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计划敲定:滨海新区综改迈大步

2008-11-4 15:2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0月31日上午,天津大礼堂,一场名为“深化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会”的会议正在进行。
包括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黄兴国在内的天津市四套班子一把手悉数到场,会议由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苟利军主持。主题就是综改。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以国函[2008]26号文件,下发《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
而在本次“推动会”上,天津方面透露,依照国务院意见及《批复》精神,天津市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下文简称《计划》)。
据本报记者掌握的材料,该《计划》涉及到“十个领域,二十个改革重点项目、五十项具体事项”。
十大领域全速推进
“这个《计划》,是由市发改委和滨海委共同拟定的。”参与方案制定的天津市政府一位内部人士表示。
据他介绍,《计划》围绕用5至10年时间在滨海新区率先基本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着眼于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其它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解决天津发展的实际问题和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示范。
“上述这些目标,都是市委在《计划》制定之前就给出的指导原则,充分考虑了方方面面的需求。”该人士称。
依照《计划》,天津方面提出了未来三年内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十个领域,二十个改革重点项目以及五十项具体事项”。
其中,金融、土地、涉外经济体制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等四个领域的改革被视作是决定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成败的关键,参与该方案制定的有关人士坦承“费了很多的心思”。
因此,《计划》中这几个方面着墨甚多,制定出了若干明晰的目标与事项。
在金融改革创新领域,未来三年,天津滨海新区将聚焦于建设金融交易平台和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环境两个方面。
一是建设金融交易平台,推动设立全国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打造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品牌,建立国际化、常设直接投融资平台;开展私募基金和债券交易试点;进行石油化工、钢材、煤炭及棉花等商品远期合约交易试点。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和优化金融环境,积极推进新的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做好股权投资基金登记备案等;探索开展社保资金投资基础设施试点和房地产、高速公路、码头、电力等资产证券化业务;制定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规划建设金融服务区。
至于涉外体制改革方面,因天津是港口城市,自然就围绕着中国最大的人工海港——天津港来大做文章:
一是加快推进东疆保税港区制度创新。
创新东疆保税港区口岸监管、行政审批、贸易投资、税收政策等管理方式,试行船舶特别登记制度,建设离岸金融中心,进行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争取开通与台湾的直航货轮和班轮。
二是建设辐射并带动“三北”地区、全面连接东北亚经济圈的国际物流运营中心。
建设12个内陆无水港,发展具有保税功能的仓库和场所,形成以东疆保税港区为龙头的保税物流体系;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异地报关、异地报检、口岸放行”的监管体制。
此外,为了打造一个综合型的交通物流枢纽,除了海港之外,空港的发展也在此次《计划》中有所体现。《计划》中明确提出,未来将“实现京津空港口岸直通,完全开放天津空港货运第五航权”。
至于备受瞩目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天津将试行:
土地利用指标“近期用地总量一次核定,用地指标额度集中下达,供地时序阶段调整”的制度;扩大“宅基地换房”形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改革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制度,推行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分离试点。
“这次关于土地方面改革重点的制定,我们充分听取了国土资源部的相关意见。”一位参与到此次《计划》制定的内部人士介绍。
同时,《计划》还提出要“创新财税支持政策”,“争取在滨海新区开展服务业流转税改革试点和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试点”。
除此之外,《计划》在科技体制改革、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创新、企业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规划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发展以及社会改革等六大综合配套改革领域也多有创新。
比如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建立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认证制度”。
而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创新方面,《计划》则将国际合作项目——中新生态城的制度创新作为一个“亮点”,明确提出创新生态城项目管理、建设管理、规划管理、环境管理、社会管理、财税管理等体制机制,并“争取在行业准入、项目审批、税收返还等方面进行扩权试点”。
形成内生的改革机制
天津市在推出三年《计划》、明确改革目标的同时,也提出了“三体一机制一成效”的新的工作思路,加大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力度。三体,即客体、主体与载体。
客体是指综合配套改革的目标,也就是要改什么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被方案制定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改革目标的设定能不能给改革自身带来利益?
“综合配套改革怎么和具体参与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在确定改革目标时我们主要考虑了这一点。”该人士表示。
而主体就是要解决“谁来改”的问题,除了政府之外是不是需要其他力量的介入?滨海新区通过前一阶段的改革尝试,已经感觉到单纯的依靠政府推动很难将综合配套改革推向深入的。
在新的《计划》中,改革主导者力图将改革的利益攸关方都吸纳到大的改革框架中来,其中包括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企业以及研究部门,“这四方是缺一不可的”。
除此之外,改革还需要一个“载体”。
比如天津将涉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选择在“东疆保税港”,这个保税港区自然就成为此项改革的“载体”。
“东疆保税港区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功能怎么来形成,通过什么样的体制创新能把它开放程度提得更高;另一方面就是硬件的水平,我们也在加快东疆保税港的建设,好让这些功能创新能落到实处。”滨海新区管委会一位内部人士称。
天津方面主导改革的操盘手,目前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天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一个内生的改革机制。
据一位参与到《计划》制定的天津市官员介绍,天津市正在“加紧研究‘形成体制’这个问题”。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由于该项目是中新两国的国家级重点合作项目,合作双方已设立了副总理级的联合协调理事会和部长级的联合工作委员会。
“中新天津生态城要形成一个上下互动的机制,我们在这上面下了不少功夫。”该人士表示,天津方面正在努力营造一个机制,“类似于高速公路”,通过它我们可以从生态城直达中南海。像我们的改革内容,这些东西就像车,“只要把高速公路修通了,这些车就好办”。
最后,无论是哪一个层面的改革,都需要有一个绩效的考核。
滨海新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也强调“成效”,对于《计划》中所设定的具体改革事项都有考核与衡量,其中包括GDP的增长、资金的引入等诸多标准。
“比如,我们对产业基金、私募基金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之后,吸引了比较多的基金到天津注册,截至今年8月底,在天津注册的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有100多家,”该官员表示,“这些数字都是实实在在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