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思想大解放

2008-11-27 1:4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也是武汉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的一条重要经验。当前,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建设“两型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能否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要看我们能否自觉地、坚定地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思想大解放,充分运用解放思想这个法宝,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为“两型社会”探索实践、为实现武汉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坚持以科学的理念指导思想大解放

  1、把握第一要义,强化加快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较重,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明显,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等。可以说,发展不够是我们的最大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最大课题。建设“两型社会”是武汉加快发展、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因此,推进思想大解放,首先要求我们从过去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强化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观念,跳出武汉谋划武汉,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进一步重新认识市情、谋划发展大计。

  2、把握核心,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从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来看,资源节约型社会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两者虽然强调的内容各自有所侧重,但共同的核心内涵都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最终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始终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处理发展目的与手段、“人”与“物”的逻辑关系,树立万事民为先的理念,坚持一切以人为本位,以人为核心,以人为目的,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谋划全局,真正把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把握基本要求,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中央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旨在希望我们积极探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我们务必紧紧咬住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不放松,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探索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4、把握根本方法,强化统筹兼顾的理念。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长期执政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证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各自积极作用。在建设“两型社会”过程中坚持统筹兼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从解决我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出发,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建立健全有利于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城乡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二、坚持以科学的发展定位激发思想大解放

  1、以把握大局的战略要求来明确发展方向。从全国发展大局来看,国家要求湖北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希望武汉城市圈“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武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努力缩小与东部沿海先进城市的差距”,“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发挥先锋作用,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和湖北发展的整体布局中,奋发有为。

  2、以世界和全国视野来筹划发展定位。科学的发展定位,是促使全市上下同心、思维同向、行动同步的基础。必须加强对城市发展定位的战略研究,高起点、大气魄修改完善武汉市总体发展规划,包括经济发展规划和民生规划。特别是通过解放思想,明确武汉市更高的战略目标定位。在自身发展上,力求做到又好又快;在武汉城市圈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中部地区,实现率先崛起;在副省级城市中,力争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努力追赶沿海发达城市;在全国范围,发挥“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力争早日跨入国际性城市行列。

  3、以“百年大计”理念来优化发展空间。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着眼未来确定武汉城市空间结构框架。根据武汉三镇鼎立的特色,实施多中心与新城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城市功能布局,努力构建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规律的城市结构,将全市各类分散的资源和功能整合优化,并建立起相互链接的快速通道,实现城市的集约化发展。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建设大功能区的经验,在做大做强做优开发区的同时,加快武汉新区、东湖生态旅游区、化工新区、王家墩商务区、阳逻开发区、航空城、武汉新港等重大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宜居新城建设。

  4、以“千亿产业”思路来谋划经济发展。从现有基础、竞争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综合考虑,重点筹划培育和发展钢铁、汽车、石化、光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能源环保、创意、现代物流等8个千亿产业,同时培育有可能达到千亿元产值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食品工业,以及达到百亿元以上的生物医药、旅游休闲、金融业等,努力培育千亿元GDP的城区和开发区,扶持千亿元产值的企业集团和百亿元产值的企业。通过8年左右的努力,争取使武汉进入万亿元GDP俱乐部。

  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举措体现思想大解放

  1、突出自主创新。实现武汉的科学发展,要求发展导向由偏重速度向好中求快、更重效益转变,发展动力由偏重物质要素和货币资本向更重科技创新和知识资本驱动转变,发展模式由偏重外延式粗放型经济开发向更重集约化生态型发展建设转变。而转变发展的导向、动力、模式,关键在于把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武汉发展战略的核心,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以“中国光谷”为依托,打造“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品牌。集中力量突破重点技术,支持“两型”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探索在武汉成立国家级的“循环经济研究院”,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同时,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建立“两型社会”建设信息系统和技术服务体系,面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平台的技术咨询、宣传培训等服务。

  2、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必须在建设新机制、形成新产业上先行先试,狠下工夫。一方面,探索建立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新机制,建立健全产业的准入制度和政策,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价格机制,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的采购制度,加强城市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尽快形成新型产业体系。着力发展生态工业,制定实施大排量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和污染强度的地方指标,围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推广绿色设计,开展“两型”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引进上下游产品的链接项目,加快形成生态产业链;着力发展绿色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创意、旅游、会展、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都市农业,形成生态种植、加工、养殖一条龙的循环产业链。

  3、打造示范基地。作为全国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索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并提供示范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必须抢抓国际国内沿海产业转移和武汉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机遇,依靠科技进步,打造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力争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改造提升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产业高端化发展大项目,支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打造产业集约化发展示范基地;推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产业园区,推进产业化经营,完善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产业生态化发展示范基地。

  4、实施重大项目。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中心城市,武汉必须着眼于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力,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服务全国,加快枢纽性工程建设,强化武汉作为全国铁路四大枢纽、六大客运中心和四大机车客车检修基地的功能,加快建设全国大型枢纽机场。立足服务区域,积极推进城市圈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区域城市间的高速公路建设,形成高等级路组成的骨架路网和干线路网,建成中部地区最发达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立足服务自身,以推进交通网络、生态网络、信息网络、公共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快农田水利、生态环保、能源保障、社会事业等一系列重要建设工程,努力建成宜居城市。

  四、坚持以科学的制度保障思想大解放

  1、建立健全有利于鼓励改革创新的组织人事制度。思想解放的主体是人,“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靠人。我们必须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鼓励改革创新的组织人事制度。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领导“两型社会”建设的实际能力。特别是在选拔和使用干部时,既大胆选拔和使用思想解放、作风扎实的干部,又善于保护改革创新、迎难而上的干部,形成鼓励干事创业、探索创新的良好氛围,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以培养和吸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制定培养、吸引、使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突破性政策,大力培养适应新要求的社会工作人才。以国家级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人才密集高地和人才聚集洼地。

  2、建立健全有利于市场主体成长的体制机制。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合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魄力,建立健全有利于市场主体成长的体制机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壮大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大型产权交易市场、推动保险改革事业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金融创新,尽快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着眼于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快国有企业改制,发展一大批混合所有制集团,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根据“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进一步创新投融资体制和招商引资机制,壮大外向型经济;不断推进行政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3、建立健全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导向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建立高效灵敏的改革信息沟通渠道和紧密有序的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制定“两型社会”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政策,打造一批“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进典型,加快建设一批“两型机关”,培育一批“两型企业”,发展一批“两型社区”,形成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导向机制;明确责任,突出重点,把“两型社会”建设重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实行绩效管理,在全市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的协同工作机制和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的工作格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