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港立市以港口兴市

2008-11-22 17:1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海沧保税港区的开发建设,是厦门发挥地缘和港口优势,以港立市,以港兴市,构建国际航运枢纽的点精之笔。厦门全市上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精心组织建设高层次的、有特区意义的保税港区”,海沧港由此翻开确立厦门现代化国际枢纽港地位、服务海西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层次的新的一页。厦门海沧保税港区的实践表明,对外开放是厦门以港立市、以港兴市的必由之路。 
    11月中旬,记者来到厦门海沧保税港区采访,工地上处处热火朝天:查验大楼建设工地上车来车往,机器声轰鸣,工人们挥汗如雨;进区道路拓宽工地上挖掘机、大卡车忙碌穿梭;卡口建设工地上悬挂出工期建设倒计时牌,大红的“69”两个数字格外引人注目……“保税港区工程建设已经全面铺开,明年初一期将实现封关运作。海沧保税港区的封关运作,将成为厦门以港立市、以港兴市的新引擎。”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林剑钊告诉记者。
大物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厦门是中国四大特区之一,海沧位于厦门本岛外,位于中国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南端。
    海沧保税港区今年9月8日开工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约50亿元,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包括A、B、C三个区域,即已建成的厦门海沧出口加工区及海沧港区1号-8号泊位港区;嵩屿港区;海沧港区14号-19号泊位港区。
    “这三个地块以全封闭高架道路连接,形成封闭的统一监管区域,区内实行全封闭化、信息化、集约化监管。保税港区分三期开发建设,一期工程4.78平方公里力争于2009年1月1日封关运作。建成后的海沧港区将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港区。海沧保税港区的封关运作,将大大增强厦门港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为北连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架设了桥梁和通道,提升了厦门港的国际地位,为厦门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确立国际枢纽港的地位发挥巨大作用。” 林剑钊介绍道。
    集港区、保税物流和加工贸易制造“三位一体”的保税港区,优势不言而喻。资料数显示,今年上半年加工区新引进企业7家,新增投资总额近27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8%。最近,又还有几家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在洽谈之中。
    今年7月,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与南昌铁路局达成共识,双方决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拓展货源、箱源;推动厦门至各地散杂专列和集装箱班列的开行,拓展海铁联运通道;建立市场营销协作机制;推进南昌、赣州和三明等地“无水港”建设,发挥港口辐射作用;协同推进联运项目口岸通关环境的改善等。
    目前,铁道部已规划建设的厦门前场铁路物流园区,辐射半径1000公里,设计标准50年不落后,是东南沿海最大的货物集散基地,与海沧保税港区相距约15公里;即将开工建设的厦漳跨海大桥北端起于海沧港区西侧、南至漳州招银港区,全长11公里,将促进海沧港区与招银港区形成密切的联动效应(即厦漳组合港)。因此,海沧保税港区的建设,将增强厦门港口经济的集聚与辐射能力,为北连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架设起沟通的桥梁。
    作为海沧最大的物流企业之一,海投物流经过10年发展,已成为厦门市重点物流企业、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第二批物流试点企业。而今,他们正借海沧保税港区建设的东风,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化物流服务,为拓展海沧港口腹地、开发江西省货源,开展海铁联运。20多家物流企业正抓紧研究开展专业物流服务,为推动厦门以港立市、以港口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创造条件。
    正如厦门市委常委、海沧投资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钟兴国所言,港口和工业是海沧发展的两个轮子。目前,随着海沧保税港区建设的全面展开,众多物流企业纷至沓来,临港工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趋势。海沧保税港区一旦封关运作,集装箱吞吐量将迅猛增长。在厦门港与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互动下,已经有世界前20位的国际班轮公司在厦门注册机构,厦门港的总航线已经有13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已经有60多条。据测算,厦门港每增加一个集装箱的吞吐量,将带来2000元左右的净收入。   
    区位和资源优势变为市场和经济优势
    厦门是中国沿海最早的开放城市之一,海的对面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离台最近,全国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就在海沧。
    从区位上看,厦门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西部为广阔的内陆腹地,东面对岸为台湾。把区位优势转变为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厦门实施以港立市、以港口兴市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997年4月19日凌晨,在东渡港码头,厦门轮船公司的“盛达”号轮从这里启航,直奔台湾高雄港。这是两岸隔绝48年后,海上货轮直航台湾的破冰之航。从此,厦门港与高雄港开辟定期对开货运航班,成为两岸海上货运直航试点之一。截至2007年底,厦门港的两岸直航吞吐量已达300多万标箱,占福建全省两岸试点直航吞吐量508万标箱的六成以上。“厦门-高雄”航线的集装箱吞吐量,一直是厦门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重要来源,也直接带动了海沧的开发建设。 
“海沧保税港区建成后,设计年呑吐能力1亿吨,其中集装箱年呑吐量1000万标箱,相当于再造一个厦门港。”海沧保税港区建设管理单位厦门海沧投资总公司总经理邱金山说,以港立市,以港口兴市,以海沧保税港区对接高雄港,可以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邱金山表示,厦门港到台湾高雄港仅165海里,货运直航不到10小时。根据厦门海沧港与高雄港的航程距离、国际航线走向和相近的地理位置,建设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将推动海峡两岸竞相发展。
    “海沧保税港区肩负着服务海峡西岸、促进对台经贸的重任。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今年11月4日下午签署了包括《海峡两岸海运协议》在内的四项协议。其中《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的附件规定了海峡两岸直航的包括厦门港在内的港口安排。就货运直航而言,高雄港是自由港,海沧保税港区封关运作后正好与其对接,高雄港与海沧港的货物就可以直航。”厦门国贸泰达物流的王总的分析非常到位。
    厦门港口管理局局长王勇军表示,不仅如此,台湾的轻工产品、化工产品等也可以在厦门海沧保税港区聚集后向内陆集散, 加速厦门以港立市、以港口兴市步伐。
以港口兴市构建国际航运枢纽
    海沧保税港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等业务,并积极拓展相关功能。“保税港区由此将使厦门港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可把周边乃至台湾中小港口的货源吸引到厦门进行国际航运中转、配送,从而实现国家对厦门港的定位要求,把厦门港打造成为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厦门海沧投资区招商中心项目官员张洪飞如是说。
    从高处俯瞰海沧港,绵延11000多米的规划岸线上,一个个深水泊位次第排开,有的正在加紧建设中;码头上,桥吊正从国际货轮上吊起一个个集装箱,一辆辆大型集装箱车往来穿梭;堆场上,五颜六色的国际标准货柜把广阔的码头变成了一个大魔方…… 
    张洪飞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港口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化、便利化、信息化、功能组合化已经成为国际一流枢纽港的共同特征。
    2007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468万标箱,今年有望达到530万标箱,通往世界各地航班有280多条,覆盖全球主要港口,是中国第四个可接待第六代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港口。
    作为厦门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沧港目前已建成国际货柜、嵩屿港区一期等1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另有11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正在建设。这里与国际远洋航线直线连通,海上航运可通达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地中海、欧洲、美洲等40多个世界主要港口和国内各地。
  
    海沧保税港区的规划建设,像一个大“磁场”,吸引着众多知名物流企业加盟。迄今为止,世界前五大航运公司有4家落户海沧,包括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中国中远、香港和记黄埔。同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临港企业在海沧“落地生根”,以港立市、以港兴市不断创造双赢甚至是多赢。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年在《建国方略》中勾勒的“东方大港”蓝图,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厦门可以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的殷殷寄语在厦门的实践中逐步变成现实。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