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保税港区建设柳暗花明

2008-11-24 23:5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重庆副市长周慕冰日前在出席涉及该市对外经贸系统的政府工作会议时,向与会者透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正式签字批准重庆设立保税港区。
  重庆市政府参会的知情官员向《财经》记者透露,温家宝总理是在11月13日签字同意设立重庆保税港区的,目前重庆在等待国务院正式文件发放程序履行的同时,已着手准备举办保税港区的设立庆典。《财经》记者向重庆市政府口岸办联系询问此事时,他们并未否认,只是表示,重庆目前还没有收到国务院的正式函件,对外新闻发布的具体日期也没有确定。
  根据前述官员提供的相关材料,重庆保税港区将由寸滩港、江北国际机场和出口加工区三部分构成,采取“水港+空港”的模式,组建一个“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整个保税区的远期规划面积为15.16平方公里,项目启动时将按近期规划8.37平方公里进行建设。其中水港功能区为6平方公里,包括寸滩港、出口加工区及周边地块,空港功能区只有2.37平方公里,覆盖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及周边地块。除水港及空港功能区外,重庆还将适时建立铁路保税功能区。
  重庆保税港区工程总投资估算为98.9292亿元,将按35%自有资金、65%银行贷款的方式筹资建设。根据重庆市政府测算,重庆保税港区工程预算总投资收益为9.45%,将大于8%的行业基准收益率,税后财务净现值为10.6856亿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12.73年。
  作为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保税港区多设立在港口作业区和其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在从事存储进出口货物和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包括国际转口贸易在内的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等业务时,经海关批准可对进口货物暂不征税,而采取保留征税予以监管。
  中国目前属于海关特殊监管的区域,主要包括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几种类型。保税港区具备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三者的所有功能,是保税物流层次最高、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同保税区相比,保税港区多了码头和港口功能,;同出口加工区相比,保税港区具有的口岸作业、转口贸易、物流分拨等功能;同保税物流园区相比,因为保税港区允许开展加工业务,所以更具临港加工优势。
  重庆市政府知情官员表示,国家在重庆设立保税港区的目的在于,培植重庆成为地区性开放型经济新增长点,起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2007年3月8日,在重庆直辖十周年正寻找新定位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上述重庆市政府官员告诉《财经》记者,中央给出的新定位,让重庆倍感压力。重庆城市和农村差异巨大,40个区县有18个区县是贫困地区,又是地处内陆的老工业基地,面临工业改造等巨大难题,“要实现前述目标,光靠自己单打独斗是难以完成的,非常需要中央给予包括设立保税港区在内的配套政策支持。”
  早在2006年末的时候,重庆就委托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制订发展新规划,野村综合研究所给重庆提出的建议是:利用特殊区位优势申请建设保税港区,重点以发展物流产业为突破口。
  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重庆处在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拥有长江上游最的的港口和最具潜力的机场。以重庆为中心,在一小时航程内,覆盖了中国最具特色的航空旅游城市;在三小时航程内,覆盖了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区域和经济中心城市;在六小时航程内,则覆盖了整个亚洲和俄罗斯远东的中心城市和经济区域。
  同时,重庆寸滩港是长江上游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专用集装箱码头,按照规划,在全面建成后,吞吐量将达到600万标箱;重庆江北机场也是首个获批规划建设四条跑道的机场。
  2007年5月,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和重庆市委、市政府联合调研发布的《新阶段重庆发展战略综合研究报告》,明确提出向中央申建保税港区等系列政策要求。
  至2007年11月,重庆保税港区规划选址基本完成,拟选择寸滩地块和重庆机场北部地块,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2008年全国“两会”中,重庆正式提出开建保税港建议。该建议在八个月后终于获批。■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