紧"货币政策来稳定物价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却成为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变量。因为财政支出的变化,可能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化,进而决定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性。换句话说,既定的货币政策下,财政政策可以决定通货膨胀的时间路径。这就使得央行为了有效实施反通胀政策,必须充分考虑财政政策。
  在现实中,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无处不在,最为典型的,就是在同一个财政年度内,财政收支不会平稳地流入和流出国库单一账户,往往在某段时期出现较大的收入或支出净额。例如在大量发行国债或税收高峰期,国库就会有巨额的净收款,商业银行的存款和储备就会相应减少,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乘数递减。反之,在财政支出的高峰期,国库会有巨额净付款,商业银行存款和储备就会相应增加,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乘数递增。按照惯例,有关财政超收收入的使用安排会在当年的11月份确定,12月份开始支付,这就造成了几乎每年的第4季度,财政支出都会大幅增加,增加短期物价上涨的压力。
  反过来看,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冲击也常常出现。例如,在财政部发行国债的过程中,如果短期内央行紧缩货币政策的力度迅速增加,就会强烈冲击债券市场,导致国债发行成本上升,甚至会流标。这就需要有某种经常性的机制,在两大政策部门的目标之间,达成某种平衡。长远来看,我国应该考虑建立持续性的两大政策磋商机制。例如,设立专门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委员会,由财政部、央行、税务总局等部门组成,定期举行会议,交流对宏观经济形势、国债市场、国库存款状况的判断,以及对政策冲突情况进行处理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