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投入 扩大内需 保经济增长

2008-11-26 0:5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必然影响中国、影响昆明。对昆明来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 18日,在昆明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研究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昆明的应对之策时,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的话掷地有声。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昆明市委、市政府使出新招:当务之急是“抓项目、增投入、扩内需、促出口、保增长”;长远之计是“打基础、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谋跨越”。化危机为机遇 
  危机,往往是“危”中有“机”。 
  昆明市的决策者敏锐地意识到,每一轮世界经济的深刻调整,都是全球资源配置格局的重新洗牌,将引发全球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组织结构的大调整,也将伴随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行业兼并重组。 
  对昆明来说,这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当前,昆明仍有6大机遇。 
  加快产业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机遇。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重大措施,对昆明市争取上级和金融部门支持,扩大融资规模,加大投资力度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建材低价格、建工低费用、建设低成本、银行低利息的“四低”时机,为全市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 
  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机遇。这次金融危机对依靠密集劳动、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冲击较大,对新兴服务业冲击较小,这客观上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这是昆明市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机遇。 
  吸引国内外投资面临机遇。世界上大部分发达经济体会更加积极地开拓中国市场,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加大了土地、环境成本等因素对东部企业的影响,逼迫他们加快向中西部转移。这对昆明市的招商引资无疑是一大“利好”。 
  吸纳国际金融要素面临机遇。金融危机造成国际上众多科技、金融精英失业,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国际高端科技、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昆明可以利用这一机遇,大力引进各类高端科技和金融人才,提升综合竞争力。 
  理顺能源资源价格机制面临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持续多年的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破裂,原油和主要矿产资源价格暴跌,为昆明市理顺能源资源价格机制提供了绝好机遇。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面临机遇。国务院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昆明市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与省会城市的地位不相称。昆明可借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八举措强基础保民生 
  如何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 
  “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仇和强调,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积极应对,努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昆明市明确了面对宏观形势变化的八大应对之策。 
  千方百计争取支持,全力做好项目工作。迅速筛选、策划、包装一批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卫生文化、滇池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省里的支持。 
  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明年乃至今后若干年,昆明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确保不低于35%,而且增幅高于成都、重庆、西安5个百分点。年内再集中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市级和14个县(市)区及三个开发区、度假区、空港经济区财政预算支出中,今年要各增加5亿元,带动不少于80亿元的社会投资,用于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后每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都要占总预算支出的20%以上,其中市级确保不低于40亿元,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400亿元以上。 
  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全力培育消费热点。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为重点,昆明将在巩固住房、汽车、通信、商贸等传统消费热点的同时,积极培育旅游、文化、健身、信息等新的消费热点。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全力拓展国际市场。昆明将把扩大外贸出口摆在重要位置,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大出口创新项目、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建设力度,努力扩大外贸出口。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昆明将开展高频率、密集型、广覆盖、轰炸式招商。强化产业招商,把延伸产业链、提高配套水平作为重点,更加注重引进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基地型、龙头型企业,着力在关联度大、投资密度高的产业上实现重点突破。 
  高度关注企业运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昆明将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以创业扶持、创新发展、提高素质为内容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昆明市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得到实惠,不让一户家庭因生活困难而过不下去。将更多的财力用于提供和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工作,调整城市低保标准,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努力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应保尽保。 
  积极应对危机挑战,始终坚定必胜信心。昆明市委、市政府坚信,只要721万昆明人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就能汇聚无穷的力量,就能融解“严冬”的“冰雪”,就能迎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八大动力促跨越发展 
  近年来,昆明城市竞争力持续下降,这引起了决策层的警觉。唯有跨越式发展,才能迎头赶上。 
  为此,昆明市明确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为主抓手,把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综合运用市场引导力、社会参与力、法制规范力和党政推动力,实现全市跨越式发展。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建设完善城镇、产业、市场、园区、交通、生态、民生保障、行政管理八大体系,形成跨越的坚实基础和强大支撑。”仇和说。 
  构建都市带动、注重品质、城乡一体的城镇体系。昆明将加快优化主城区功能布局,促进有条件的区级行政机关搬到三环以外。规划建设一批多功能的旅游城、商贸城、商务城、金融城等。 
  构建高端定位、结构优化、实力强大的产业体系。坚持高效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多轮驱动,加快建立以创新性、知识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市场体系。全面提升中央商务区(CBD)、区县中心商圈、特色商业街和乡镇商业网点4个层次的市场载体功能。以市场体系建设为依托,立足云南,放眼全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和非洲,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化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物流基地等,以及人才、信息、技术等交易交流市场。 
  此外,昆明还将构建三级并进、布局合理、竞相发展的园区体系,构建五通联动、立体覆盖、通达便捷的交通体系,构建天蓝地绿、山清水秀、适宜人居的生态体系,构建成果共享、保障有力、平安和谐的民生体系,构建服务至上、效能优先、公开透明的行政体系。制定进位争先新坐标 
  通过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这是昆明应对当前形势之举。 
  谋求跨越式发展,这是昆明拼搏2009年乃至今后若干年的经济发展战略。 
  昆明市为自己重新定制了新坐标:昆明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两大历史性任务:一是在横向比较中,在某些方面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并努力实现赶超;二是在纵向比较中,迅速提升昆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
  横向比,进位争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五年进三位,加快进入中西部前五名、全国前十强。 
  纵向比,提速增量,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项核心指标,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人均GDP达到15%以上;确保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项关键指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以上。(云南日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