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视野创新和深化粤港澳合作

2008-11-24 23:4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如果在粤港澳社会文化交融中,西方文化的精髓与我国传统的文化和谐元素在碰撞中可以产生新的先进的商业伦理,能够促进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道德。那就是粤港澳合作中最值得重视的文化贡献。  新华社图片 
  如何总结粤港澳合作30年历程,寻求在国际视野下创新和深化粤港澳合作,已经成为学界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10月22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和羊城晚报联合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学术论坛之六———以国际视野创新和深化粤港澳合作。本次论坛旨在从历史视野对粤港澳合作历程进行回顾,从国际视野对未来粤港澳合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审视,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为粤港澳合作更上一个新台阶献计献策。现将本次论坛主要观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优化融合形成新优势
  梁桂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粤港澳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形成了“前店后厂”区域合作模式。现在,我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国际、国内发展的格局和成长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粤港澳如何寻求新的合作和发展?其中涉及的问题非常多,关键就在于要用大战略来引领粤港澳的区域合作和融合。
  看好大珠三角的未来
  经济发展总是有两个辩证的方向:一个是不断地由先进地区向周边地区、向世界扩散的趋势,但同时它又有聚合的趋势,它会在一些非常具有竞争力、具有巨大的优势的地方进行经济集聚,并在集聚区形成一些世界级的经济区和都会市。
  在未来30年,随着太平洋西岸新经济带的崛起,必然会形成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经济中心、都会圈和经济区。而从中国沿海地区来看,我认为最有希望的三个地区就是环渤海湾地区、华东地区和大珠三角。而在这三个地区里面,我更看好的就是大珠三角。
  大珠三角具有的区位优势
  大珠三角具有非常特别的区位优势。它北接中国的内陆经济,南向整个东南亚,它会成为中国内陆经济和东南亚的一个交会枢纽。而且,由于大珠三角所具有的商业功能和广泛的世界关系,它还可以西进欧洲,东出北美。大珠三角还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就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内地实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两种制度可以优势互补,这也是华东地区、环渤海地区所没有的。因此,未来30年,大珠三角完全有希望成为世界大都会区和世界级的经济区。
  现在大珠三角已经形成了一个面积46000平方公里、人口5500万的地区,现在地方生产总值大概在5500亿美元左右,我估计到2020年的话,这里的生产总值肯定要超过13000亿美元,到2030年,那就是2万多亿,甚至有可能是3万亿美元,由于大珠三角具有这么巨大的经济实力,它完全有希望成为综合实力居前的一个世界级经济区,同时,也会成为实力强大的世界级国际大都会圈。因此,深化粤港澳的合作,从广东来讲,不仅仅是为了引进港澳的资金,而是通过三地优势的优化融合,形成新的优势、新的竞争力、整体的竞争力,来迎接亚太地区的崛起。
  建立深度合作的机制和动力 
  我认为,在这个大战略下面,加快推进建立粤港澳区域深度合作的机制和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的是三个地方的体制差异非常明显,甚至利益差异都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把这种差异性进行磨合,引导一种商业化的合作,确实是需要寻找一种协调的机制以及一种动力:
  第一,战略动力。战略动力最重要的在于三地对于战略目标、共同战略利益形成的共识、认同和理念,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政府动力。政府动力在于三方的政府,不仅谋求聚集本区域的这种区域战略利益,而且需要把本地区的战略利益投放在粤港澳,或者更大的区域空间里面,是把局部的区域战略利益和整体的战略利益寻找一个最好的结合点,来形成我们整个大合作的战略利益的动力。
  第三,企业利益。如何通过制度的安排、理念的传播,引导企业能够在全球谋求我们的战略利益,特别是通过大珠三角企业本身良好的合作,形成一种复合的、互补的、巨大的场面,聚集优势,而且是在世界上寻求我们的战略地位。
  第四,非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如何在区域大发展合作中寻找自己的角色定位,发挥作用,特别是通过对政府机构本身,对政府、对企业、对民众产生一种支持力。
  继续推动粤港澳合作,当前比较重要的就是,如何通过政府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在制度的协调上加以深化再深化。这里面需要探讨更多的政策化、措施化的思路。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经济、文化、教育、金融、信息环境等等方面的融合,来为整个的合作奠定一些基础性的东西。
  共建极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张家敏(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事务主任、利丰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博士)
  随着内地改革开放,香港制造业迁往珠三角,现在香港已变成为珠三角工业提供高增值生产性服务的基地。未来香港与广东必须加强优势互补,共建面向世界及全国(尤其华南及西部地区)、极具经济活力的经济区域。
  未来粤港经贸合作的主要领域
  进一步开拓出口及内地市场 广东省内极具竞争力的轻工及高科技制造业如能结合香港的国际贸易销售网络、工业商贸供应链管理等知识,粤港将可进一步开拓出口及内地市场,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增值产品生产基地。
  促进广东第三产业的发展 香港若能利用其在管理、金融、会计、法律、市场信息、产品设计、品牌创造、销售渠道管理、市场推广及公关等专业服务的经验在广东发展,将有助广东培养更为成熟的第三产业。此合作亦同时为香港专业服务行业提供更大的市场。
  打造粤港物流中心的功能 在充分依托粤港经济这个承载体的基础之上,透过先进的运输和讯息系统将珠三角各城市和香港的机场和港口连接起来。把粤港打造成国内和国际的枢纽以及亚太区及中国,尤其是华南及西部地区的最重要的物流及生产中心。
  建设粤港澳大珠三角旅游区 近几年来,香港、澳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大都会,珠三角各城市也普遍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粤港澳三地进一步加强旅游合作,联合建设“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对增强三地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加强在环保、医疗等领域的合作 两地应瞄准医疗、环保及相关科研的商机,构造世界级的疾病防疫及预防中心,并通过广东省与香港合办医疗及相关科研企业,满足国内外对高素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推动粤港经贸合作的政策措施
  加强两地基础设施的衔接 简化通关手续,兴建更多(尤其香港与珠三角西部)有利两地人流货流的基建设施,加速兴建珠港澳大桥和广深港铁路,并在香港机场落实一地两检。
  加快开放广东的服务行业 加快对香港开放广东的服务行业如银行、法律、会计、通讯等等,具体落实CEPA。利用香港在专业服务方面的优势,提供各项增值的专业服务,落实产业升级增值。
  鼓励更多广东企业到香港设立公司 内地要进一步简化手续,鼓励更多广东企业到香港成立公司。并共同向中央争取相关的配套政策,以使广东企业能更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网络、管理经验及销售渠道,以打造世界级的企业。
  联合宣传和推介大珠三角经济地区 双方共同向国际社会推广“广东-香港-珠三角地区”,以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在珠三角旅游、投资或设立地区总部。
  加强科研及教育领域的合作 应加强双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香港的科教资源应自觉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服务,以配合广东地区对人才及科技的需求。同时,应鼓励香港主要大学参与广东的校园区计划,推行更多大珠三角企业及公务员前往香港培训的计划,以及加强两地学生交流。
  重视民间与官方的交流及合作 粤港除官方交流外,亦应重视民间与官方的交流。此外,粤港两地应在经济领域、公司治理、社会民生、市场中介管理、环保及防疫等多方面加强交流及合作、从而促进粤港两地在经济社会的全面融合。
  推动区域整体的商业模式创新
  丘杉(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台中心主任、博士)
  粤港澳合作要想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要想从众多的区域合作区中脱颖而出,必须在合作的定位、着力点和平台等方面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化。
  合作定位的高端化
  粤港澳合作不光要突出经济价值,更要突出政治意义。“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合作、经济全面融合的根本前提和条件。粤港澳合作的高端化首先要求处理好政治关系。要全力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全力支持澳门巩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推动共同发展、创新发展、分工发展、避免同构。在台湾正在探索跟内地建立类似CEPA的紧密关系的时候,粤港澳合作的政治贡献将更为突出。
  粤港澳合作要注重产业贡献,更要注重制度贡献。高端化要求主要是制度贡献。制度创新是最高层次的经济增长方式。良好的制度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技术创新的热情和技术成果的运用。粤港澳融合便是一种制度创新的过程,也是和欧美争夺制度话语权的过程。
  从目前情形看,粤港澳区域最有可能在金融制度话语权上取得突破。在这次金融海啸中,香港的银行、金融机构显得稳健、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规范、对杠杆业务操作的监管远比欧美国家到位,制度优势开始显现。如果粤港澳加强制度创新,便有可能在高端金融业中突破美欧的制度霸权。
  粤港澳合作不光要重视商业内涵,更需重视文化重建。香港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质和内地文化开放,使粤港澳融合可以联手推动中西文化的对接,衍生新的商业伦理。如果在粤港澳社会文化交融中,西方文化的精髓与我国传统的文化和谐元素在碰撞中可以产生新的先进的商业伦理,能够促进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道德。那就是粤港澳合作中最值得重视的文化贡献。
  合作着力点的高端化
  提高区域竞争力不能停留在追求金融与制造业结合的一般方式上。现在全国主要的经济合作区都将金融与先进制造业的结合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现代金融与先进制造业的结合确实是粤港澳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当前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的情况下,加工贸易的升级转型,以及内生性的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都需要金融支持,但光这还不够。
  追求香港的高端服务业与珠三角创新冲动结合,才是粤港澳合作的高端选择。粤港澳要脱颖而出,走向高端,必须实现香港的高端服务业与珠三角创新冲动的结合,以推动区域整体的商业模式创新。
  珠三角正涌动产业转移潮,更涌动创新潮,珠三角的创新冲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际环境压力;二是自我超越需要。冲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冲动;二是自身企业对扩大空间、扩大领域的成长性需求。
  香港的高端服务业为珠三角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加快这两者的结合,是粤港澳区域竞争中高端制胜的关键。创新区域商业模式当然包括更高的技术、更新的产业,但其触角更大,还追求更好的组合、更好的效益,即赚更多的钱。这是香港人的强项,也将要成为珠三角的强项。
  合作平台的高端化
  以引领全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为切入口,将区域合作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否将粤港澳区域合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最终写进“十二·五”国家规划是高端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我认为将粤港澳合作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切入口,就是粤港澳能创造全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战略平台。而仅仅是珠三角的话,开放平台还不够宽,只有将粤港澳作为整体来考虑,才能够产生和创新有足够拉动力的战略平台。
  争取更多中央功能性政策的支持。粤港澳合作走向高端,仍需国家的特殊政策,没有特殊政策难以继续深化下去,但问题是这种特殊政策不是优惠性的政策,而是希望中央给予功能性的特殊政策,以促进粤港澳一起联动。
  产业合作方面的机会与趋势
  陈文鸿(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香港制造业已逐步转变为“订单式”的加工贸易。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低端市场,香港只负责加工付运;香港制造业转移,实际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全球化价值链从香港伸延至珠三角。加工贸易对粤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国际环境变化和粤港产业结构调整,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目前,珠三角已进入加快发展重化工业阶段,香港加强与珠三角的合作,将有利于发挥香港服务业优势、拓展香港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快构建粤港现代产业体系。
  重化工业向沿海转移
  重化工业向沿海转移是一个世界性趋势。其中,美国、日本较为典型。在中国也出现了重化工业向沿海集聚的趋势。这给珠三角地区的重化工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在珠三角腹地,以日本三大汽车巨头聚集的广州汽车城、钢铁造船为龙头的南沙重化工业区和以中海壳牌为首的大亚湾石化城等一大批资金技术高聚集区域和项目,正有力改写着珠三角产业“偏轻”的历史格局。在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下,珠三角正呈现出相对高速的发展态势。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产业聚集相对滞后的珠江西岸地区,将随着港珠澳大桥、京珠高速、广珠铁路、珠三角轨道交通和连接粤西高速公路网络的兴建和陆续竣工,这一地区发展重化工业的优势进一步显现,有望在未来20年成为珠三角新一轮经济增长极。
  加强香港与珠三角的产业合作
  珠三角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优越的区位条件使珠三角发育成为当前中国最重要、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也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现代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珠三角地区的加速都会化(一体化)将产生巨大规模效益、网络效益,产业升级和收入上升带来生产性服务和相关的知识产业(文化创意、系统整合、咨询顾问等)的发展机会和动力,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如果不加入珠三角都会区,不加强基建、知识和体制投资,就必然会被边缘化。就连“一国两制”所保证的体制优势亦可被珠三角的外资和海外服务进口所削弱或替代。因此,香港要积极配合珠三角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服务业水平的发展需要,发挥香港在管理经验、业务创新、服务水平以及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为广东服务业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这不仅可以发挥香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使香港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以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中心之一。另一方面,香港服务业进入珠三角也会带动内地市场,将香港现代服务业的影响扩大至更广泛的领域。
  对于广东制造业而言,由于引进香港服务业来改造和提升产业结构,其作为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广东的制造业优势和香港的服务业优势结合起来,将可实现经济资源量和质的新扩张,有望打造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增长极。
  更上新台阶:共建大珠三角都会区
  朱文晖(凤凰卫视财经评论员、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研究中心博士)
  过去30年,粤港合作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毕竟实现了双赢。未来30年,粤港澳合作要更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整合粤港澳的资源,加快构建一个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的都会区。
  三条线索贯穿粤港合作
  我们对过去30年粤港合作的分析,觉得有三条线索贯穿粤港合作:第一条是市场在发挥作用,最开始的时候是港商过来寻求市场价格的落差。后来,香港的资金也进入珠三角,但这是市场在发挥作用。
  第二条就是制度的安排,比如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让广东先行一步,当年的49号文特殊政策灵活安排,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制度安排。这个制度安排到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然后1997年香港回归又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回归以后,在2003年又有CEPA,这时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安排的重要性。下面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粤港联席会议。这个联席会议从1998年已经开始,逐渐往下走,走到今年的联席会议,就发现它走到那些CEPA管不到的地方,比如说粤港的社会和民生的治理,这个东西《基本法》没有,CEPA也没有,比如说教育、养老、幼儿园、社会保障,包括港人办子弟学校等等都不在CEPA里头,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在公共治理方面出现新的制度安排,包括卫生和食品安全等等。
  第三条就是粤港之间的民间交往,这也非常重要,它是长期存在的,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就存在,但是往往被大家忽略,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粤港之间的民间文化、族群、历史、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交往,都一直没有断过。随着经济的整合,随着制度安排的推进,现在越来越紧密。在这种情况下,从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提高整个综合竞争能力来看,加强粤港之间的民间交往这条线索,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构建珠三角大都会区
  从现在珠三角的情况来看,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从去年年底汪洋到了广东之后,提出粤港合作要更上一个新台阶,香港方面也有非常积极的回应,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去构建一个———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都会区,把它作为一个区域总体来看待。我们觉得,在这个区域里,以前的很多产业都逐步整合到一块去了,但是由于各种体制和历史原因的限制,竞争和利益冲突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例如,广州工业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广州要做这个地区的中心,人流、物流都往广州汇集,我们知道,原来香港是很重要的实现珠三角的附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地方,这里就出现了利益冲突。怎么去面对这种冲突和协调这种冲突,都是大家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积极的信息,以前,珠三角、粤港之间的整合是一个单一的整合,主要靠民间力量,靠市场来整合,到了今天出现了一个多元整合,多层次的整合,政府开始介入进来,制度层面的安排开始逐步地跟上。民间的生活、社会、文化都在逐渐接近,甚至某些价值观念也在逐步地趋同。
  从现状来看,其实珠三角包括港澳整个区域,它已经具备了都会区的特点。比如都会区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普通人通行的方便和便利性,而且是在“一国两制”的条件下,应该说在中国其他的都会区是很难找到的。另外就是我们看到珠三角地区,它基本上形成了原始的积累,在基建、资金、市场、服务等诸多方面,都具备向世界级都会区发展的动力和资源。所以我们觉得,如果下一步粤港澳之间整合得好的话,珠三角的发展前景就不可限量,它完全可以变成中国第一个世界级的都会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