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官员:对央企一把手监管力度将加大
2008-1-15 12:1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如何来制约、制衡和防止一把手出现状况?“对于上万亿元资产的中央企业,一方面是影响不好,一方面是国有资产的损失。”
对于资产日益庞大的中央企业来说,如何制衡和防止其一把手出现状况?
国资委企业分配局局长熊志军日前在清华大学的一场讲座上透露,国资委和中组部形成了一个报告,董事会建设下一步的力度会加大,认识也将更统一。
董事会建设存六大问题
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党委一元化领导,到转轨时期的党组和总经理双核心管控体系,再到公司治理制度的探求和实践,中国国企治理已走过三个阶段。
“走过的路应该说是有成效的,但这种成效是否可持续,要看这种成效是否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熊志军表示。
在全国4371家重点企业中,已有3322家建立公司制。熊志军认为,虽然公司制在中国企业中普遍建立起来,但董事会的作用仍然不容乐观。
熊志军认为,国企董事会建设存在六个方面问题:首先董事会与经理层高度重合,董事不具备独立性,决策和执行的两种功能合二为一,参加党政联席会、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的都是一套人马。
其次,经理层仍然是以行政任命为主,虽然《公司法》和各种文件都规定,经理层必须由董事会任命,但实际情况仍然是行政任命为主。
在熊志军看来,缺乏权力制衡,内部人控制和一把手决策是当前董事会有名无实的最重要的原因。
如何来制约、制衡和防止一把手出现状况?“这种状况非常危险,对于上万亿元资产的中央企业,一方面是影响不好,一方面是国有资产的损失。”熊志军说。
此外,激励和约束机制存在透明度问题,外部监督难以发挥作用。熊志军表示,大多数公司的公司治理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法律和规则对治理结构的规范成为空文。
外部董事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经表示,董事会建设是国资委的生命线,其重要性不亚于国资委的成立或者出资人体制改革。
熊志军认为,国资委到现在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国企管理模式,让国资委的出资人意志在每个企业中得到体现。
自2004年开始试点以来,央企董事会试点工作推行了19家。熊志军对此解释说,这次董事会试点是要塑造出真正能够代表出资人利益的“有职有权、有名有实”的董事会,宁缺毋滥,不希望董事会再变形。
建设实权董事会的最重要一步是提高外部董事比例,外部董事必须占董事会人数一半以上。
在熊志军看来,如果外部董事不占半数以上,就无法打破在原有的董事会为内部人所控制的僵局,就会陷入与以前同样的困局。
“逻辑非常清楚,如果要做一个决策机构,一个有职有权、有名有实的董事会,重大决策的权利必须放在董事会,包括经理层的选定、经理层的考核、战略的制定,如果外部董事占少数内部人占多数,那么就是内部人自己考核自己,自己激励自己。”
难点在于缺乏合格的外部董事,包括外部董事的来源和素质。熊志军透露,国资委目前已经培训了7批300多名外部董事,“在香港和新加坡各培训一周,内容就是请当地公司的董事现身说法。”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