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战略建构的初探

2008-11-28 9:4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面对国际服务业向我国转移步伐加快的新机遇,面对全国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态势,长三角地区应科学地制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这是提高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增强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举措,也是争创长三角地区发展新优势的紧迫要求。

  一、重点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

  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等。为此,应有侧重地发展相关行业。

   (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长三角地区应加快立体化大交通体系的建设,整合长三角海、陆、空“三港”物流资源,建立物流发展战略联盟。为此,必须大力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国际机场和大型机场空港物流;重点发展洋山港、外高桥与“长江港口群”以及长三角南北两翼的宁波、舟山、连云港、南通等“海港群”的河海港物流,加速形成“枢纽港”和“喂给港”的组合态势;加快发展高速公路、铁路等“陆口”物流;尽早规划并建成长三角“组合港”之间便捷的快速交通网络;重视耗能少、污染少、运输成本低的长江“黄金水道”以及内河水系的作用,深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加紧构筑长三角的水运体系网络。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应注意强化铁路、公路、海运、航运、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套和功能分工,加快构建快速便捷、货畅其流的融集散与分运于一体的物流支撑体系。通过纵横交错、通江达海的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的构筑,实现把长三角区域内的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3小时都市圈”的互通目标,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覆盖长三角地区的公共物流信息系统,以上海航运中心建设为核心,构筑与长三角各货物集散枢纽统一联网、与国内外主要物流信息节点相互衔接的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智能标签在陆海空口岸及各物流集散节点的普及应用。同时,加快建设长江流域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完善长三角地区与上海口岸信息交换和多式联运的信息服务功能。促进长三角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物流网络的互通互联。这样,通过长三角各市共建物流平台、物流网络,建立起覆盖长三角地区的配送信息平台,如同电子票务中心那样,形成电子配送中心,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和效益。并以此为纽带,探索组建双方或多方参与的股份制物流企业,推动外贸代理、货运代理、物流代理企业遍布长三角,并尽早把上海的“大通关”扩展到整个长三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拨中心,整合物流网络,以网络化原则发展“专线配送、专户配送、专项配送”。长三角地区还应着力培育连接城乡、辐射全国、融入国际的大型化、高档次的产品交易市场,促进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的一体化发展。同时,还要合理整合区域内的物流资源,从战略性和效益性的角度认识物流资源布局的重要性,实现科学合理的物流资源的定位和布局战略,明确物流体系中各方功能的运作主体,按市场化充分竞争与集约化平台整合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消除物流业同构化的简单重复现象,形成长三角物流业互补共生、错位发展的理想格局。

  (二)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要推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必须要建立健全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服务的产业化。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技术开发及转移、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及认证、技术转让及交易等科技服务业;积极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加强区域性和行业性生产力促进机构以及科技创业服务机构的建设,促进乡镇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有效发挥长三角技术“蓝领”集中的优势,加紧建立生产型企业的技术服务公司,既为长三角承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又为这些人员的就业拓展新的空间;努力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增加对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的力度;建设公共科技平台,尤其要加紧建设国际科技开发的亚太地区平台,主动接受国际先进技术的转移,并通过这一平台辐射整个长三角,提高科技资源社会共享的程度。使长三角在科教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形成互补、共享和共建的格局。

  (三)加速发展金融保险业

  长三角各中心城市在金融开放步伐上形成的明显的梯度格局以及客观上既定的地域联系,使得长三角的金融合作相比其他地区而言,具有相对更为有利的合作条件和更为迫切的合作要求,应将区域内的金融联动作为长三角金融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步之作和主攻方向。长三角地区应不断优化整合地方金融资源,积极配合国家金融宏观调控部门和监管部门,加快形成金融产品创新中心、金融市场交易中心和国内外金融业界集聚中心。加快金融开放步伐,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发展新兴金融业务,特别要努力吸引外资银行来长三角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中外合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长三角可以联手发展投资公司,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信托融资,或实施股份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以真正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同时,要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保险业,积极组建长三角的地方银行和保险机构,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地方金融机构的能动作用,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浙江浙商银行、江苏银行以及各地区信用社等,积极探索地方银行的战略联盟。以此为基础,尽快联合组建长三角现代金融研发中心,共同研究国际资本走向及其连锁效应,防范金融风险,共同探索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路径。并联合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便捷的金融结算体系和融资租赁担保中心,以不断完善和优化长三角区域的金融环境。

  (四)努力发展商务服务业

  要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首先要大力发展会展业。长三角地区应加强与全国各类行业协会、国际会展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承办各类国际国内会议,大力开发以国际化、专业化、贸易型为主的会展,努力培育会展业的经营品牌,经常举办具有产业和地方特色的常设性会展。要有重点地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会展场馆,改造提升会展业的设施水平。尤其要抓住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战略机遇,以打造亚太地区新兴的旅游会展中心为目标,积极开展长三角各地会展业的联手合作,通过参建、联建、互设会场、景点串联、共同促销等方式,使长三角的各个城市能充分共享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扩散效应。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旅游、会展合作。应引导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调查、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代理等商务服务业,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和商务服务方式的创新。应加紧推动有品牌、有影响、有规模的律师、会计师和知识产权等各类中介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在长三角的业务拓展,特别要联手推动已入驻长三角的国际著名咨询机构向长三角各个城市的渗透与扩展。

  二、大力培育产业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

  产业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主要是指信息服务业、大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等。要大力发展、努力培育这些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必须采取以下发展战略:

  (一)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前提是信息共享,长三角地区要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必须要加大信息资源整合的力度,应通过建立长三角公共信息平台,让信息共享共用,以有效克服不同行政区划所带来的一些障碍。在知识经济、信息网络时代,信息共享所带来的增值效应是巨大无比的。长三角地区的信息化合作意义重大,首先,共性系统,共同研发,有利于降低各自的开发成本,有利于加快产业集成;其次,共享市场,共同拓展,有利于各施其长,从而促进地区内IT企业的一体化发展;再次,共用系统,共同维护,不仅经济,而且可以扩大系统的效益和效率;最后,共享经验,共谋发展,可以提升每一个城市单打独斗的技术水平。长三角要构建大城市群,就必须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共同构建长三角大城市群的网络系统。在大都市圈系统中,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相互交互和共享、大型项目的统一招标和投标、人才技术的互相流通和交融,避免城市信息化的重复建设。

  (二)大力发展大文化产业

  长三角地区要大力发展大文化产业,必须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可以联合组建“长三角传媒公司”、“长三角文化娱乐公司”和“长三角出版公司”等,专司长三角的文化互动,并通过这些操作载体组织在长三角乃至在国内外的巡回展演、巡回放映、慰问演出、文化交流,服务长三角,辐射至全国。长三角要联合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如吴歌、吴语、苏绣的联合申报工作,要加快培育领军性的文化产业集团,打造文化品牌,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文化生产与服务的基地。加强长三角地区文化政策协调,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统一、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为长三角地区对各类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实行统一市场准入、统一税费、统一市场规则提供方便、创造条件。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的配置式开发和内涵式拓展,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业,支持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兴办各种非学历教育,全面加快教育的对外开放,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合作的步伐,构建覆盖长三角的远程教育平台,吸引国际知名高校实施品牌入股或来长三角合作办学,扩大境外留学生的培养规模,建立中外合作、企业联办、民办等多种所有制的办学体制。积极发展竞赛表演、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体育彩票、体育传媒等体育产业,大胆探索体育设施场馆多元化投入、市场化经营的新路子。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

  长三角地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必须以建设长三角旅游特色区域为目标,整合长三角旅游资源,拓宽旅游服务领域,把旅游业打造成长三角服务业的特色产业。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有机融合为方向,把景点建设与生态、商贸、会展建设统一起来,把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购物娱乐、商务活动结合起来,使旅游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长三角地区应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线路的设计,培育旅游品牌项目,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应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加大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加强旅行社和旅游饭店建设,促进旅游业国际化的进程,加强与国际旅游机构特别是大型连锁企业的合作,提升长三角旅游业的经营和服务水平。要尽快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进行对外的联合促销,形成和完善大区旅游接待体系,提高长三角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大力推进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当前,发展长三角旅游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区域经济利益与各行政区利益、各部门利益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这需要突破行政区划和行政级别的界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适合旅游业发展的旅游市场体制和机制。

  (四)要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长三角地区应继续积极有序地发展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规范房地产市场的交易行为,扩大房地产的有效需求。要建立合理的住房供给体系,把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作为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以中小户型为主的普通商品住宅。提升商务楼宇规划建设的档次,并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与此同时,要注意加快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并力促与房地产业相配套的物业管理同步得到规范发展。

  三、全面提升满足民生需求的传统服务业

  (一)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

  在发展现代流通业的过程中,应注意适应社会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完善网点规划布局,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销售网络;要聚合长三角各地优势,优化投融资机制,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内商贸企业的相互投资、兼并和资产重组。可选择两省一市接壤地区,建立多元化投资的特大型“长三角商品采购中心”和“长三角商品展销中心”,并进一步发挥“工博会”、“小交会”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使之成为国内外商贸集聚地和定单中心。要建立长三角的品牌和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机制,把商贸发展与保护品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长三角特有的商贸文化。

  另外,要支持品牌和老字号餐饮业的快速扩张,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餐饮龙头企业,提高餐饮服务和管理的水平。

  (二)加快发展居民服务业

  长三角应形成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创办社区服务中心,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要加快发展养老幼托、家庭医疗、家庭教育、清洁卫生、保养维护等便民利民的家政服务,围绕社区卫生保健、公共餐饮、文化教育体育、绿色回收、保洁保安等服务领域,积极推进公益性服务的市场化,培育新的社区服务增长点。强化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的组织服务功能和社会保障服务。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的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建设中心村,促进农村人口的集中居住,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搞好进城务工人员的组织和就业培训服务。

  综上所述,面对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态势,长三角发展现代服务业应坚持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互动并进,依靠改革开放、科技进步、政策创新、项目带动,重点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关联度高的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总量稳步增大、布局相对集中、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保持在全国服务业发展中的领先地位。从而为长三角地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活力,提供动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