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铁路枢纽计划可望提速
2008-11-24 1:4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1月9日,国务院公布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根据初步规划,从今年到2010年底,我国将为此投资约4万亿元。消息甫一传出,便引起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
在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中国实体经济的形势下,这4万亿能带来多大效应、释放多大能量?对地处中国西部的重庆,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信报记者就此专访了经济专家———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重庆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
重大项目加快步伐
信报记者:此次国务院出台的10条措施以及4万亿资金安排计划,是否会给重庆带来一次发展机遇?
廖成林:这样的决定,兼顾了投资与消费,其无论在速度、力度上都是空前的。这不是简单的应急措施,它体现出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很强的驾驭能力。正因为如此,对重庆也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作为正在进行城乡统筹建设的直辖市,重庆任重而道远。在这一过程中,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网电力改造、农民教育、医疗、农村公路,以及农村人口进城等方面,都有很多项目要建设,需要巨量的资金。过去,或许有不少项目因资金短缺而进展缓慢。现在,中央既然给出了相关政策,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中央争取资金,进而加快城乡统筹的建设。
与此同时,一些重大项目也可趁机加快进程。比如,位于沙坪坝区的西永微电子工业园,虽已开发了几年,但入驻企业仍不多,还没有形成规模。如今,利用中央给出的政策,我们可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李勇:与沿海地区相比,重庆的基础设施显得不够完善。如果用好4万亿的投资计划,能推进重庆的公路、铁路、航空、港口、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重庆正致力于打造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可从铁道部近日制定的投资1万亿元,新建1万公里铁路(到2010年)的计划中大大受益———既可争取到项目的提前审批、开工,又能获得资金支持。
钢铁水泥行业将受益
信报记者:从企业角度看,哪些行业的渝企能在这当中成为幸运者?
廖成林: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主要涉及的领域有:住房保障、铁路、环保、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医疗卫生,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等。应该说,涉足这些领域的重庆企业,都有机会从中获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新技术产业,重庆并不像很多人认为那样,研发能力由于缺乏高端人才,在国内处于明显劣势。相反,重庆科研机构形成的研发能力在全国并不弱,有些方面甚至还有相对优势。重庆所缺乏的,是把研发能力转化为生产力的好项目和资金。可喜的是,中央在10条措施中,明确提出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这给重庆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关企业可趁此机会要项目、要资金。
李勇: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机械和建材。4万亿元投资,将会让重庆的钢铁、水泥等建材类企业,以及生产建筑机械的企业尝到甜头。
困难渝企的救命稻草
信报记者:对于那些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处于困境的重庆企业而言,是否能借机寻找到突围的路径?
廖成林: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波及到重庆制造企业。据了解,在出口大量减少、内需又不大的境况下,部分摩企的订单大幅减少,市场开始萎缩;另一些制造企业在海外的投资也受到挫折。在这样的时候,4万亿的投资计划,对其无异于一根救命稻草。
信报记者:那么,那些已陷入困境的重庆企业,应如何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廖成林:陷入困境之际,企业要想生存下去,不仅取决于资金,更重要的还在于转变观念。举个例子,目前中型、微型耕地机在重庆和国内其他地方较受欢迎,部分正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摩托车企业,可以转型去生产经营这样的机械。一方面,以摩企的技术和生产设备,非常适合、也容易干这个行业;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正大力扶持农业领域的项目和企业,可以获取国家的资金支持。据了解,前段时间,沙坪坝有少数摩配生产企业,已改行生产中耕机和微耕机。
我建议,重庆企业应该运用虚拟经济的思维———看重商机与合作,寻找不同行业的商机与合作机会,往往比扭住一个行业不放更为有效。不论原本是哪个行业,都可利用国家在资金、项目提供支持的大好时机,在农业、农村等方面,捕捉突围商机与合作伙伴。
银行信贷扶优扶强
信报记者:这次的4万亿投资计划,对那些有一定实力、还没有受到较大影响的渝企,是否有着扶优扶强的意图?
廖成林:目前,国家有关部委已出台了落实4万亿投资的具体计划。从资金分配上来看,住房保障、铁路、环保、航空、能源、水利等方面的设施建设是最主要的。在这些领域,那些小的、没什么实力的企业是难以进入的。而那些具备发展实力的重庆企业,却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从中央要到项目与资金。而且,由于国家支持的项目容易从银行贷款,这些企业比平常更容易做大项目,扩张公司规模。
信报记者:在10条措施中,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似乎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也有类似作用?
李勇:即将推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从总体上来说,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更加公平。如果从小企业、困难企业角度看,“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以及“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无疑有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
廖成林: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处于融资困境,连维持正常运转都较艰难,更别说新购设备了。我认为,“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对这样的重庆企业有“镜中花、水中月”的意味。但对目前仍有实力、能贷到款的重庆企业,则可借机新购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升产品生产技术与能力。由此看来,增值税转型改革,确实有扶优扶强的作用。
信报记者:既然如此,你如何评价这样的政策?
廖成林: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洗牌过程。从长远看,扶持在经济危机中屹立不倒的优者强者,对推动经济发展有利。
政府应该找准着力点
信报记者:面对4万亿元投资计划,不论是重庆市还是重庆企业,要想从中获得实在的好处,地方政府的作为显得特别重要。你认为,重庆政府部门应该如何抓住这种机会?是面面俱到,还是抓几个主要着力点?
廖成林:面对多方面的机会,重庆应找准自己的着力点。我建议,重庆的发力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交通(包括航空、公路、铁路、港口);面对区域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物流平台;信息投入,特别是城市农村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对解决农村与城市信息不对称、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至关重要;人力资源培养与储备。这样,重庆可在全球经济危机持续期间,打好基础,缩小与沿海地区在基础设施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差距。待到经济复苏之际,就能有一番大的作为。
此外,在进行大量投资项目的同时,重庆还要注意推动消费。而且,不能单纯依靠购物,因为这种消费的增长是有限的。从国际惯例看,政府部门应健全医保、养老等社保体系,引导市民在社保、商业保险等方面增加消费———这类消费的增长潜力是非常大的。
重庆房价将回归理性
信报记者:4万亿的投资中,住房和建设城乡部计划今后3年平均每年投入3000亿元。这样的政策落实到重庆,会对房地产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勇:目前,重庆已出台相关措施来落实政策。按计划,未来5年内,将有1000亿元改善市民居住条件;而大量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将有利于挤干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使房价回归理性。虽然房地产商们不愿意看到这一点,但这却是老百姓所期盼的———毕竟,现在房价过高,很多买不起;毕竟,现在的工业利润率5%左右,商业利润率1%左右,而房地产率润率高达100%。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