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位香港物流业角色
2008-11-5 1:1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自1990年代中期,香港这个华南以至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及航运中心开始转型。当愈来愈多的货物经以香港上市公司为主要经营者的深圳诸港口时,香港的运输与物流行业出现了两个重要的转向。
第一,随着更多货物的产地和出口港北移,很多物流企业已经或者准备更经常地同时使用珠江三角洲及香港的多个贸易门户(gateway),包括深圳和广州的港口及机场。第二,更多的公司逐步向以空运为主要增值手段的结构转型。所谓以空运为主要增值手段,是指这些公司虽然仍然处理大量的海运货物及使用港口附近的仓储设施,但他们50%以上的盈利来自数量不大但增值量高的空运物流。
我们于2006至07年度的问卷调查和公司访谈,以及我们对1996至2005年期间香港运输物流业的增值量分析,都证实了上述情况。我们还注意到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自2005年以来,香港的转口贸易额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空运完成的。这与1990年代50%以上靠港口海运比较,已经出现了本质上的转变。
香港如何因势利导
根据香港物流企业五个方面的特点(竞争焦点、服务范围、合作策略、贸易与物流的智慧管理、对于门户选择的控制权),我们将香港的物流供应商(LSP)进一步分为五类,分别是:一、交易型物流供应商(Transactional LSP);二、关系型物流供应商(Relational LSP);三、融合型物流供应商(Integrative LSP);四、贸易与配送为本的供应链企业(Trade & distribution-based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五、产品转型与配送为本的供应链企业(Product transformation & distribution-based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该排列体现了物流企业在现代增值物流上的参与水平,或者说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升级过程。我们注意到,由于从第一类到第五类的一些关键差异,不是每个企业都会完成「逐步升级」或者转型,但这五类企业的共存已经显示出香港整个物流行业逐步向一种综合的贸易—制造—供应链管理的结构演变。换言之,香港已经从一个由航运中心支撑的实体生产型经济逐步转向了具有一定物流增值和参与愈来愈多的全球物流链管理活动的地方,我们称之为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enter, GSCMC)。
香港政府如何因势利导,一方面帮助本地物流与运输企业更健康发展,一方面通过物流业的发展为香港整体经济服务?我们最近完成的公共政策研究报告在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七点具体政策建议。这四个方面是: 一、重新定位香港物流业在珠三角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角色,发展与加强政府与业界中扮演战略角色的企业及团体的合作伙伴关系,重新审视政策形成、实施与责任的结构,提出新的有效机制,以便全面提高物流业在香港以至华南的地位; 二、整合香港与珠三角洲的全球价值链; 三、打造香港物流服务品牌; 四、以公益为原则,提高香港整体的电子供应链(e-supply chain)服务。
可持续的角色
在十七条建议中,相对比较具有整体性的建议包括:
·在各跨境合作的机构(如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和公开场合大力提倡「世界级珠三角全球供应链」这个概念,推动物流服务的品牌。
·扩大物流发展局(LOGSCOUNCIL)的永久和常规功能,使其具有类似贸易发展局对于香港整体经济的推动作用;
·探讨在香港—深圳边境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
·重新以「社区利益」和「公开市场」原则,重新定位和运作DTTN(数码贸易与运输网络)系统;
·强化所有有利于加强香港作为本地区贸易枢纽的基础设施,包括对全球联系的设施,以及加强与珠三角对接的设施。
·设计并实施一种可以建立「香港检验及处理」品牌验证体系,一面向世界推介,一面通过该体系进一步提高香港物流业的服务质量。
我们认为,香港的物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在不少方面明显领先于内地同业。其中最重要的优势在于企业信誉、制度保障及专业精神三方面。这三方面恰恰是形成品牌的主要基础。而这三方面的优势又最体现香港百年国际贸易商港这个角色。因此,可以说,从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其角色也在回归—这个角色就是为中国服务的国际商业枢纽。而这个回归是在更高层次的回归,那就是回归到了亚洲最重要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这是一个可持续的角色,是全球化今天香港之定位。香港大学地理系副教授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