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南到汉口北的惊艳转身
2008-11-24 13:2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随着汉口北批发第一城的热销,汉口北一下成为江城各界关注的焦点。
而在两年前的武汉经济版图上,“汉口北”还难觅踪影。
这是一块从天而降的飞地吗?
非也!从地理方位上讲,汉口北就是黄陂南。
为什么“黄陂南”多年养在深闺人未识,“汉口北”一下子遐迩闻名?在“汉口北”成名的过程中,政府做了些什么?在“汉口北”成长的过程中,政府还将做些什么?
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昨日采访了黄陂区区长徐进。
黄陂最大优势是靠近汉口
不少人可能还记得,10年前,黄陂区就提出,要在黄陂打造武汉第四镇,但一直没有市场回应。
原因何在?在检讨发展战略时,黄陂区发现:其他发展较快的远城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分利用了主城区的优势,主动接受主城区的辐射。如江夏利用靠近东湖开发区的优势,发展了庙山工业园、流芳产业园;蔡甸利用靠近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发展了沌口小区。黄陂跨过一公里宽的府河就是汉口,但是,这一优势多年来却被忽视了。
靠汉口的什么?工业、制造业不是汉口的强项,其最大的优势是商贸、金融。应该依托这些优势,做其上下游产业。
恰在此时,国家三大交通枢纽相继安排在黄陂:先是占地8700亩的铁路编组站落户,黄陂成为铁路物流中心;接着,武汉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改造,第三航站楼也即将动工;不久,武汉新港被定位为国家级内河航动中心。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黄陂做大物流提供强大支撑。
2006年底,黄陂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在南部做大做强物流批发业”。“货到汉口活”。“汉口”是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商业品牌,为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黄陂区将邻近汉口的黄陂南命名为“汉口北”。“汉口北”的提出,受到经济专家的高度评价。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大教授叶青认为,历史上,武汉市商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近年来地位下降了。其原因不在零售,而在于批发业的地位一落千丈。“应该从建设汉口北市场群入手,重振武汉商贸业雄风。”
首要问题是解放干部思想
优先发展汉口北、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对这种发展战略的调整,黄陂区里有些干部不理解。
有人说,前川街是黄陂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是行政中心,应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前川是黄陂的中心,汉口北是黄陂的郊区。将数亿元资金不投中心投郊区,似乎不合适。”
对这一议论,区委区政府耐心解释:前川虽是黄陂城关,但每亩地价最高为60万元;黄陂南虽是郊区,但由于靠近汉口,地价最高达200万元一亩,级差地租明显。可见,从发展的边际效应最大化来看,黄陂南更有比较优势。
还有人提出,黄陂区是农业大区,110万人口中有85万是农民,为什么不优先发展小城镇?对此,区委区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要改变黄陂农村落后的面貌,关键在于改善就业结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通过发展专业市场群,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镇化。初步估算,十大专业市场,可解决30万人就业,而且是从根本上就近、永久性地解决劳动力的转移。
为了破除思想障碍,黄陂区委区政府在干部中掀起广泛的学习和讨论。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走近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探秘》在中层干部中人手一册。去年以来,徐进带队考察全国大型批发市场20多个。
汉口北带给我们三个意外
徐进告诉记者,“汉口北”的提出和建设,虽然到现在才两年时间,已给黄陂区带来了一系列“意外”:
以往,一些工厂求都求不来,现在要求在黄陂设厂的制造企业排起了队。已规划的9000亩临空制造业工业园、4500亩台湾制造业工业园内,南益公司、南海公司等港资企业纷纷入驻。起步最早的佳海都市工业园内,工人数已经达到2万多。
以往,这里的房地产市场冷冷清清,有了批发商贸业支撑后,高档楼盘、总部基地纷纷崛起。短短两年间,盘龙城一带已开发了20多个大型楼盘,很多汉口人在这里买房居住。想来这里建立总部基地的企业也多起来了,“第一企业社区”已有70多家企业总部入驻,今年建设速度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只好在图纸阶段进行分配,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是极为罕见的现象。
以往,黄陂区贷款十分困难。今年上半年,尽管银根紧缩,但许多银行对汉口北“开小灶”,黄陂区贷款额增长幅度在全市区级单位中最快。银行其实很精明:在这里搞批发市场,有前途。
变化面前,原先的争论消失了,做大做强汉口北市场群,成了黄陂区上下一致的想法,“真正拧成了一股绳”。
政府要确保交易成本最低
黄陂区委区政府非常冷静,他们深知目前全国新建市场空置率为70%,未来20年,80%的批发市场会关停并转。
面对这一背景,如何才能将“汉口北”做大做强?
徐进认为,许多批发市场之所以被历史淘汰,除了硬件设施落后,市场布局不规范,集约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外,还有一个症结就在于投资主体分散,没有人真正对市场发展负责。
在规划“汉口北批发第一城”的过程中,黄陂区首先强调,这一市场与本埠现有的大市场不一样,目标是做全国性市场,应是“中国最好、中部最大”。市场建设的硬件设施是高起点的、交通通讯等配套相当完备。根据义乌的成功经验,其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是一家公司。
多位专家曾建议,“汉口北批发市场的命根子在于交易成本便宜”。
徐进说,为保证这一建议的实现,黄陂区已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大规模的免费停车场,优先发展客运站和货运站,提供大量的仓储、配套,投巨资建设专用铁路线和专用码头,这些都能有效保证汉口北市场群成本最低化。同时,在政策许可条件下,推出一系列税收、财政优惠政策。“我们的目标就是千方百计让经营户轻装上阵,用三至五年时间,将汉口北做成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市场。”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