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劲动力源于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

2008-11-5 1:0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改革开放30年、德阳建市25周年以来,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狠抓科技兴农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为德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动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优质的科技服务。这些都源于我市科技工作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下,寻求改革了一套适用于我市经济发展的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为我市经济的跨越式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动力一:重大科技工程的突破性进展为支柱产业提速
  所谓开放式创新体系,就是只要适合德阳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项目都可以吸纳推广。国家八五星火计划在我市的推行无疑为我市支柱产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大大地提升了支柱产业的发展速度。从1986年到1994年,省科委和德阳市政府共同组织实施了星火科技产业带示范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1994年10月,国家科委在我市召开了全国星火计划现场工作会,将这一做法在全国推广,产生了巨大影响。1996年和2002年,德阳两次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1995-2000年,我市实施的科技兴市百亿工程是四川省科技兴川千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战略性、带动性科技工程,共实施国、省、市、县科技计划项目538项;连续6年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发展科技产业实现产值、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现产值的目标任务,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1998年10月,德阳被批准组建高科技产业园区,享受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有关优惠政策。该园区的建立填补了德阳没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空白,为省政府构建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奠定了基础,为发展德阳高新技术产业争得了机遇。
  2002年,我市启动了加速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以二重、东电、东汽、川油宏华等为核心的重装基地制造企业集群和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链初步形成。到2007年,重装企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是2002年的9.54倍、7.94倍、17.90倍、60.39倍,装备制造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市科技局努力构建重装基地企业的创新体系建设,企业以创新体系为动力源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到2007年底,我市已在重装企业建立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16个,有专利企业52家。2007年,德阳市材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9.52亿元,比2006年增长13.62%,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德阳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例达50%。
  2003年,市科技局编制了《德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发展规划》,德阳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 2007年,德阳被批准为“十一五”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重点城市。
  动力二:科技兴农助推星火富民科技工程
  1990年-2005年,德阳市开展了5轮省、市农村科技示范乡镇工作,列入示范的乡镇通过狠抓普及科技知识,狠抓科技成果的组装、配套、示范、推广和应用,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发展。大力实施粮食丰产、星火富民科技工程,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和专家大院,全市已建成专家大院12个,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新品种培育、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德阳的油菜育种工作已位列全省前列,选育的“德油”系列油菜品种具有双低高产、优质高效的品质,成为全省油菜种植的主推品种之一,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始在农业上广泛应用,为全市农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动力三:科技成果与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1995年以来,市科技局以广汉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一批生态乡镇为主体,推动全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力实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御自然灾害、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城乡人民居住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的科技开发项目和软科学研究项目,试验区在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从1999年起,我市抓住部、省共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的机遇,以中药现代化产业项目实施为重点,充分发挥国家级、省、市1000多项科技进步(成果)奖转化为生产力的开放式创新体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批成果共创经济效益137.76亿元。同时,大力开展产学研结合,推动校(院、所)市合作。有100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有9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与德阳在科技、经济等领域开展了良好合作。市科技局与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共同完成了《德阳市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对未来物流发展方向作了战略规划。科技普及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全民科技意识普遍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这些都是我市长期推行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为工农业发展、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