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转内销时代”再度来临?

2008-11-24 13:1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王延
    20世纪80年代,出口转内销一度成为外贸行业的热门话题,大量出口企业和地方政府通过 “出口转内销”获取了大量外汇储备,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时隔多年,正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外贸出口全面萎缩之际, “出口转内销”再度被出口企业提上议事日程。正如一些业内专家预测的那样,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升级,本轮出口转内销热潮至少要持续2~3年。
出口之困
    11月6日,第10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广交会)闭幕,广交会官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本届广交会到会境外采购商累计17.5万人,出口成交额累计315.5亿美元,比上届下降17.5%,比去年秋交会下降15.8%。
    广交会一向被视为中国外贸出口的晴雨表,今年广交会成交量大幅下挫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广交会意味着明年出口产品的订单,成交量的下降将给企业明年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位从事纺织行业的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受金融风暴影响,很多欧美老客户都没有参加今年的广交会,这对于许多依赖欧美市场的企业来说将是巨大的损失。
    毫无疑问,广交会成交量的下降只是冰山一角,中国的外贸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危机。有经济学家指出,传统的凭借廉价劳动力和高能耗粗放式生产来保障利润的出口方式已经势微,随着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出口企业开始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但此时金融危机的暴发将原本处境艰难的出口企业推向了更为凶险的境地。
    “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而且正在通过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一位货代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国外订单的减少,上游生产企业开始减产甚至停工,许多物流货代企业基本无货可代,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下游物流业将面临大面积倒闭的危险。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最大的利好因素就是近期国家对出口退税的调整。”据一位业内分析人士透露,按照国家近期出台的政策,自12月1日起3770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提高,约占出口商品的27.9%。以纺织产品为例,出口退税率将分两次上调3个百分点,可以使纺织企业在年内减少亏损80多亿元,这将为企业对冲部分因出口疲软和人民币升值造成的不利影响。
    “国家出台的利好政策只能缓解当前出口萎缩的局面,但对大多数出口企业而言,经营上的困难依然很大。”一些参加广交会企业告诉记者,自从中国政府提高出口退税税率的消息发布以来,外商纷纷要求中国出口企业降低产品价格,而许多出口企业为了保全生意,不得不将国家补贴的利润拱手相让,企业真正得到的收益仍然有限。
内销之难
    早在今年4月份,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就在春交会上提出,中国国内市场广阔,希望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研究内销,学会 “两条腿走路”。 “出口转内销”作为一种应对出口贸易风险的方法,开始受到众多出口企业的重视。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内销是好办法,但也要有市场才行。”一位市场人士表示,由于出口企业长期从事对外贸易,从产品生产到营销渠道全以国外市场特点为标准,一旦转型搞内销,很可能陷入“水土不服”的尴尬境地。
    以近期 “家电下乡”热潮为例,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农村家电市场每年都以15%的速度稳定增长,今年全国三四级市场的家电容量将达到2300多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更有专家预测,农村市场将成为本轮家电行业出口转内销的消费主力。然而,从目前企业反馈的情况看,由于价格及产品设计上的问题,购买力不足的农村市场并不尽如人意。
    有分析人士指出,外贸企业转型做内销,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是渠道和市场问题。做外贸量大,且资金回笼比较快;做内销量小,资金回笼相对来说比较慢。据权威机构调查,大部分出口企业都有做内销的打算,但尝试过的企业都反映此举困难重重。由于国内市场的规模与需求与国外差别太大,很多出口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拓国内营销渠道,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更有不少企业担心在国内市场的过度投入将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造成得不偿失的被动局面。
突围之惑
    出口企业对国内消费水平的不乐观以及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成为内销的几大难点。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许多企业为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而竞相压价,各类回扣令企业有限的利润一降再降。由于出口企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经营成本增长迅速,当前国内市场的情况很难解企业燃眉之急。
    针对这一问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赵玉敏指出,就不同层次和不同战略定位的企业而言,应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对于只能依靠出口退税才能盈利的企业来说,适时退出或用部分资金投资新兴行业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对那些立志坚守的企业更应该抓住当前机遇努力进行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通过差异化战略进一步巩固并拓展原来的市场空间。
    随着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感到明年外贸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 “出口转内销”将成为中国出口企业发展的重要考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