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环境险恶中国出口“危”“机”并存

2008-11-27 15:0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世界贸易正遭受沉重打击。世界银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贸易规模将在明年出现26年来的首次缩水。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消费者捂紧钱袋、外贸信贷紧缩都让出口商们一筹莫展。渣打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日前对记者表示,未来三年内中国出口受到影响已成不争事实,但境遇要好于大多数其它亚洲国家,其在中端技术领域的出口优势将得到加强。   发达国家高端出口受挫
  在这场全球性贸易“严冬”中,以出口为经济增长主要发动机的日本成为到目前为止的最大输家。数据显示,10月份日本出口同比下降7.7%,为7年来首见,这对于刚刚宣布陷入衰退的日本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其中,日本对欧美等富裕国家的出口下滑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过分恐慌,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存在对欧美需求大幅削减的预期,另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已持续了一段时间,事实上2007年日本对北美地区的出口增长就已近乎停滞。 
  真正让人担忧的是日本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下降。在处于风暴中心的欧美经济急转直下的同时,受危机冲击相对较小的新兴市场国家曾被认为是全球贸易的一处避风港。过去几年中,日本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依赖越来越大。2007年日本对拉美和非洲出口分别增长了25%和22%,对亚洲其他地区的出口更是占到其总出口的50%,增幅为12%。现在,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正日益显现,出现了集体经济放缓的迹象,出口需求亦大幅收缩。数据显示,10月份日本对亚洲其他地区出口下降了4%,对中国出口也出现了三年来首次下滑。
  除日本外,欧美发达国家在国内经济已纷纷陷入事实上衰退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出口增长放缓的事实。世界银行预计全球贸易2009年将下降2.5%,为1982年以来首次下降。已经宣布陷入衰退的德国出口受挫严重。欧美发达国家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昂贵、高端产品,而市场对这些商品的需求是非常弹性的,比如德国的重机械出口和日本的汽车出口近期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后者10月份降幅达到15%。 
  新兴市场国家受惠“土豆效应”
  发达国家境遇惨淡,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商又将面临何种命运呢?过去十年中,新兴市场国家因向全球供应廉价商品而实现了出口贸易的飞跃发展,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亦突飞猛进。这帮助新兴市场国家迅速积累财富,但也导致其对出口依赖度的急速加大,削弱了个别国家对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所幸,有专家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商们或可受惠于“土豆效应”而在本轮危机中求得自保。所谓“土豆效应”即指在萧条面前,因为部分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导致后者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和销售。在这种形势下,有着低成本优势的新兴市场国家仍将保持一定的出口竞争力。目前,许多亚洲国家都是沃尔玛等欧美平价超市的主要供应商,而沃尔玛宣称其10月份零售增长占到全美除汽车和餐饮业外零售增长的一半,表明“土豆效应”正在发挥作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们对廉价商品的青睐可能会帮助上述新兴市场国家保持出口上扬,但是贸易信贷紧缩正成为这些国家出口商们面临的新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高度依赖贸易信贷获得融资,而这一市场目前正受到全球流动性紧缺的严重冲击。据世界银行预计,目前全球贸易信贷市场的过剩需求高达250亿美元,而向该市场提供贷款的银行却仍然奉行“现金为王”的原则,致使很多资质良好的出口商苦于“告贷无门”。据悉,世行已经召集全球主要出口信贷机构和银行开会,试图恢复贸易市场的信贷融资。该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更在其30亿美元贸易工具计划框架内将可用贸易担保的上限上调一倍。为帮助国内出口商渡过融资难关,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印度储备银行就加大了针对贸易信贷的流动性投入,将银行可以以优惠利率提供的出口信贷再融资贷款规模上调至45亿美元。
  中国保持中端技术领域出口优势
  面对不容乐观的外部环境,中国出口面临的挑战已经引起国人重视。但是,相比于亚洲其他国家,中国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还很健康。2006年,中国经济只有30%的总需求来自海外,这一占比是亚洲地区最小的,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海外需求占比分别为40%、50%和60%。 
  除前面提到的“土豆效应”外,中国在中端技术领域的出口优势也将助其渡过眼下的危机。王志浩认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威胁比较大的领域是加工贸易,因为这部分贸易受国际经济周期影响较大,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全球经济低迷时期都曾受到较大打击;而占据中国出口另外半壁江山的非加工贸易则表现相对稳定,至今仍保持30%的增长,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机器制造、电子产品等中国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中端技术行业,中国正在并将继续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未来发展将保持健康态势。“事实上,有一些出口企业甚至希望人民币升值,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人能和他们竞争。”王志浩在谈起长沙一家机器制造企业时,如此形容其竞争能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