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物流装备业

2008-11-26 12:3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李金
    2008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日益趋紧,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逐步加剧,已由金融领域逐步影响到实体经济,对物流装备业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行业增速放缓
    与2007年相比,国内叉车销量增幅已经有所放缓,尤其是以外销为主的企业,部分开工率下降,甚至部分出现停工现象。安徽合力是国内叉车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之一,其前两年的销售增长率都是在20%以上。但销售数据显示,2008年1~8月份,同比增速仅8.97%,远远落后于往年平均水平。其他企业,如杭叉、大叉、柳工、三一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缓。
    山河智能原本是国内主要小型挖掘机生产商,近年在物流装备行业异军突起。公司同样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小型工程机械上半年国际市场销量增速同比减少10.79%,销量增速低于行业平均增速。2008年7、8月份更是出现大幅下滑。
    针对目前我国叉车企业地域集中度高、中小型企业数量多的现状,一些专家全面分析世界经济状况后认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20%~30%的小型叉车企业可能会死于资金链断裂。
    而在托盘行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叹: “现在托盘确实难做了。”尽管近几年我国的托盘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内也形成了一些有一定技术和规模优势的托盘企业,但国内占主体的还是小企业,整体实力无法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托盘的质量、拥有量、共用、租赁和回收等各方面,我国的发展水平还只是刚刚起步,存在标准不统一、市场不规范、行业资源没有整合等各种不利因素。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国内托盘市场将迎来外资企业的激烈竞争。
    货架行业,由于受到市场需求偏紧、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出口企业也受到影响。如东联、六维这样的大型货架生产企业,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产品出口,生产企业直接感受到了海外市场的 “寒意”。再加上国内不断加入的 “行业新军”,也使货架行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很多货架企业都对2008年的经济形势不稳定,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担忧。但同时他们也认为,目前的市场状况有利于企业间的优胜劣汰。
积极谋求发展
    近日,我国政府出台了扩大内需、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措施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此,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秘书长苏恩一认为,面对危机,需要行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狠抓节能减排,才能使行业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4万亿元基础建设投资,以及今后3年我国铁路建设3.5万亿元的投资规模消息。这无疑对物流行业带来巨大利好。以京沪高铁为例,其工程机械总采购额约占京沪高铁基建投资总额的10%,这对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山河智能等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扩大市场的好机会。目前,三一已有247台设备投入京沪高铁的施工场地。山河智能也表示,这是公司发展的巨大机遇,他们已经在研究策略,并成立了相关项目事业部进行专项运作。
    而国家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政策,将使那些具有较高出口份额的公司获得巨大收益。以三一重工为例,2008年上半年,三一集团直接出口超2亿美元,产品销售至109个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更助推了集团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
    不光国内,这轮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海外企业也形成了巨大打击。而这,对于意图扩张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也形成了机遇。中联重科就抓住了这一机遇,并购了意大利CIFA企业,一跃而成为该行业的世界第一。
产业升级趋势不变
    据市场分析预测,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物流装备行业需求回落的趋势较为明显。需求大幅回落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将在2009年第一季度体现出来。考虑到淡季因素的影响,尽管国家正在加大基建的投入力度,但施工期一般安排在2009年3月份之后,所以,第一季度将会是行业一个低潮期。
    但长远来看,市场仍然维持乐观态度。预计到2010年,我国叉车年产销量将超过12万台。渡过一个调整的低潮之后,叉车市场的春天必将到来。
    对远景看好的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认为,中国制造的综合配套能力强,制造业国内梯度转移的空间也很大;同时,中国劳动力资源仍很丰富。因此,当前虽然成本持续上升,但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并没有丧失,仍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企业物流系统需求的大幅上升,不仅数量放大,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为了更好参与竞争,各个公司正在加紧建设发展基地。山河智能在长沙打造的产业园,将成为国内小型工程机械最大产业园。预计小型工程机械2009年可提高到1万台以上,到2010年末,第一产业园的生产规模达到30亿元以上。
    我国的高端叉车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柳工叉车研究所的队伍已经达到了60多人。柳工集团副总裁黄敏介绍说: “虽然我们现在还未进入行业三甲之列,但在研发方面的超前投入会加速我们迈进行业三甲的步伐。”
    在危机之中,物流装备产业升级的步伐依旧坚定。专家认为,在未来几年,国内电动叉车行业将会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机。由于制造企业对环保的要求日益提高,电动叉车的增长比内燃叉车快。国内叉车企业抓住时机,重金投资于利润较高的电动叉车,提升产业竞争力。而很多小型搬运车企业也在逐步提高产品档次,摆脱依靠销量获取利润的方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